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2023-02-03 08:06:04 字數 2264 閱讀 6192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 學會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辨別事物。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告訴我們的道理,以及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匯入。

1. 板書-----廬山

廬山,我們並不陌生,根據我們以前看到的或學過的有關廬山的文章,說說廬山給你們留下的怎樣的印象?誰來說說?

2.學生匯報

3.師:是的,廬山不僅水美.霧美.

山也美.自古享有(板書)「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盛譽。九百多年前,48歲的宋朝著名詩人蘇軾,當時已被貶到黃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貶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時,途經江西廬山,廬山的奇美秀麗景色讓他詩興大發,作了五首記遊詩,今天我們學習最後一首------(板書課題)題西林壁

4.解釋詩題

齊讀兩遍。

齊讀兩遍,生齊讀.

誰能說說詩題的意思。你對題目中的哪些不理解?(書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

二.誦讀古詩,理解詩意。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蘇軾到底寫了些什麼呢?大家先猜猜.

同學們先自己讀讀,然後互相檢查讀音情況.

(1)同桌互讀,檢查預習情況,互相指正。

(2)指名讀,作適當的鼓勵評價。

(3)全班齊讀古詩。

師:這是蘇軾遊覽廬山之後,做了五首詩中的最後一首。作者到底看到了一些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將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古詩。

2.展開小組,小組中合作學習古詩。

(1)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前面也學習了古詩,是如何學習古詩的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

(2) 學生匯報。

出示學習方法:(小黑板出示)

a.先自由朗讀古詩。

b.根據注釋理解詩意。先理解單個字的意思.然後在連線起來,說出整句的意思.

c.相互說說詩句的意思,並質疑,解疑。

(3)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教師組中點撥。

3.檢查小組中學生學習效果。

(1) 師:剛才,大家學的非常認真,現在,老師想聽聽各個小組的匯報。學了古詩,你們知道了一些什麼?

(2)學生自由匯報。說說詩句的意思。

(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相機點撥:嶺峰

畫一畫(4)練習:在括號裡填上表示」看」的詞語。

在遠處眺望,在近處觀察,在高處俯視,在低處仰望,廬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5)(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理解"緣",並指導寫法。

緣:右上部分是兩筆:撇折橫折

此兩句的意思是: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自己就在這山中。

三.體會意境,悟詩哲理。

師:了解了古詩的意思,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詩句,讀讀意思,看看還有什麼問題?

(1)師:讀到這,說到這,想到這,作者就在這座山中,卻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難道,你們沒有什麼質疑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為什麼作者身在此山中反而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學生交流.討論.匯報。正因為作者在廬山的某個地方,也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小部分,不能全面地看清廬山的整體樣子。因而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3)學生接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是的,同樣的是廬山,只因為看的角度不同,所呈現的廬山的樣子就不同。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同樣的,同一件事物,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就會有不同的樣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呢?

(5)學生沉思:(聯絡生活實際)。

a.**車子,就很好的給我們闡述了這一道理。

b.下棋時,不是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就是這一道理。

c.老師想請大家來評價一下你身邊的同學,應該怎樣看?(是只看他缺點,以此評價他呢?還是只看他優點呢?)

(6)小結哲理:

學到這,不難看出,作者借觀廬山,告訴了我們乙個道理。

生匯報:要想全面認清乙個事物,必須全面地.客觀地.多角度觀察。

齊讀哲理:要想全面認清乙個事物,必須全面地.客觀地.多角度觀察。

四.感情朗讀,背誦。

1.以飽滿的熱情,讀讀這首蘊涵深刻道理的詩吧!

2.想試著背背嗎?你可以選擇獨自背或同桌背,看誰備的既快又有感情。

3.我們全班來一遍吧!已經會背的同學可以合上書本,不會背的同學請你看書讀。(齊背)

五.課後拓展。

同學們,放學回家後,找一處景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把每一次觀察的感想用筆記錄下來。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四二班李志娜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會默寫古詩。2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絡生活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教學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體會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的哲理思想。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準備 多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發情趣,匯入新課 1 集體背誦...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重慶市豐都縣實驗小學代海祿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會默寫古詩。2 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絡生活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3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練習仿寫。教學重點 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的哲理思想。教學課時 1 ...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過程

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作者蘇軾在元豐七年 1084年 春末夏初暢遊廬山時,書寫在廬山西林寺牆壁上的。作者通過寫觀察廬山的各種不同感受,提示出乙個帶有哲理性的問題。尤其是後兩句詩歷來為人們讚賞。因為作者在人們十分熟悉 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巧妙地說出了乙個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的道理。特別是這個道理一經作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