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學》速記列印版

2022-12-13 20:15:05 字數 4056 閱讀 6619

1862 年林肯**簽署「莫里爾法案」。贈地學院有康乃爾大學、威士頓康星大學。威士頓康星思想,

標誌著高等學校三大職能的確立。具體為:

1.把學生培養成有知識能工作的公民。

2.進行科學研究,發展科學與文化。

3.把知識傳播給廣大民眾,直接為全州社會與經濟服務。

中世紀大學的特點:行會性、自治性、國際性。中世紀大學實行的是專業教學,教學內容是

文學、法學、醫學、神學。

德國的洪堡提出了兩條原則: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學術自由的原則。「教自由」、「學

自由」。

班級授課制是 17 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創立。後經德國教育學家赫爾**進一步完善得

以推廣。個別教學和分組教學,成為輔助的教學組織形式。

1903 年,頒布「癸卯學制」,縱向將教育機構劃分為初、中、高三個階段。在高等教育階段又

分為**,高等學堂,大學堂,通儒院。通儒院開創了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美國學者,馬丁·羅特的量化標準:乙個國家高等教育的比例小於 15%,就認為該國家的高等

教育處於精英教育階段;比例在 15%至 50%,為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比例大於 50%,為普及高

等教育階段。19 世紀中後期,世界高等教育屬於英才模式。2002 年,我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

段。211 工程:面向 21 世紀重點建設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

985 工程:1998 年 5 月,建設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高等教育的政治價值:培養高階政治領導人才。灌輸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以促進其社會政

1治延續。促進個體政治社會化。

高等教育的經濟價值: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源泉。有助於個人收入分配趨於平等,促進社

會公平。

高等教育的科學價值:實現科學知識再生產的重要手段。創造新的科學知識的重要陣地。

高等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傳承文化、改造文化、創新文化。

基礎教育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基礎教育質量制約高等教育質量;基礎教育規模影

響高等教育規模。

高等教育表現出獨特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高等教育在再生產著社會政治關係。

學術人才,專指從事「基礎理論」或「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以及與此相關的研究的「科學工作者」,

諸如哲學家、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等。

實用人才,泛指一切從事「非學術研究性」工作的實際操作者,諸如工程師、教師、醫生、行

政人員、企業管理者等。

知識面和職業適應面寬廣的是通才。

知識面和職業適應面單一的是專才。

貫徹博與專相結合的原則:對專業中的某一點懂一切,對專業外的一切懂一點。

課程:既可以指一門學程或一門教學科目,又可以指學校提供的所有學程或所有教學科目。

課程編制的六種形式:學科課程、關聯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問題課程、活動課程。

課程內容的選擇應遵循 5 點原則:科學性、量力性、滿足性、過程性、經濟性。

課程內容包括:課程方案(即教學計畫);課程標準(即教學大綱);教材。

高校課程的結構:普通課程、專業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理論課程、實踐課程;顯性

課程、隱性課程。

教學計畫,是按照高等學校培養目標制訂的,指導教與學活動的規範性檔案。它體現了社會對

2某種專門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是學校組織和管理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

教學大綱,是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照章節、課題和條目,敘述該課程主要內容的教學指導

檔案。它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也規定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

一般分為說明部分、正文部分和附錄部分。

教材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等。

編寫教材要遵循 3 點原則:科學邏輯與認識邏輯相統一的原則;觀點與材料相一致的原則;

「少而精」與「多而全」相協調的原則。

教學:是指教師引導學生按照明確的目的,以掌握教學內容為主的一種活動,是教與學的一種統

一。教學原則:開始的時候是一些單

一、零散的原則,並不全面,直到 17 世紀捷克教育學家誇

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出一套完整的教學原則體系。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階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促進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自 9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高校教育過程的發展性表現在:教育目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結構的

