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2022-12-07 14:15:06 字數 1275 閱讀 4239

四二班李志娜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會默寫古詩。

2、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絡生活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體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準備:

多**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匯入新課

1、集體背誦《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關於廬山的詩《題西林壁》(板書)。讓我們隨著詩人蘇軾一起,到廬山去領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風光。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

(一)、解詩題,知作者

1、你能說一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嗎?

2、說說關於蘇軾的了解

(二)、抓字眼,明詩意

指名讀古詩。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

師:廬山只有一座,怎麼在蘇軾的眼中會呈現出這麼多種形態呢?

師:你們真是愛思考的好孩子。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在就面對著廬山……

完成填空:從左向右看,廬山是從上往下看,廬山是從遠處看廬山,像從近處看廬山,像從高處(山頂)看廬山,像從低處(山腳)看廬山,像

師: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還用心去思考,你從哪看出來的?

不識廬山真(重讀)面目:「我」沒有認清廬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因為我站在廬山中。

想象一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三)、多誦讀,悟詩情

師:作者為什麼要描寫廬山?

師:作者從多個角度,細緻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表達了他對廬山那讚美之情。你能不能用優美的語調把你對廬山的情感朗讀出來?

生:用各種方法誦讀古詩提供背景**: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有感情地朗讀了《題西林壁》。但有乙個地方卻很難讓人理解:蘇軾為什麼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說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嗎?

師: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收穫?從中悟出了乙個什麼道理?

師:總結,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區域性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板書)。

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乙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四、想象成詩人,多種形式背。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重慶市豐都縣實驗小學代海祿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會默寫古詩。2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絡生活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3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練習仿寫。教學重點 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的哲理思想。教學課時 1 ...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3.學會多角度 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辨別事物。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教學難點 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告訴我們的道理,以及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1.板書 廬山...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過程

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作者蘇軾在元豐七年 1084年 春末夏初暢遊廬山時,書寫在廬山西林寺牆壁上的。作者通過寫觀察廬山的各種不同感受,提示出乙個帶有哲理性的問題。尤其是後兩句詩歷來為人們讚賞。因為作者在人們十分熟悉 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巧妙地說出了乙個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的道理。特別是這個道理一經作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