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學一下2 5 《觀察魚》教學設計

2022-12-28 06:12:02 字數 2980 閱讀 9361

【教材簡析】

繼《觀察一種動物》及《給動物建個「家」》後,本課將以魚為物件,繼續開展對動物個體的觀察活動。蝸牛是陸生動物,魚類是水生動物。魚類分布廣泛,易得、易養,是水生脊椎動物的代表,它的身體形態與蝸牛等陸生動物有較大的區別,具有明顯的適應水生環境的身體特徵。

有鰭、有鰓等是這類動物分類的重要特徵。多種多樣的魚類展現了動物世界的多樣性,體現了動物適應環境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魚的外形特點、魚的運動和魚的呼吸三大板塊。通過引入「魚的身體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對魚的身體結構特點進行**,然後通過觀察發現魚的運動主要是靠魚鰭來完成的,接著思考魚嘴不停地一張一合魚鰓一開一閉,到底是在幹什麼,引導學生觀察魚是怎樣呼吸的,最後通過研討,讓學生明白魚因為生活在水裡所以用鰭運動、用鰓呼吸、身上還長有鱗片等特徵,從而歸納出動物身體的外形特點與生活環境是有關係的。

【學生分析】

魚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也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教學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引導他們觀察,並能科學地描述魚身體的主要結構特徵。對「魚是怎樣運動、怎樣呼吸的」這些問題,一年級學生的認識比較籠統,一般會回答尾巴、身體、嘴巴等答案。如何通過觀察尋找支援自己猜想的證據,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有難度,這時教師可以採用**微**等方法,將原本看不見的「游泳」「呼吸」等現象呈現在學生眼前。

另外,還有一些學生會自發將魚的運動和呼吸與人進行比較:人用腳走路,魚用鰭游泳;人在陸地上呼吸,魚在水裡呼吸;魚呼吸時鰓在動等等。這些方面的比較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魚的認識。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了解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鰓、鰭、鱗片等身體結構,具有呼吸、運動等生命體基本特徵。

2.知道魚用鰭運動,用鰓呼吸。

科學**目標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區域性觀察小動物的**過程。

2.能用圖畫、文字(或拼音)、語言等方式記錄、描述魚的主要特點。

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學生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觀察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懂得在觀察活動中珍愛生命,觀察結束後把小動物放歸大自然,學會保護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魚的身體特徵,用畫簡圖的方式記錄下來。

難點:觀察魚的運動和呼吸。

【教學準備】

學生:魚、魚缸、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備用魚養在魚缸裡、教學課件、班級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魚的身體是什麼樣的?

1.課件出示謎語:

沒胳膊沒腿,

從來不離水。

走路不用腳,

搖頭又擺尾。

(謎底:魚)

2.提問:你能說說,魚生活在哪些地方呢?課件分別出示魚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浬的**。

3.之前我們觀察研究的小動物都只能生活在陸地上,而魚卻能夠生活在水裡?你知道原因嗎?和魚的身體會不會有什麼聯絡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魚,探索魚身上的秘密。(板書:觀察魚)

二、探索:觀察魚

1.畫一畫:魚的身體結構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條大鯽魚(展示大鯽魚實物)。鯽魚是我們常見的一種魚類,大家或許也比較熟悉。每個組都會領到一條鯽魚,大家需要仔細觀察它的身體,並把它畫在活動手冊上。

(ppt出示活動手冊)

教師提示:a.從側面觀察魚,邊觀察邊畫,畫得越像越好;b.

