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霞小學數學教學中解答應用題的幾種方法

2022-05-01 19:24:04 字數 3252 閱讀 3780

**小學應用題教學

傅紅霞縱觀小學數學課本,應用題部分成為本階段的乙個重點、難點,它不僅與人們的生活實際聯絡密切,而且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最讓教師頭疼的就是學生總是不能熟練地獨立分析解答應用題。究其原因,可以概括為兩點:

(1)基礎差;(2)沒有正確的方法。教師要想在課堂中完全改變這些現象,大幅度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方法上完成這一環節任務。怎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能力呢?

以下是我歸納的幾種方法:

一、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從問題想起,逐一找到解答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解答兩步或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從問題入手,分析數量關係,找出解答問題所需要的條件,直至推到題中的已知條件為止。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教師「導」得好,「導」得巧,才能使課堂教學走出平淡,掀起波瀾,推動課題教學走向成功。

如教學:「乙個工程隊要修一條長700公尺的公路,已經修了3天,平均每天修85公尺,剩下的要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公尺?」解答前,先引導學生根據數量關係畫線段圖。

然後,引導學生分三步看圖思考:1、要求後5天平均每天修多少公尺,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數量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缺少什麼條件?2、要求的這個條件又需要知道什麼?3、這個未知量你是怎樣求的?

學生通過以上步驟的分析,很快就能理清本題的解題思路:計畫修的公尺數-前3天修的公尺數,最後再除以5天。

這樣便完成了這道題的解題過程,運用分析法可以簡化應用題的難度,找準其中的數量關係,從而正確解答。

二、綜合法

綜合法是從現有條件想起,一步一步求出問題。用這種方法解答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比較順手。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一般都有三個已知條件,學生一般喜歡用綜合法去分析,但經常將題中的三個條件的位置搞反,雖然結果一樣,但卻講不出道理,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懂題意,認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正確地運用條件、搭配條件。

如教學:「每個書架有4層,每層放30本書,5個書架共放多少本書?」這道題共有3個已知條件,用綜合法來比較順手。

首先要找兩個條件求出中間問題。選哪兩個條件呢?這就要看哪兩個條件之間的關係近,並引導學生說出根據這兩個條件分別能求出來什麼問題。

經過**,學生很容易排斥出無法搭配的一組數字「30」和「5」。以後學生在分析這類應用題時,就會盡力去找有聯絡的,能提出問題、講出道理的兩個條件去下手。

三、情境教學法

教學應用題,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善於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驚奇、疑惑、新鮮感等,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動機。

有了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很好地傳授知識、教學方法、培養能力。

數學教學應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已有知識,使學生在認識、使用和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初步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絡。

如:對於「工程問題」可以進行如下的修改:李軍星期天去商店買文具,所帶的錢如果全部買筆記本,可以買10本,如果全部買鉛筆,可以買15支。

現在他先買了4本筆記本,剩下的錢還能買多少支鉛筆?由於問題來自於生活,學生很容易聯絡自己購買文具時的情境,因此學生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經過學生的思考、討論,會很快得出結論。

這時教師再把上題「還原」成一道普通的工程問題,即「一項工程,單獨做甲要10天,乙要15天,現在甲先做4,剩下的工程由乙來做還要幾天。」學生會很快地找出解題的思路,由此可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不僅能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更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摘錄法

美國教育家奧蘇泊爾指出:「遷移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利於知識的正遷移。

小學課本第六冊中的連乘、連除應用題與第五冊中的該部分知識相比並不相同,其特點是未知量隨著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並且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是互逆的,因此該部分知識可以通過知識的遷移進行教學,下面介紹一種摘錄法來完成這一過程。

如教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每人每天吃2個蘋果。照這樣計算,大班15個小朋友7天要吃多少個蘋果?」時可摘錄如下:

每人(人數) 每天(天數) 吃  2個

15人    7天吃  ?個

思路(一):先讓人數變化,再讓天數變化。

每人每天吃  2個

15人每天吃  ?個

15人  7 天吃  ?個

思路(二):先讓天數變化,再讓人數變化。

每人每天吃  2個

每人  7 天吃  ?個

15人  7 天吃  ?個

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反映出數量關係的變化過程,既直觀又清晰,而且可以避免學生因敘述形式的變化而帶來的困惑。

五、聯想法

聯想,是指以某一已知(或未知)事物為導因,想象出與之相關聯的其他未知(或已知)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人們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事物,解決新問題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恰當地運用聯想,不僅可以達到簡化的目的,更能迸發出創造性的火花。

一道應用題的解答,往往是在思想上將其轉化成比較熟悉或相似的題型後,再著手去分析,找出突破點。這種轉化與比較,就是建立新舊題之間的聯想的具體體現。許多應用題的解答,就是依託豐富的聯想,以所學知識為原材料找到解題思路的。

例如:廣場上有一堆貨物,第一次運走總數的1/4少2噸,第二次運走總數的1/5多3噸,第三次運走10噸後正好運完,這堆貨物共有多少噸?初讀此題,感到無從下手,但如果與以前學過的題型聯想起來,你會發現這道題仍然是一道求單位「1」的量型別的分數應用題。

因此,可以先通過去掉「少2噸」、「多3噸」這兩個條件,列出算式,再通過分析、比較,遵循「少補多退」的原則列出算式。

六、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的一種形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互補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大膽嘗試合作學習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思考,如教學:兩個修路隊共同修一條路,3天修完。第一隊修了120公尺,第二隊修了102公尺。

平均每天第一隊比第二隊多修多少公尺?對於本道題的求解過程,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學生通過討論,不難找出其中的數量關係:第一隊每天修的公尺數-第二隊每天修的公尺數=第一隊比第二隊每天多修的公尺數(或:

第一隊比第二隊一共多修的公尺數/3)。匯報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不僅嘗試了一題多解,更在探索中鍛鍊了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發表意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是學生活躍思維、自我表現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習發展過程中的強大動力。

「山外青山樓外樓,前進路上無盡頭。」只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勇於探索與創新,相信在應用題的教學領域中必將取得可喜的成績。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教學目的 整理和複習正比例和反比例應用題,並聯絡這些應用題的算術解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些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絡,掌握它們的解答方法。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兩塊小黑板.一塊寫好口算練習題.另一塊寫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的練習 內容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口算練習 教師出示小黑板上的口算練習題.讓學生直接在練...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 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廣。解答應用題既要綜合運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 性質 法則 公式等基礎知識,還要具有分析 綜合 判斷 推理的能力。所以,應用題教...

小學數學中應用題的解答技巧

2014 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優秀 學校 子房小學 教師 劉巨集 時間 2014.12.11 題目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答技巧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 劉巨集 小學數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難點,每次考試中都會有大的綜合題體現在應用題中,小學數學應用題考察的是知識點的累計和關係,結構複雜 型別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