論清末「新政」期間中國高等教育制度的變革

2023-01-04 07:03:03 字數 1343 閱讀 5074

作者:蔣映洪李江源

**:《高教探索》2023年第03期

摘要:本文認為,清末「新政」期間,中國高等教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高等教育制度變革的過程中,既有較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鑑,更有深刻的教訓值得總結。

關鍵詞:清末「新政」;高等教育制度;制度變革

「戊戌變法」的失敗無疑是清末整個改革事業遭遇的一大挫折,不過,就近代中國教育制度變革的過程而言,這挫折只不過是一首樂曲中的休止符,短暫的無聲之後卻是更為洶湧澎湃的改革浪潮。在傳統教育制度模式的合法性根基已經受到普遍質疑的世紀之交,隨著清**內政與外交危機的加劇,外來觀念與知識以更加迅猛的勢頭衝擊著我們這古老的土地和文化,也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危機意識和變革意識。變法圖強,走西方的路,成為愈來愈多的人的共識。

至2023年,清廷在內外壓力之下,不得不宣布實行「變法」。

一、清末「新政」期間中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革的主要內容

清末「新政」時期,整個教育處於大變革、大改組、大分化時期,清**有關政策的鼓勵和導向、科舉取士制度的廢除、改書院為學堂、新式學堂的迅速發展、大批學生留學日本以及對日本進行大規模的學務考察等促使了教育制度的迅速變革。

1. 頒布高等學校立學宗旨和教育宗旨

「新政」以前,雖然孫家鼐、盛宣懷等人曾提出過高等學校的立學宗旨,但清**一直沒有全國統一的、明文規定的立學宗旨。「新政」以後,隨著學制的制訂,清**先後頒布了各級各類學堂的立學宗旨和教育宗旨。2023年11月,張百熙、榮慶、張之洞在《重訂學堂章程折》中說:

「至於立學宗旨,無論何等學堂,均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史之學為基,俾學生心術壹歸於純正,而後以西學瀹其智識,練其藝能,務其他日成材,各適實用,以仰副國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1]2023年11月,張百熙、榮慶、張之洞在《奏定學堂章程·學務綱要》中說:「京外大小文武各學堂均應欽遵諭旨,以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宗旨,正合三代學校選舉德行道藝四者並重之意。

」[2]2023年,《學部奏請宣示教育宗旨折》中說:「夫教育之系於國家密且大矣。若欲審度宗旨以定趨向,自必深察國勢民風強弱貧富之故,而後能滌除陋習,造就全國之民。

竊謂中國政教之所固有,而亟宜發明以距異說者有二:曰忠君,曰尊孔。中國民質之所最缺,而亟宜箴貶以圖振起者有三:

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實。」[3]隨後,光緒皇帝發布上諭:「朝廷銳意興學,特設專部以董理之,自應明示宗旨,俾定趨向,期於一道同風。

茲據該部所成忠君、尊孔、與尚公、尚武、尚實五端,尚為扼要。」[4]學部提出的這一教育宗旨分二類五條。第一類為「忠君」、「尊孔」兩條;第二類為「尚公」、「尚武」、「尚實」三條。

可見,這一教育宗旨雖然有濃厚的封建主義色彩,但體現了「中體西用」的精神,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來說,畢竟有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對於近代高等教育制度來說,畢竟有了明確的教育價值取向,這無疑有助於健全整個高等教育制度。

論古典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關係

近幾年,國學熱 悄然興起,有關國學經典的書籍順勢成了各大書店的 寵兒 這也許是高等教育不斷改革的今天,人們對古典教育的一種緬懷與嚮往。然而對於這種現象,贊成者認為,這可以給更多的人增加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在他們心中增多乙個文化參照,給當今的教育模式增添一些古典教育的新活力,因此是好事 反對者認為,這...

論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經驗

及對我國高等教育之啟示 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世界前20名大學美國佔據了17所,世界前50名大學美國則佔據了35所 美國大學集聚了70 的諾貝爾獲獎人,有30 的世界科研及工程文獻在美國大學中產生,時常被引用的文章44 來自美國大學。因而美國高等教育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物件,而美國發展高等教育可資我國借鑑的...

高等教育作業 論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

論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階段是乙個人的生理 心理都迅速發展的階段,也是乙個伴隨著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乙個過渡時期。由於生活環境 學習特點 人際交往 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變,許多大學,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大學生的主要壓力源有內部和外部種種壓力,大學生要學會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