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年級科學下冊我們身邊的物質1教學反思教科版

2023-01-28 06:57:04 字數 4673 閱讀 9140

執教科學六下第二單元第一課《我們身邊的物質》。反思如下:

一、教材單元理解:

本單元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本質: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產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判斷產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尋找足夠多的證據,作為判斷產生了新物質的依據。

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質的變化,學生需要認識到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思維和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學生通過學習,在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上能有所發展,在理解科學、理解科學的思想和觀點、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單元教學所期望達到的主要日標。

二、教材本課分析:

1.教材背景目標:

第1課我們身邊的物質

學生對物質的變化比較熟悉,看到的現象也比較多,許多變化發生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經驗上的準備。

物體變形、水的三態變化、燃燒、生鏽這些常見的現象,背後有哪些科學道理?這是我們希望學生進行探索的,因此本課的引人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

本課具有前瞻性質和鋪墊性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些觀念既是科學的概念,也是哲學的概念。因此,本單元的概念具有觀念層面上的意義。

而這些概念的形成,並不是通過一節課的教學能夠達到的,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該滲透這些觀念,為學生的發展成長奠定基礎。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

.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類。

.通過具體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

2.教科書說明:

本課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世界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在變化,讓物質發生變化。

第一部分: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

這部分的內容,通過舉例例證的方式,讓學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這個觀念。學生對身邊的一些物體是由物質構成的容易理解,對空氣、火、電和聲音是否是物質,接受起來可能會有一些難度。學生對感官容易觀察到的、特別是觸覺可感知到的實在物體,很容易接受為物質,如空氣和火。

由於學生對空氣進行過觀察研究,知道空氣確實存在、空氣佔據空間的知識,確認空氣是物質比較容易,對火是不是物質的確定也好解決。但是學生對不能直接觸控到、觀察到的東西確定為物質,接受起來會有難度。

怎樣解決聲音、電、光也是物質?可以從聲音的產生和本質,電的產生和本質上幫助學生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沒有物體振動就不產生聲音,所以,聲音可以看作是振動的物體,聲波相當於把振動進行傳遞。

電、光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解決。如果學生難以理解,教科書最後就直接告訴學生記住「世界是物質構成」的概念。

第二部分:物質在變化

這部分的內容,也是通過舉例例證的方式編排的。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變化的現象,概括出物質都在變化。同時,發現有些物質變化較快,有些物質變化較慢。

教科書希望學生通過討論岩石、房屋、馬路的變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質都在變化的觀念。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它同時也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重要觀點。

教科書當中,要求學生比較歸納兩種物質的變化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學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門,因此,可以從是否變成了另外的材料(物質)上進行比較,這樣思考的方向會更集中,也符合教科書設計的意圖。

第三部分:讓物質發生變化

物質的變化是絕對的,有些是自然發生的,但更多的是人們有意識的活動造成的。這部分的內容,講解的是人為因素可以造成物質的變化,要求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一步了解物質的不同變化,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這裡可以重點對蠟燭燃燒的觀察做點文章。因為燃燒的內容,在五年級教科書中刪除了,只有在這個單元出現,所以對燃燒是怎麼回事,可以插人到這裡進行教學,這也是對教科書的補充。

三、教材教學處理:

1.世界由物質構成。

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以講解為主,輔助以舉例例證的方式進行。

(1)我們的周圍有哪些物質?讓學生舉例,例子越多越好,這樣歸納的結果越有說服力。在舉例的基礎上,得出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的物體都可以叫做物質。

(2)討論空氣、火、聲音、電、光是不是物質,為什麼?對聲音、電、光的辨別,從它們是如何產生的進行辨別,最後確定它們都是物質。得出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物體也是物質。

(3)總結:整個世界都是物質構成的。

2.物質在變化。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也是從生活中的例子開始的。結合教科書的內容,要區別出兩種不同的變化,一種是改變了物體的形態,實質沒有改變;另一種是實質發生了改變,變成了新的東西。而且要討論,有些物質變化的速度相當緩慢。

(1)觀察把易拉罐或者飲料瓶壓扁,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樣的變化是不是改變了物體的材料?

(2)觀察水結冰和冰融化成水的**,回憶水的這種變化是否是變成了其他物質?

(3)這兩種物質的變化有什麼相同的特點?

(4)點燃火柴,觀察火柴的燃燒,它發生了什麼變化?思考火柴燃燒後變成了什麼物質?

(5)觀察生鏽的鐵釘,思考鐵與鐵鏽是否相同?

(6)這兩種物質的變化有什麼相同的特點?

(7)岩石、房屋、馬路在發生變化嗎?你的依據是什麼?

(8)你認為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嗎?

