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計畫

2022-08-09 10:51:03 字數 3158 閱讀 297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能默寫全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初步掌握自主學習詩歌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1.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2.初步掌握自主學習詩歌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故事激趣,匯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有乙個小小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古時候有乙個人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讚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 後一白髮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他,他不識書中的字,老嫗藉此委婉批評了他,於是他把對聯改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從此傳為佳談,終成一代文豪。這個人是誰?他就說蘇軾。

蘇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會了大家乙個道理:學習應該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不驕傲,也告訴我們學習是無止境的。今天我們就跟著蘇大學士走進廬山,走進詩歌《題西林壁》,去聆聽廬山的故事,去體悟廬山的道理。

(板書課題)

2、了解目標,學習方法

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了解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能默寫全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我們今天的《題西林壁》是一首詩歌,要真正做到讀透一首詩,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步驟:

1、知詩人,解題意

2、釋詩句,明詩意

3、想意境,悟詩情

那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詩人的步伐,進入詩歌的海洋。

3、知詩人,解題意

同學們,請一起回答老師:這首詩的詩人是誰?(蘇軾)關於蘇軾,剛剛老師已經給大家講了乙個有關他的小故事,那現在哪位同學也和其他同學分享下蘇軾的其他故事呢?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做作品大都揮灑自如,明快豪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以詩為詞,擴充套件了詞的領域和表現手法,對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著有《東坡全集》。

詩的題目是,題——西林壁。題西林壁?是什麼意思呢?齊讀課題兩遍,思考。題是「書寫」的意思,而「西林」指的是西林寺,所以題目的意思是書寫在西林寺牆壁上的詩。

(展示**)西林寺位於江西省廬山北麓,是廬山北山的第一寺。詩人一生仕途坎坷,曾多次遭遇貶謫。這首詩是寫在詩人從黃州貶去汝州的時候,路經廬山,游於西林寺,詩性大發而創作的。

所以現在我們就跟隨詩人走進廬山,去看看這一世界文明的旅遊聖地。

4、誦詩句,明詩意

同學們,學古文或者是古詩啊,有乙個法寶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對了,是朗讀。所以:

1.請同學們大聲讀古詩,注意要做到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說說你讀到了什麼?讀完之後和同桌互評分享。

(生朗讀討論,老師巡堂參與)

點多名學生讀,生根據讀書要求評(通過多次朗讀,慢慢改善朗讀)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總結詩歌朗讀的節奏、輕重音,再由學生試讀。最後聽範讀,跟著範讀齊讀合讀,做到通過多形式的讀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現在請孩子們分享您讀到的感悟。

(學生:廬山很美。師:美在**呢?生: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廬山。

2. 那作者從哪些角度來欣賞廬山?從中看到了怎樣的廬山?

橫、側、高、低、遠、近

放飛想象,心到手到:

橫著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

側著看,廬山是巍然聳立的險峰;

從遠處望,廬山

從近處看,廬山

從高處俯視,廬山

從低處仰望,廬山

從孩子們的精彩想象中,我知道廬山可以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可以是蔚然聳立的險峰,可以是隱天蔽日,可以是危崖險巖,可以是深溝幽壑,也可以是重巒疊嶂,用乙個詞來形容可以稱為千姿百態或千變萬化。那為什麼廬山會呈現這些不同的形態呢?是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到的景物也不同」。

廬山就像乙個千面女郎,我已經無法識別她的本來面目。詩人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而這種感嘆**於什麼?(只緣身在此山中,緣——因為)所以總結一下剛剛大家的所感所想,整首詩的詩意就浮現在我們眼前了:

從正面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峭拔挺立山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姿態。為什麼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

5、想意境,悟詩情

師:孩子們,你們已經懂得了詩的詩意了嗎?生:

懂了。師:那就在掌握詩意的基礎上,閉上眼睛朗讀詩歌,並且思考:

1.為什麼身在廬山中就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太侷限,要身處廬山之外,從高空鳥瞰就能看到廬山的全貌。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觀察事物、處理問題要客觀全面。

2、對於雄奇壯觀、千姿百態的廬山詩人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你們又產生了怎樣的情感?

讚美和喜愛

6、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因為廬山的雄奇壯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遊覽過廬山、讚美過廬山,除了這首詩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詩人寫過廬山。(生:我知道李白寫過《望廬山瀑布》)今天的作業就是讓大家根據老師提示的詩歌學習方法自學《望廬山瀑布》。

7、總結全文,昇華美

這是一首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前兩句寫作者看到的景色,(板書:看景)後兩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

(板書:悟理)作者借欣賞廬山的感受,告訴我們無論看人、看事、看問題都要多角度,多側面地去觀察、去體會,這樣才能得出乙個比較全面、公正的評價。

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一種對廬山的讚美、對生活的體會齊讀全詩。

板書:題西林壁

蘇軾寫景角度不同結果不同

哲理置身山中全面看問題

教學反思:

從整體來說,課堂精煉,語言簡潔,課堂活躍,孩子們的參與度比較高,有講有練,動手動腦。但是,現代的教學已經從過去以教師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整個這個課堂,老師仍是主角,沒有做到引導者的身份。

而且學校提倡的「三學一練」模式也沒有真正踐行,這是接下來課堂需要從巨集觀上思考和改善的乙個內容。除此之外,就像老師自己在課堂和孩子們說的那樣「朗讀是學習的法寶」,但是整節課中學生讀書的次數太少,讀書少就意味著學生對文字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不高。任何一篇文章,一定要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讀,在熱愛讀書的前提下融入課文,形成語感,產生自己的體會。

最後一點,語文的教學內容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語文課堂不會有特別多的遊戲,所以孩子們的積極性可能不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多種形式朗讀之外,老師也可以採取一些演課本劇、接龍、知識小競答等方式提高活躍度,讓孩子們真正享受這個課堂。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上星期五我參加了我鎮的教師素質大賽,講了 題西林壁 一課,課後做了認真的反思 古詩,在時代上離我們很遠。兒童讀古詩,主要是受傳統文化的薰陶。除了要熟讀成誦外,初步感受其中的韻味也是必須的,因為只有讀出了其中的味道,才能真正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分析教材我知道,領悟哲理美是 題西林壁 一詩的教...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由於我是剛接手四 2 班的語文教學,所以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還有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本以為學生的學習情緒可能會因為換了教師會有牴觸情緒,但是令我欣慰的是學生們對我接受的還是比較快。我個人認為古詩詞的教學對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個難點,以為學生對於古詩的朗讀 背誦會很困難,沒想到大多數的學生都能熟練的朗...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曾聽過竇桂梅老師執教的古詩文鑑賞課,從此她教學古詩時詩一般的語言,優雅的教態就留在了我的心中,成為了我教學古詩的 鏡子 於是,當我講授 題西林壁 一詩時,我決定借鑑竇桂梅老師的教學藝術,從吟詠入手,鑑賞開路,體驗為線,和學生一起在詩的意境中陶醉。我先從詩人蘇軾入手引出課題 題西林壁 然後通過自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