優化。高校教學過程的特點:專業性、獨立性、創造性、實踐性。

教學方法的定義:是師生為完成教學任務,傳授與學習教學內容所運用的手段和途徑,包括

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個方面。

高校教學方法的特殊性 :1.學生自學作用遞增,教師教的作用遞減;2.教學發現性遞增,教

學傳習性遞減;3.參加直接實踐遞增,接受間接經驗遞減。

*常用的教學方法:1.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方法,如教授法、問答法、討論法等;2.以

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如實驗實習法、演示法、參觀法等;3.以學生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如

3自學指導法、練習法等。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明確的目的性;內容的科學性;內容的邏輯性;語言的感染力。

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1.選擇好討論的課題;2.設計好討論課的機構;3.靈活引導與控制;

4.注意討論小組的成員組合和環境。

運用參觀法的基本要求:1.參觀前,教師應確定參觀的目的,了解現場的實際情況。2.參觀

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具體解說,並要求學生收集材料或分散獨立活動,作必要的記錄。3.參觀後,

教師應進行總結,並要求學生整理參觀或活動記錄,且寫出書面報告,使現場教學內容系統化、理

論化。演示法:是教師配合講授或談話,把實物、教具呈現給學生,或者向學生作示範,以說明或

印證所教知識的一種方法。始於 17 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案例法:是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研究院,於 1918 年首創的。

發現法:是 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教學家布魯納首先提出的。

程式教學:是 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首先提出。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遵循認識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

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開展思維活動,主動獲得知識的教學方式的範稱。

因為它不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具體環節,所以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

考核的作用:主要是了解教學情況。

合理有效的考核應滿足:要體現科學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命題內容要全面;考查、考試

次數不宜過多;評分應當有分量。

科學研究是衡量高等學校水平的重要標誌。真正具有科學性質的高等學校,其科研可從 19

世紀初算起。

科學研究的起點是: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教師可以研究的內容主要有:研究教育物件;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學方法。

高校科研管理方法與形式:激勵法(包括,經濟激勵、目標激勵、精神激勵、組織激勵);

計量法。

專業培養目標包括:培養方向;使用規格;規範與要求。

智力:是指人們認識、適應和改變外界環境的心理能力。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瑞士心理學

家皮亞傑提出智力發展理論。

學歷: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備法定條件的教育機構中的學習經歷。

教師的 2 層含義: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教師必須從教於各級各類學校或其

他教育機構。

教師的角色:傳授者、管理者、**人。

教師的教育情意: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師自我。

教師職業專門化應具備以下條件:1.專門的知識技能;2.以奉獻和服務精神為核心理念的

職業道德;3.具有為學生和社會所公認的複雜知識技能權威和影響力;4.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

我國教師享有 6 種權利: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權、民主管理

權、進修培訓權。

我們高校教師資格應具有 4 個方面的條件:(1)必須是中國公民,且遵守我國法律;(2)熱

愛教育事業,尤其是高等教育事業,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3)具有教育教學業務能力;

(4)具備研究生或者本科學歷或通過教師資格考試。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上好課的標準:目標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述清晰、氣氛活躍。

國家舉辦的高等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高等學校基層委員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5

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 複習資料 一.概念題 1.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培養學術性或職業性的各類高階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專業教育 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質,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 是指高等教育的起點或基礎,學術性或職業性 是對 專業教育 的型別及其 有機結合 要求的進一步揭示。2.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動 高等教育的一門綜合學科,他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現象及其一般規律。高等教育顯現的特殊性 性質和任務具有特殊性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階專門人才,具有 高 和 專 的特點 教學活動具有特殊性 學術性 專業性 創新性 教研的一體和互動 社會聯絡密切 學生活動具有特殊性 身...

高等教育學總結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質 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階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一 簡答 政治對高等教育的制約作用 p6 政治對高等教育的制約表現為政權的性質 政治制度及政治綱領對高等教育的影響。1 政治決定了高等教育的領導權。高等教育的領導權由誰來掌握取決於政權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