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2022-12-26 20:36:06 字數 5258 閱讀 9291

有這樣乙個故事:乙個人的穩定飯量是公尺飯一碗,如何讓這個人在一年後穩定飯量增加為兩碗?

方案一:告訴這個人,你的任務是一年後飯量增加到兩碗,然後有計畫的每天增加飯量,比如飯後加強體育鍛煉,最終完成任務。

方案二:告訴這個人,你必須完成任務,否則沒飯吃。那麼這個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務,或者可以吃三碗公尺飯。

方案三:不告訴這個人任務,只是每天吃飯時給他碗裡增加10粒公尺飯顆粒,並且時刻根據他的消化反饋來動態調整,一年後他也完成了任務。

三種方案都完成了任務,但三年後會出現不同的反映:前兩種方案的人都會回到原來的一碗公尺飯。為什麼?

第一種需要**;第二種因為已經完成任務,繼續吃一碗公尺飯。只有第三種永遠改變不了,因為他已成習慣,他認為是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現象。

現在我們很多教師面對學生在解決教育和教學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時所採取的方式上大都選擇方案二的做法,常告誡學生你不好好學就考不上大學,開不上大學就怎樣怎樣,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學習,而方案三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科學的為師之道。

中國俗語中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說,其含義之一就是從兒時的習慣如何可以推測未來。可見習慣的重要性!我們這些身為孩子的啟異蒙老師,應該處處曉得如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用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乙個好的人生。

讓我們再看看現實中的一些現象:

一、常見的幾個現象

1、學習優秀的同學,字跡工整,做什麼事情都有條理;

2、2+3=6、9+5=4;

3、老師讓學生練習時,有的同學才翻箱倒櫃找本子、修筆,時間上與其它同學差了一大截;

4.名模

5、受到週末休息兩天的負面影響,抵消了在校五天的教育,成全了「5+2=0」公式;

……上面的這些現象,我想只有乙個理由可以解釋,那就是學生之間存在學習習慣的差異。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好的學習習慣總和成績優秀的同學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懶蟲」、「小饞貓」、「小犟牛」、「小磨蹭」、「小馬虎」現象的學生成績總在中下游徘徊。可見,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之大。

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可塑性大,向師性強,容易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也容易沾染各種不良習慣。因此,從小有計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矯治他們的不良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哪些學習習慣,又怎麼培養呢?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和各位作乙個交流。

二、小學生常見的學習習慣及培養

1、課堂中的學習習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主戰場,課堂中如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掌握知識就會較為輕鬆,教學質量就會明顯提公升。

首先,在課堂中我們要培養好學生課前準備的好習慣。課前準備包括了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

知識準備就是要做好預習,這個環節,我們經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學數學中,我們有時布置了預習任務,有的學生回家根本不預習,老師們檢查也無從下手。所以,我們建議:布置預習任務一定要明確,上課後的第1分鐘必須檢查,如果還是有困難,就利用上課後的1-2分鐘,讓學生瀏覽本節課內容,使學生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

所謂物質準備生理準備,就是上課前,要求學生把上課用的東西,如課本、文具、練習本、草稿本等放在課桌一定的位置,上課鈴聲一響,快步走進教室,靜坐教室,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等待老師來上課。我的做法:入學之初,尤其是一年級新生,明確細緻地給孩子們提出做好課前準備的具體要求。

如:每節課下課之後第一件事是,找到下節課要用的書本、文具,擺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其他所有與上課無關的東西必須放進抽屜或者收入書包,使桌面保持乾淨、整潔。課間活動時要記得喝水,上洗手間,不能到離教室較遠的地方玩耍,以免聽到鈴聲不能及時趕回教室上課。

上課鈴聲響了以後,要趕快回到課桌邊坐好,然後趴在課桌上休息,雙手放在課桌上,頭朝右邊枕好,等待老師上課。對幾個特別調皮,每次都不能做好課前準備,沒有學會靜息的孩子,會安排「小老師」利用下課時間督促他們準備下堂課的用品,並趴在桌上好好靜息。幾天堅持下來,效果顯著,孩子們責任心加強,自由散漫的現象明顯消失了,每個孩子都學會了聽鈴聲,做準備。

第二、在課堂中要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課堂中,我們肯定會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可有的學生課堂中就是不認真聽講,這和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持久有關係,受年齡特徵制約,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所以,要想學生認真傾聽,還得從我們老師自身做起。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

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①對要講的重要內容時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

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耳到手到,養成這種聽寫同步的習慣對今後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於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這裡,既包括傾聽老師的授課,還包括傾聽同學的發言。聽同學的發言,邊聽邊想,同意的可以輕輕點頭表示贊同,若有補充或不同的看法,要等別人把花講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現在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會在意他人的感受。

首先,帶著要求聽。如要求學生邊聽邊想:同學的發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哪些地方你有補充?哪些地方你有不同意見?其次採用複述的形式,讓孩子說說剛才聽到的發言,也可以複述教師的語言,解題思路,思考方法等,這樣可以溝通同學之間的資訊,取長補短,學會尊重他人。

第三、養成良好的發言習慣。要求孩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在孩子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求語言要完整,然後是表達流利,還要求音量適度。要不急於求成,而要一步一步地實施。

在實施的過程中即使遇到學生回答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要適時調控自己,絕不包辦代替學生說。注意給給孩子提供表達的平台和時間,認真地傾聽,適時的表揚,給孩子創造和諧的發言氛圍,要讓他們說,大膽地說,即使說錯了不要緊,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表揚他敢於「說」的精神,不要讓學生覺得回答問題是種壓力而不敢說,不肯說。

