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參考用書使用中的偏失與對策

2022-12-21 19:21:05 字數 3834 閱讀 7350

教學參考用書是一種重要的文字資源,是教師解讀文字、了解編者意圖、設計教學方案的乙個重要憑藉,也是更好地利用教材實現課程目標的乙個重要依託。這一資源用好了,就能大大提高備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就能讓教師在課堂上事半功倍。但毋庸諱言,現實中,有不少教師對教師教學參考用書重視不足,閱讀不細,鑽研不精,思考不深,其結果必然是對編者意圖把握不透,對課程目標定位不准,對教學策略選用不當,在課堂教學中,就會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偏失。

最近,聽了好幾位教師執教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感到他們對教學參考用書的理解和使用存在著不少偏失,下面,就來談談個人一些感悟和認識。一、詞語教學失之於粗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乙個重要內容,是夯實學生語文基本功的乙個重要抓手,各個學段都不能忽視。課文中的詞語很多,有學生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與文章主題關聯緊的,也有關聯不太緊的。面對這乙個個的詞語,我們該如何恰當地處理呢?

從這幾位教師的課堂來看,都進行了詞語教學,但都一味地遵照教學用書中開列的「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這一「教學要求」,將詞語教學的範圍僅僅鎖定在生詞上;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要麼在精讀感悟前,將需要理解的詞語一一列出,讓學生自主感悟,集中處理;要麼乾脆要求學生課前自己查字典解決。這是粗放式的教學,認識狹隘,過程粗略,方法簡單,缺少有效的引導。

我們知道詞語是文章最基本的組成材料,是作者表情達意的載體,因此,也是我們探秘文字整體資訊的乙個重要視窗。葉聖陶老先生曾諄諄告誡語文教師「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生詞教學固然重要,但熟詞,尤其是文字中那些內涵豐富而又關涉文章主題的詞語的教學,更要善於組織學生咬嚼,推敲,**,以實現見微知著、牽一而動全身的閱讀功效。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李時珍領著**龐憲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了。」這句中的詞語「察訪」,是指考察訪問的意思,是個熟詞,看似平常,但聯絡李時珍當時的實際,循著課文的內容,我們細細揣摩,就不難發現其中不一般的深意:

李時珍是抱著重修本草拯救黎民百姓這一遠大的抱負去各地尋訪藥材的,容不得半點馬虎,來不得半點懈怠。他去「察訪」不是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也不是一年兩年,他前後用了將近30年的時間,從一位黑髮青年,「察訪」成了皓首老人。他「察訪」的物件是藥材,這些藥材生長在什麼地方?

是山野溝壑,是深山老林,是人不常去的場所,乃至人跡罕至的地方。因此李時珍「察訪」的路途必定交通十分不便,條件極其艱苦,甚至連起碼的住宿都沒有。但只有在這些地方才能接觸到真正熟知藥材的山民,才能採集到所要探尋的藥材,才能通過實地考察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各種藥用植物。

可見,這個「察訪」,不是輕鬆地走走,隨便地看看,這裡的「察」是要親眼去審視,親耳去聆聽,用身體各種器官去真切地感受,用全部的心力去智慧型地判斷;「訪」則是面對面地向人求教,與人談論,交流和溝通。不僅察訪的路途難走,察訪的時間漫長,而且察訪的過程中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沒保障,充滿著許多不可知的危險。沒有巨集大的願望、堅不可摧的意志作支撐,這樣長時間而又危機四伏的「察訪」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緊緊扣住「察訪」這個詞語,在初讀時,了解察訪的基本意思;在感知了課文內容後,回過頭來,聯絡李時珍這一夜的經歷,引導學生思考:李時珍「察訪」的是什麼?

他去的是什麼樣的地方?走的是什麼樣的路途?用了多長時間?

讓學生具體地感知課文中「察訪」事實內含,獲得飽滿的感性認識;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比較,提煉認知:他的「察訪」與一般人走馬觀花式的察訪有什麼不同?從他的這一經歷中,你感受到李時珍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樣,通過對詞語「察訪」的教學,就能讓學生品嘖出李時珍徒步尋訪時間之長,路途之艱,過程之苦,從而真切地感受李時珍意志之堅,行動之實,精神之貴,品質之高。二、句子教學失之於偏

本課裡,李時珍在古寺中說了這樣一段話:「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裡過夜,比住在家裡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在教學用書的「教學建議」中,編者將這段話列為了精讀內容,並在進一步的建議中提示,要抓住兩個對比來體會李時珍以苦為樂、甘於付出的精神。這幾位教師教學中,都抓了這段話,通過提問讓學生圍繞這段話談感受和認識,但其著眼點僅僅是其句子的基本內涵,就句教句,單薄,偏狹,至於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以及它對閱讀的有效引領,則沒有認真地去思考和**。

這兩句話是李時珍在和**龐憲住破廟、啃乾糧談論苦時說的。這一段話,乍一看,似不經意間說的,但細一推敲,就能發現它是勸慰,也是告白;它道出了此行的艱難,點明了此行的意義,它是對此行的乙個概括,是提領全文的中心句。李時珍所吃的一切苦,所受的一切難,在這兩句話中都找到了動力源和落腳點。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激越的情感,像山民一般樸實的話語,折射出的是李時珍以苦為樂、甘於奉獻的崇高品質。

在教學中我們便可以這段話為切入點,精心設計問題,上推下連,引導學生中心開花般地展開閱讀,**李時珍說這段話的前因後果:這是李時珍在和**談苦,那他到底吃了哪些苦呢?他為什麼要吃這些苦?