3.讓物質發生變化。

這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能力的、便於觀察的、有典型意義的活動,讓學生觀察和體驗物質的變化。如鐵絲的彎折、觀察燃燒的蠟燭等。讓學生在體驗中、在觀察中體會到物質的變化形式是多樣的,變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為的。

最後總結出物質變化,兩類情況:一類是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大小、位置等但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

四、本課教學反思:

1.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發言積極性很高,在教學1、2環節中學生自由表達的內容、時間過長,以至到第三環節時間不足。在教學「讓物質發生變化」這一教學環節時,原本讓學生填寫相應的報告單,由於前面時間花得太多,後面時間比較倉促,所以布置學生課後自由實驗,下節課匯報交流,事實也證明這樣處理是對的。

2.本節課,教學環節清晰,層次性強,有一定的邏輯關係,學生也比較守紀,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師生互動性強,教學效果較好。

3.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物質變化的速度快慢是乙個相對概念,教學時只有引導學生對所列的幾種物質變化進行比較再確定快慢,這樣比較科學。

五、我的教學特色:

1.反思從教以來:科學課改以來,也及時地參與了各種培訓和其他學習。對科學課程的新理念也有所體會。自認能合格勝任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任務。

2.做學生的朋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建立在教學雙方民主平等的基礎上的。

在沒有輩份、沒有權力障礙的因素下,師生之間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關係以誠相待,互相信任,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是難能可貴的。教學中我主動地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培養親和的師生情感,並以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幽默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喻和多彩的研究方法展示科學學科的魅力。平等的師生關係,有利於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師生的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可以為學生學習知識、探索問題創造良好的時空條件和心理環境,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包袱,心理放鬆,則必然會活躍思維、富於想象、樂於探索,學習也就成了非常快樂的事情和為之追求的目標。

3.輕鬆活潑、幽默有趣。在輕鬆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有效效能得充分以實現。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似乎沒有後進生(有個別學生上課積極,就是不做作業等)。學生參與積極性高。

六、努力彌補不足:

1.在處理一些細節上還有待加強,課堂教學中還要更加緊湊,不拖沓,讓科學教學課堂的學習更有效。

2.語言的問題。本課中,存在教師教學言語組織不精、過多的問題。

在如今「生本化」的課堂中,教師應扮演一種旁聽者的角色。讓學生更多的「說起來」、「動起來」,教師不隨意介入學生之間的交流或評價,為此營造乙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就要求教師的言語能言簡意賅、能起到點睛的作用,避免講的過多、言語不夠簡練。

3.缺少科學知識的積澱,平時不善於、不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有待今後加強。

附送:2019-2023年六年級科學下冊我們身邊的物質2教學反思教科版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學生對於實實在在的物體或東西是物質是肯定的,難點在於使學生理解空氣、電、火、聲音這些虛無的東西也是物質。有乙個學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時間也是物質。另乙個同學立刻反駁:不對,時間不是物質。

當學生們產生爭論時,我給了學生乙個判斷是不是物質的標準:

第一, 是否經歷了一段時間;

第二, 是否佔據一定空間;

第三, 是否有質量。同學們這才明白了,各自談自己的收穫和問題共同學習,互相啟迪,產生智慧型的火花。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獲得能力。

物質在變化,應通過各種各樣的例項使學生認識到世間萬物都在發生變化,雖然變化的程度、速度不同,但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借助書本中例子的分析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物質變化的兩種型別:無新物質產生,只改變形態、大小而實質不變的變化;實質發生改變,產生了新物質的變化。

這裡,只需要描述兩種變化的特點,而不需要說明這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此基礎上,通過更多的例項來強化學生對於這兩種變化的認識,可以教師舉例,可以學生舉例,多多益善。本課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重點關注「一支蠟燭燃燒時的變化」這一活動,學生也許能憑印象說了一些變化,但這是建立在以往模糊的認知基礎上的,他們不曾很認真很專注地觀察過一支蠟燭燃燒時的一系列變化。

課堂上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們經歷這樣的觀察活動,他們會發現很多以往不曾關注到的現象。在交流活動中,學生的表現也證實這項活動的意義。蠟燭的燃燒過程,即可以看到物質發生了形態、長短的變化,又看到某些新物質產生,如燭芯變黑、有煙上公升等,使學生從另乙個層面認識到了物質變化過程的複雜性,為下一課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六年級科學下冊我們身邊的物質1教學反思教科版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第一課我們身邊的物質 執教科學六下第二單元第一課 我們身邊的物質 反思如下 一 教材單元理解 本單元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本質 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產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判斷產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學生學會...

六年級科學下冊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反思教科版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第一課我們身邊的物質 執教科學六下第二單元第一課 我們身邊的物質 反思如下 一 教材單元理解 本單元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本質 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產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判斷產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學生學會...

六年級下冊科學試卷

三 1 1 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手 勤洗澡 不挖鼻孔 2 講究營養並注意飲食衛生 不暴飲暴食 不吸菸 不酗灑 合理安排每天進餐次數和時間 3 注意學習姿勢和用眼衛生 眼離書本一尺 胸離課桌一拳 注意採光和照明 4 加強體育鍛煉 游泳 跑步 踢球 5 保證充足的睡眠 小學生1 2年級10 11小時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