另外在低年級,要訓練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來敘述圖意,複述題意,說明計算過程和回答問題,要求他們逐步做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隨著年級的公升高,要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係,理由充足地與他人討論數學問題,並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不嚴密的數學語言。

第四、養成敢於質疑的習慣。可能老師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很少能做到「不懂就問」,我也和大家有著同樣的感受,這可能受我國幾千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縛,用現代教育觀念解釋,就是師生關係還沒能真正做到和藹、平等,學生還「怕」老師。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學生會提問,一方面說明學生對於學習的內容和條快有著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不會日積月累,越積越多。

教師要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現的疑點和難點。並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或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揚。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第五、養成及時整理和複習的習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及時整理和複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知識的掌握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平時,我們會經常忽視這個環節。

要培養學生及時整理和複習的習慣,我們應該抓好幾個環節:第一就是每節課的課堂小結,是對本節課的概括和總結,應該精練、全面,會促進學生對本節課新授內容的記憶;第二是培養學生每天晚上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放,那怕是睡覺前躺在床上,把白天所學知識就像放電影一樣,回憶一篇,這樣會加強記憶;第三就是每個單元的整理和複習一定要實在,要切實讓學生自己去整理,去發現不理解的知識點;第四就是期末複習,要對全冊教材加強縱向和橫向的聯絡,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

2、作業時學習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常有這樣的現象,20分鐘作業還沒寫好,下死命令3分鐘內必須寫好。3分鐘到了寫好了,可字一塌糊塗。

這時我們就疑惑了:是要質量還是要速度?

對於作業的要求,我們可以用「對不對」「快不快」「好不好」三個層次來進行衡量。「對不對」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對了,才能達到作業的目的。「快不快」是在做對的基礎上的速度和效率要求。

「好不好」是對作業目的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如何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主要是處理好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養成書寫的好習慣。

書寫良好的數學作業,不僅反映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要字跡要工整、清晰。

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等等都要規範,該用直尺要用直尺,該用圓規就得用圓規,該空行的要空行。數學學科不同於其它學科,書寫不規範,就很有可能看錯數字或符號,導致計算的無謂失誤。我們每次批改作業,發現不按格式書寫或出現錯誤,都要用恰當的記號指出作業中的錯誤,要求學生「有錯必糾」,及時訂正。

放過他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姿勢正確。當然就不必說了!

第二、養成審題的好習慣。

在每一次知識檢測中,許多的老師對試卷進行分析時,都有這麼一句話:審題不清。學生在作業時往往會提筆就做,不去認真的讀題、審題、分析,而是「想當然」、「老師講過」或「我會做的」,這樣往往會嚴重影響作業質量。

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要分以下幾步:第一步:初步讀題,找出題中所含數學資訊;第二步:

簡化條件,整理題目中的數量關係; 第三步:找準關鍵詞,標記數量關係;此外,適當地進行對比,促使學生認真審題。

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常為了抓緊課堂40分鐘,往往把題目的要求自己一手包辦,代替學生讀題,仔細地幫學生分析題目的要求,沒有讓學生養成獨自審題的習慣,部分學生已經依賴了他人的講解,所以解決問題時,學生就會對要求理解不深不透,考試的時候自己對於題目的分析理解能力自然會下降。在審題習慣的培養上,教師一定要做一名「懶」老師,該讓學生理解的要求,讀的題目一定要讓學生獨自完成,逐步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第三、養成打草稿的好習慣。我們在平時教學中,發現,學生的草稿有以下三個特點:

1.腹稿多,草稿少。低年級由於知識難度不大,學生依據「心算」就能解答好數學題。可隨著年級公升高,知識難度增大,思維層次變多,有相當一部分題光靠「心算」是不能正確解答的。

可是,有些學生卻還在用低年級的方法,試圖一下子就能把題解出,常發現連老師都口算不出的題,有的學生就在那慢慢想,然後寫出乙個大概的結果,以致出現了大量顧此失彼、丟三落四的錯誤。

2.計算草稿多,分析草稿少。學生作業或考試結束。可以發現草稿上密密麻麻,各種計算草稿很多,而很少有分析的關係式、線段圖等分析思考的草稿。

3.隨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規範的少。草稿適當「草」些無妨,但有些學生沒有專門的草稿本,有的在橡皮上打草稿,有的在作業空白處、課本上打草稿,更有的在桌面上打草稿等等。

1.讓學生備好專用的草稿本子。

2.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教育學生草稿要遵循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書寫要求,依次排列,字跡清楚、規範。

3.引導學生對思考難度較大、解題步驟較多的問題,借助草稿來分析思考,發揮草稿的分析功能。

4.教師經常檢查評價學生草稿紙,及時糾正不良習慣,表揚、評比、展覽優秀草稿本,引導大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家長該從 入手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有的父母見到孩子入學以後,學習鬆懈,成績一時不夠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時常抱怨 斥責,甚至對孩子進行懲罰。這樣做是十分錯誤的,殊不知,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有乙個過程的。第一,抓作業。要規定孩子放學後必須做完作業,必須檢查,口頭作業 複習 預習作業也...

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小學教學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擔負著另乙個重要的任務 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為此我校認真落實 昌邑市教育局關於加強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意見 不斷強化習慣培養,同時學校加強對學習習慣培養方面的檢查和指導,這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為了今後...

怎樣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

3 勤於發言,勇於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爭論,並不斷修正 彌補自己的不足。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正。4 遇到疑難問題,及時舉手發問。5 在接收到資訊後,應該快速作出反應。比如快速開啟課本 快速從位置上站起 快速整理學習用品等。6 善於傾聽同學的發言 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樂於交流,交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