從這些苦中,你認識了乙個怎樣的李時珍?引導學生閱讀前文,梳理後文,並加以整合,進而明白課文是從五個方面來表現「苦」的,即行苦,住苦,吃苦,記苦,嘗苦。這樣,李時珍所經歷的苦就有了飽滿的內容,實在的意象。

李時珍不怕苦難、為民造福的偉大人格就不顯得空乏。如此進行整體觀照下句子教學,不光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刻地理解句子,還能引導學生全面地把握全文內容。三、段落教學失之於淺

本課後面的習題4是分段練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把課文分為三段,並寫出段落大意。教學參考用書「教學建議」中作了這樣提示:

「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能理清課文內容的先後順序,初步把握課文的脈絡。」

為落實段落教學,這幾位教師或在初讀或在再讀時進行了分段訓練,分段時,都是先指名學生說,再由教師統一,段落劃分及大意均是按教學參考用書中「教材說明」來的,甚至概括的段意也和「教材說明」中的沒什麼兩樣。這樣進行段落教學,是一種程式,淺薄,空洞,難以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在進行段落教學前,我們首先要搞清:課文後為什麼要安排分段練習?明確段落訓練的意義;還要思考、**:如何落實分段訓練?明確實施段落訓練的方法策略。

四年級屬於第二學段,在三年級學習自然段的基礎上,開始進行邏輯段的訓練,這是語文學習的自然規律,也是學生學習的自身需要。就這篇課文來說,篇幅較長,全文共13個自然段,分段,不

僅能訓練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還能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初步培養學生的篇章意識,訓練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這一分段訓練,是學生入學以來語文學習第一次進行正式的段的訓練,不能有絲毫的隨意和馬虎。

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分段呢?首先,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書,要一遍一遍地讀,要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透,真正地沉到課文裡去,然後,再引導學生就課文的段落組成自主地交流,充分地發表個人的見解,讓學生的思維在一起交匯,碰撞,激盪,共同經歷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地作些提示,比如可以根據課文中描寫時間變化的詞句「夜幕漸漸降臨了」「皎潔的月光」,將課文分成三個板塊;也可以根據李時珍在古寺中說的話:

「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裡過夜,比住在家裡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思考在說這番話之前,他們做了什麼?

之後又做了什麼?而後再分段。為保證學生第一次分段獲得成功的體驗,還可以在感悟全文後,回過頭來再進行分段訓練。

四、資料運用失之於簡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參考書在很多課文後面都提供了「參考資料」,這些參考資料是教材的組成部分。《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後面的「參考資料」是從三個方面來寫的,一是介紹了李時珍的生平、編寫《本草綱目》的動因和歷程,二是介紹了李時珍冒著生命危險嘗藥草的獻身精神,三是介紹《本草綱目》的重要影響。課堂上,面對這些參考資料,有的教師是通過投影將其直接呈現給學生,有的是教師自己摘要介紹給學生,有的乾脆置之不理,參考資料的運用簡單低效。

這些參考資料該怎麼運用呢?我們首先要仔細閱讀,全面了解把握其內容;接著,要細細地考量、推敲,分析其與文字內容上的關聯度,尋覓其與文字詞句段的鏈結點;然後,要根據教學的程序、學生的需要靈活地嵌入,藉以拓展學生的背景知識,提公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促成學生的情感認同。唯其如此,我們才能在教學中獨具慧眼,創造性地利用好「參考資料」。

在教學伊始,我們可以立足文題設疑:誰知道李時珍這個人?你最想了解他的什麼?

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參考 zh ch sh r

教學反思參考3 zh ch sh r 整個課堂的預先設計是這樣安排的 複習平舌音 看 講故事,引出音節zhi chi shi ri 通過學生背誦語境歌,檢查預習情況,從而進入本課教學內容聲母教學,接下來應該是整體認讀音節及其四聲的學習,複習鞏固部分,我安排了區分聲母 音節 單韻母的,在拼音句子中找翹...

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參考2 鯨

教學反思參考2 鯨 由於個人在新課標後,語文教學實踐的經驗還不豐富。同時我們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出現了許多不當的地方。在這裡我重點想說由於在沒恰當地處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地位,而導致的不當 一 不足 落實知識和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是發揮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介紹了許多鯨的知識,讓學...

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參考4 窮人

剛剛執教完 窮人 一課,對教學中的乙個片斷深有感觸。窮人 是 著名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寫的乙個短篇 課文記敘了乙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 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是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 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