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所見》教學設計和反思

2022-11-22 09:00:05 字數 3126 閱讀 1040

教學目標:

1、 認識「所」「牧」等六個字,會寫「林」「閉」等六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反覆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的形象。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匯入新課。

1、指名背誦前一段時間學習的古詩《春曉》和《村居》。

2、想一想這兩首詩都寫了什麼內容。

3、揭題,釋題。

(1)、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首古詩。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第一首《所見》。板書課題:所見

(2)、齊讀課題。「所見」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3)、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4、教師簡單介紹作者——袁枚。

二、反覆練習,讀準讀熟。

1、師範讀古詩。

2、學生輕聲讀古詩,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3、同桌的小夥伴輪讀,相互正音。

4、展示讀,挑戰讀。相機引導學習生字詞;

三、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過渡:袁枚在小山村裡看到了什麼美麗的景色呢?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學習第一句。(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走在山間小路)。

(1)、引導觀察文中的插圖並且說出圖意(板書:黃牛和牧童)

(2)、你們看到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

(3)、指導表情朗讀。

2、學習第二句。(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放聲歌唱)

(1)、問:牧童高興地唱起歌,他的歌聲怎樣?

(2)、誰能把詩中描寫這個情景的句子讀一讀?

(3)、指導朗讀。

3、學習第

三、四句。

(1)、問:牧童聽到知了的叫聲,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想像說話)

(2)、指導朗讀。

4、師說詩意,學生找出相對應的詩句。

5、配上動作激趣朗讀。

6、全班朗讀。

四、練習背誦

1、想象著古詩的內容,練習背誦。

2、學生自由背誦。

3、男女生競背。

五、指導書寫

1、觀察位置:提醒學生「林」字左邊「木」的捺變成點,「童」、「黃」的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2、教師範寫,同時講解。

3、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一動一靜,機靈可愛

教學反思:

袁枚的《所見》描寫了乙個鄉間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樂地邊唱歌邊放牛,突然間見到了乙隻蟬,想把它抓住,所以閉上嘴巴,跳下牛背這一動靜結趣的畫面。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所以教學本課時,我充分信任學生,把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對於古詩的解讀由孩子們通過一遍遍朗讀自己感悟。正是這種自主,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讀,產生了不盡相同的感受。

我充分肯定了孩子們的獨特體驗,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發表見解,再通過朗讀表現不同的感**彩,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和多元化。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讓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完全融入到詩境中。

所見》說課材料

教材分析:

古詩《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乙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著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

「騎黃牛」表現了牧童悠閒自在的神態。「歌聲」則表達了牧童愉快的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意欲捕鳴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閉口立」是寫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

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發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

教學目標:

1、認識「所、捕、蟬、閉」等生字,會寫「詩、林、立」3個字。

2、能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所見》。

3、能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生字,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難點:古詩的理解與背誦。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

設計思路:

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見》中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

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

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麼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

那麼,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

第一,運用多**,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運用了多**,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

在匯入時,我請小朋友們看圖,說說自己從圖中看到的,啟發小朋友充分想象當時森林中的情景。然後通過聽蟬鳴聲,請小朋友想象牧童當時的心理活動等。這樣在小朋友在真正學習古詩之前已經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礎,對後面的理解就比較容易。

於是,在學習古詩時,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

當然,在我實施教學的時候,也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學中,我在引導小朋友理解「歌聲振林樾」時,引導不好,究竟是誰的歌聲就是引不出來,最後有小朋友說到了是牧童的歌聲,但有很多小朋友仍不肯同意,說是蟬的叫聲,我只好以它們共同的歌聲結尾。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1 因為上個星期我重點讓學生進行學習行為的規範,並沒有開始文字教學。所以在本星期的教學中,孩子基本上已經有意思地讓自己做端正,讓自己的行為規範一些。2 草 一課的學習對於孩子們而言是非常簡單的。很多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古詩的內容,但對於小草的生命力頑強這一點,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和領悟,以至...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說句實話,從教這麼多年來,帶過初中,教過數學,但我最怕教古詩。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古詩詞的,為此我在高中是對文言文以及詞彙的認識已經得到了很多老師的表揚,但如何讓孩子們也能品味出詩的韻味,創造一種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卻一直是我的苦惱。每學期都有古詩,今年也不例外。在本學期的第二課就是古詩兩首,其中 宿新...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兩首 分別是 望廬山瀑布 和 絕句 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努力創設情景,營造氛圍,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教學中,我配樂範讀,向學生展示廬山瀑布的美麗和壯觀,用富有感 彩的激勵語言感染學生,收到不錯的學習效果,並鼓勵學生大膽充分地展開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