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023-01-28 06:57:06 字數 1206 閱讀 7165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昆蟲的細微之處,來發現一些昆蟲的奇特結構。

一、精心準備觀察材料,實現觀察的有效性

要想順利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關鍵是要有一定數量的昆蟲標本,而且種類要多,蜻蜓、蒼蠅、蜜蜂、螞蟻、蝴蝶、蝗蟲等,而我在教學中遇大的最大障礙就是這個標本材料的缺乏。在準備材料時,我知道實驗室的櫥櫃裡有一些乾製昆蟲標本,要為每個小組提供一盒,但數量不夠。又因盒裝標本只能從上方觀察,難以觀察到昆蟲的腹部細節之處,使觀察效果受到一定影響。

因為季節因素,現在也沒有什麼活體昆蟲可供製作標本觀察。也曾想到將後面單元調到前面來上。就在猶豫之際,我在實驗室的櫥櫃裡偶然發現了一大箱精緻的、透明的有機玻璃昆蟲標本,為我教學解決了燃眉之急。

我從中挑選出蜻蜓、蒼蠅、蜜蜂、天牛等十六種不同的昆蟲。在開展觀察活動時,我先給十四個組,每組提供一種昆蟲觀察,然後再組間交換,達到每組至少觀察三種不同的昆蟲,孩子們可以從六個面去觀察昆蟲細微之處的奇特結構。孩子們感到新奇有趣,實現了觀察的有效性。

二、調整指導方法,細化觀察記錄

在觀察前,我結合多**課件、文字等資料,先向學生介紹某些昆蟲的複眼、足、觸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的部位,這樣有利於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觀察活動中能有重點有目標地進行觀察,而不是隨意的,漫無目標的,避免觀察水平仍停留於三年級時對昆蟲的觀察。觀察活動中,一定要強調,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通過比較,才能對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要讓學生將放大鏡下的發現記錄下來,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畫圖記錄,這樣才能體現放大鏡觀察的效果,使學生印象深刻。

我在第乙個班上課時,只要求學生從昆蟲的眼、觸角、足、翅等去觀察,沒有強調如何記錄,孩子們只圖新奇,不做記錄,結果到匯報時,發言質量不高。當我發現這個問題後,在第二個班指導時,我調整了指導方法,改進了板書設計,採用填表式:

用放大鏡觀察並記錄(文字或畫圖)

並要求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記錄完一種再交換另一種,使觀察過程細化落實。

三、補充相關資訊,拓展學生視野

在匯報環節,當學生說道:「我發現蒼蠅的眼鼓鼓的,上面有一些小洞洞」。我及時補充:

這樣的眼叫「複眼」,馬上**課件——蠅的複眼,並補充關於複眼的資料:昆蟲的眼睛分單眼和複眼,複眼在頭部上方的兩側。在放大鏡下觀察,可以看到複眼由許多小眼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不同的昆蟲其複眼中的小眼的數日不同,例如有一種螞蟻的工蟻只有1個小眼;蝴蝶有1. 2萬一1. 7萬個小眼;蜻蜓則有1萬一28萬個小眼; 家蠅有4千個小眼。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教案教學反思

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陳林1 放大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影象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2 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3 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 凸起 過程與方法 1 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2 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總結

龍街小學2014 2015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 2 班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教師 陳文玉 在這一學期,我任教六年級科學課,感受頗多。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覺得這份工作肩負著很大的責任,所以,自工作以來,我始終以勤懇 踏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並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學習...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 鐵生鏽了教科版

鐵生鏽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但本課是從 物質變化 的角度去認識和分析鐵鏽,去尋找證據來證明 鐵鏽是不同於鐵的一種新物質 從而認識到 鐵生鏽 是一種化學變化。之前幾課,在分析實驗現象時,通過分析 是否產生了新物質 來區分是不是化學變化,而此課 研究鐵生鏽是不是一種化學變化 則是乙個逆向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