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結構教學設計

2022-11-30 23:00:07 字數 1166 閱讀 4346

3.對於生物成分的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三大功能類群在生態系統的地位。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因為綠色植物固定太陽能,進行初級生產,是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得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分解者在生態系統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大約90%的陸地初級生產量都需分解者的分解功能歸還給無機環境,供生產者再吸收;消費者則不會影響到生態系統的根本性質。

4.對於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首先從分析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關係入手研究,生態系統內部最重要的聯絡是生物之間的營養聯絡,由此引出食物鏈的概念,闡明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絡。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溫帶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一方面觀察食物鏈之間彼此相互交錯鏈結的複雜營養關係,引出食物網的概念,另一方面讓學生觀察圖中有多少條食物鏈,並列舉出最長及最短的食物鏈,由此來強化對食物鏈和食物網概念的理解。

對於營養級的教學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注意生態系統的每一條食物鏈都包括幾個環節,同一環節上所有生物的總和,可作為乙個營養級。然後以一條食物鏈為例,分析該食物鏈上各個環節的生物屬於哪一營養級;再引入食物網(同上)中判斷某種生物所處的營養級,使學生認識到有些生物(如雜食、肉食動物)可以同時占有幾個營養級別;同時指出一條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超過五個,為後面生態系統功能的教學打下乙個伏筆。

5.最後總結指出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生態系統功能的結構基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就是順著這種渠道流動的。教學結束後,可以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反饋測試,反饋的方式和題目略。

三、本課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教學內容的嚴謹性。本節教學中,有關生態系統的基本知識很多,如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營養結構等,要求學生準確地把握,因此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教學語言的科學、嚴密,而且要注意概念講解和分析時的準確、科學,使得學生有明確、正確的理解。

2.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生態系統本身就是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放開視野,從整體上把握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尤其注意把「人自身」引入生態系統,不但為生態系統研究的意義奠定基礎,也為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奠定基礎。

從另一方面來說,乙個生態系統必須是開放的,與外界有物質、能量、資訊的交流,才有活力,才能發展,讓學生明確生態系統是開放的動態的。

3.注意本節課題教學的實踐性,有條件的要組織學生調查周圍環境,如校園、野外、公園等處的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到知識,受到能力的培養和觀點的教育。

生態系統的結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是以生態系統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生態系統的結構 能量流動 物質迴圈 資訊傳遞和穩定性等知識,主要體現巨集觀的生態學的內容。生態系統的結構 是第五章的乙個重點,是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物質基礎提供了乙個平台,為生態系統的資訊傳遞的作用等埋下了乙個伏筆。教學...

生態系統的結構

學習目標 1.舉例說明什麼是生態系統。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3.嘗試建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學習重點 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學習難點 說明生態系統是乙個整體 自主學習 一 生態系統的概念 1 組成層次 個體無機環境 2 概念 與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3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

生態系統的結構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生物第三冊 人教版 第5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1節生態系統的結構 一 知識結構 生態系統的範圍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生產者 生態系統的結構消費者 食物鏈和食物網分解者 二 教學目標 1 舉例說明什麼是生態系統。2 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3 嘗試建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