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022-12-09 10:42:04 字數 1764 閱讀 4597

小學應用題的教學,長期困擾著大部分數學教師,它是小學教學中乙個很難突破的問題。原因是,小學生很難將學知識遷移,總習慣於用同一種思維方式解決以後的問題,比如死方法、死套公式等,使思維受到限制。我覺得,要培養好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運用**法,培養學生解題多樣化能力。

**法是教材和教師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其好處在於直觀,便於學生分析。根據其特徵,教師們可以運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

1、通過畫線段圖來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係,找到解題方法。

這種方法的使用比較普遍,都是抓住學生的順向思維,採用與其它方法配合的形式進行,其關鍵是要理清數量之間的關係,所以,在此我就不舉例說明。

2、通過看線段圖編應用題。

通過看線段圖編應用題,是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豐富學生想象力。這種方法既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例401

根據圖意,學生可以根據數量關係編型別相同,但內容不同的應用題。如:①小王走了40公尺,小李比小王多走,小李走了多少公尺?

②小華種了60棵樹,小明比小華多種,小明種多少顆?③某兩廠同時加工一種零件,甲廠每小時生產40個,乙廠每小時比甲廠多產,乙廠每小時生產多少個?等等,根據不同的型別畫不同的線段圖,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可以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二、給學生一些數學資訊自編應用題

給學生一些數學資訊,讓他們自己去編應用題,有助於發散學生思維,使學生不拘一格,從中總結解題方法。如:80、70、2、30,當學生看到這些數字定有些納悶,怎麼編呢?

如果學生用這些數編應用題確實有困難,教師可以引導或給這些數加上單位(目的是發散學生的思維,不是難道學生),這樣降低了難度後,學生便可以自由發揮了。如:80千公尺,70千公尺,2小時,30千公尺,學生一看單位,就知道可以編一道相遇問題的應用題。

最讓學生感到困難的是30千公尺,這時教師要進行引導,提示學生把30千公尺看作一定的距離,也可以結合**法進行引導。

80千公尺30千公尺 70千公尺

?千公尺學生看圖後,就容易編出,根據圖意: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出發,甲車每小時行80千公尺,乙車每小時行70千公尺,行了2小時後,還差30千公尺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公尺?

經過這樣反覆訓練學生便可以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三、運用口語交際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

我們通常教給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步驟有四步,其中(1)弄清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2)分析題裡的數量間的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在算什麼……最後算什麼尤為重要,因為它決定著學生能否正確列式或能否做得起。如果通過學生互動(口語交際),可以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從而解題的方法。

例:乙個服裝廠計畫做660套衣服,已做了5天,年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抽兩名學生或多名學生(多抽一些可以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補充、訂正)

一生讀題後,生甲:該題裡有哪些已知條件,所求問題是什麼?

生乙:該題裡的已知條件有660套、5天、75套、3天,所求的問題是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生甲: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中的「平均每天」是指那幾天?

生乙:是指後3天。

生甲:已知條件是些什麼量?

生乙:660套是工作總量,5天和3天是工作時間,75套是前5天的工作效率。

生甲:所求問題是些什麼量?

生乙:所求問題是後3天的工作效率。

生甲:該題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生乙:先算前5天的工作總量,再算剩下的工作總量,最後算後3天的工作效率。(其他學生根據生乙的口述,列出式子,互相檢查訂正)

通過學生的互動,加深了學生對題意的理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如何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廣。解答應用題既要綜合運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 性質 法則 公式等基礎知識,還要具有分析 綜合 判斷 推理的能力。所以,應用題教學不僅可以鞏固基礎知識,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怎樣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呢?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一 牢固地掌握...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 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廣。解答應用題既要綜合運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 性質 法則 公式等基礎知識,還要具有分析 綜合 判斷 推理的能力。所以,應用題教...

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進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可以很好的區分學生是否真的充分理解所學知識,掌握所學技能,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只有清楚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係,才有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換乙個角度來說,如果學生對題目中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