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下冊在星空中 一 教學反思教科版

2021-07-09 14:39:58 字數 771 閱讀 8890

3.對建立乙個「星座」模型的改進。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建立模型,樹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教科書設計讓學生按要求去作紙模,打孔掛線吊小球。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個環節需要非常多的時間,這樣就會減少學生對模型的觀察與思考的時間。在教學時,我簡化了製作環節。

另外學生對北斗七星在星空中的排列一般只是停留在平面上,要一下子讓學生憑空「建模」,建立起立體的概念非常難,學生對為什麼這樣「建模」沒有清晰的理解。為什麼這顆星要放得遠一些?為什麼這顆星要放得高一些?

道理在**?學生一知半解。我把學生「建模」的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內在邏輯,進行分解,從認知「星星」的遠近和我們視覺上形成的平面構圖的關係開始,先從立體走向平面,再從平面理解立體,從而理解北斗七星的立體構成,學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這樣更有利於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對模型進行觀察與思考。

4.提供給學生空間想象的支架。

本課的教學,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空間的想象和理解,學生是有較大困難的。這就需要老師借助具體的實物材料、**、多**課件、動畫等手段,在學生出現理解上的困難時,及時提供支架,幫助學生逐步完成概念的建構。

5.對情境創設的取捨。

在備課伊始,我尋找了大量的關於星空的**與軟體,想讓學生在動態的過程中進行學習研究,然而教學時我們卻發現,第一,這些**與軟體由於容量較大,在使用的過程中並不是很方便。第二,這些**與軟體的使用確實能給學生帶來「轟動的效果」,然而學生並沒有將這份興趣帶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對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正確的星座概念的建立,也沒有起什麼作用。因此我決定忍痛割愛,回歸到真實、紮實、有效的課堂。

星空 六年級作文

星空好久沒有看星空了,今天僥倖看到了,感覺真是太好了。望著高高的,一望無際的天空,感覺自己原來是那麼渺小,那麼微不足道,而我的心胸與藍天比起來 唉,沒辦法。原地轉幾個圈,整個天空也跟著旋轉,好美啊!看那稀疏的幾顆星,一閃一閃的,彷彿一眨眼就滑向天際 霎那間,我感覺自己就是那顆躲在角落裡的星,睜著好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總結

3 班額過大,不利於活動的開展 科學課是一門以 活動為主的學科,每開展一次 活動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做準備,由於人多需要的器材也多,有時根本準備不過來。另外人數多給教師的課堂組織也帶來了困難,可以說是顧此失彼。4 課頭多,課時量大,缺乏準備的時間 上過科學課的教師都知道,科學課不好代,上好科學課就更不容...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這一學期,我擔任了六年級科學課。在教學過程中,我與學生共同學習,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提高科學課的實效性。我本人和教師共同參與教學研討活動,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發揮科學課優勢。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要想上好科學課並不是容易的。一 在理念上的轉變。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下六個理念 科學課程要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