不打擾小魚,觀察過程中保持安靜,不可用手及其他物體觸碰水和魚;c.手冊上的畫只是乙個參考,請按照你觀察到的鯽魚結構進行繪畫。

(2)學生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要關注那些「魚結構沒有畫完整」的同學,為之後的匯報交流做鋪墊)

(3)匯報交流。

教師展示幾位學生所畫的魚:比較一下,這些同學畫的魚的結構一樣嗎?(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魚的結構上,指向性更加明確。)

預設:a. 魚鰭的數量不一樣。

問:魚有幾個鰭?分別長在什麼地方?(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教師ppt出示:鰭、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

問:魚鰭的作用可能是什麼?它是怎樣運動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手比劃。

b. 有些沒有魚鱗。

教師介紹:魚的身上有鱗片,鱗片呈半圓形,有光澤。

c. 有些沒有鰓蓋。

問:鰓蓋在哪個部位?你觀察到它有什麼特點?它是怎樣運動的?可能有什麼作用?(引導學生關注鰓蓋裡面的鰓,並猜測可能與呼吸有關。)

出示實物魚鰓,觀察並思考魚鰓的作用?(可以**微**:魚的呼吸)

d. 引導學生關注所畫的一些共同部位。如:魚嘴、魚眼。

2.猜一猜:魚的身體裡還有什麼?

(1)剛才我們觀察了鯽魚身體的外部結構,那鯽魚身體裡面會有什麼呢?(預設:魚骨頭、內臟等)

(2)ppt出示鯽魚內部骨骼**。

(3)出示鯽魚骨骼標本。鯽魚身體裡有著許多骨頭,這跟我們之前觀察的蝸牛的身體一樣嗎?說說你的想法?

(4)正是由於魚有著堅硬的骨頭,所以許多幾億年前的魚類都能夠作為化石被儲存下來。(出示魚化石)

三、小結

1.今天我們觀察了鯽魚,說說你對鯽魚有哪些新的認識。

2.請完善我們的鯽魚像。

四、拓展

完成活動手冊2:觀察下面幾幅圖中的螞蟻,判斷哪只螞蟻畫對了。

【板書設計】

觀察魚【教學反思】

本課將開展對水生動物的觀察活動,以魚為觀察物件,繼續觀察動物個體。魚分布廣泛、易得、易養,是水生脊椎動物的代表,它們的身體形態與蝸牛等陸生動物有較大的區別,具有明顯的適應水生環境的身體特徵,如有鰭、鯉等,這既是動物分類的重要依據,也展現了動物世界的多樣性,指向動物適應環境的特點。

本課以觀察、描述魚的形態特點、運動特點和呼吸為主要內容。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前幾課的學習積累,已經對人體和蝸牛的運動、呼吸比較熟悉。在本課,學生將比較人與魚的運動、呼吸特點:

人用腳走路,魚用鰭游泳;人在陸地上用肺呼吸,魚在水裡用鯉呼吸;等等。這種比較會促進學生對魚的認識。

在學生認真觀察魚的外部形態後,教科書要求學生把觀察的魚畫在學生活動手冊上,以此幫助學生把握魚的主要特徵,從而體現觀察的重點。教學中我首先進行邊觀察邊繪畫方法的示範,然後要求學生邊觀察邊繪畫,並指導學生按照學生活動手冊上畫魚的方法自行繪畫,並強調要根據自己觀察的魚畫。

一年級下科學教學反思成長課 教科版

成長課 2 1 蝸牛 一 教學反思 一 準確把握教材 本課是觀察蝸牛這樣的小動物,在活動中,我從動物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入手,在環境布置和材料選擇上有的放矢,考慮較為周詳。由於蝸牛具有膽小 怕受驚擾 喜歡黑暗潮濕的環境等生活習性,在環境布置上,要求學生較為安靜,不能驚嚇我們的動物朋友,營造了乙個適宜蝸...

教科版三年級下科學教學計畫

三年級科學下教學計畫 一 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 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 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 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二 全冊教材分析 1 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 植物的生長變化 動物...

四年級科學下冊觀察描述礦物一2教案教科版

觀察 描述礦物 一 教學內容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 觀察 描述礦物 一 教學目標 1 觀察與描述是認識物體的重要方法。2 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屬性,條痕 軟硬是礦物的重要屬性。教學準備 金屬礦物若干 白色磁磚 背面無釉 若干 花生果 小木塊 回形針 小刀等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匯入 師 這節科學課按課程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