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故事《數學教學》

2022-11-18 17:27:02 字數 3146 閱讀 8065

愛因斯坦認為,教育應當使所有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這裡所說的禮物就是學生樂於接受需求的知識,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在課堂上怎樣讓學生快樂地去學習呢?

有些內容學習起來確實有些難度,如果單憑教師直接講解學生不僅聽得枯燥無味,而且難以理解,這樣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如果在課堂上適當的利用背景故事進行教學就不同了。它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還能激發學習興趣,建立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最終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

下面我把自己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過程中作個簡單的闡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發興趣。

事實證明不願意學習的學生到處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學生卻很少遇到,將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引發學生的感情,如在教學百分數打折這個內容時,我就利用這樣乙個故事引入:剛剛今年上五年級了,他很想買一台電腦,方便在家查詢一些有關學習的資料。爸爸聽了爽快地答應了,要他先到電腦城去問問價,哪家**合理就在哪家買。

他先來到「小精靈」電腦城,營業員告訴他:「本店電腦一律打八折。」剛剛在店裡轉了轉,心裡有底了。

他想比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來到另一家「小蜜蜂」電腦城,熱情的營業員阿姨說:「本店一律優惠20%」。這下,剛剛一時沒了主意,不知該買哪家的,他回去把有關資訊跟爸爸一說,爸爸聽了笑著說:

「兩家的***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買哪家的都一樣。剛剛聽了感到很納悶,同學們,你們說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樣的引入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學生都瞪著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難點利用故事,促進探索。

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有著巨大的優勢,因為它**並茂,可以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加深理解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優勢,把難點利用故事化簡,把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淋漓盡致的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例如:以前我在教學《7的乘法口決》時有以下乙個片斷:

螢幕動畫先後出示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

師:請看螢幕——森林裡,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誰呢?她有幾位好朋友,又是誰呢?

生:七個小矮人。

師:數一數,七個小矮人都來了嗎?

隨著學生數數,螢幕出示1至7,再在七個小矮人手拿氣球**現7、14、21三個數。

師:七個小矮人他們每人手拿乙隻氣球,你能看出氣球上的數是怎樣排列的嗎?

生:後乙個比前乙個多7。

生:第乙個數是7,第二個數是7+7,兩個7相加是14,第三個數是21,3個7相加是21。

師:接著往下寫,是哪些數呢?

學生回答28、35、42、49,螢幕**示各數,我就追問是怎樣想的。

師:我們一起把這一列數讀一讀。

學生讀7、14、21、28、35、42、49。

師:這些數都與幾有關係呢?

生:7。

師:從這一列數中,我們能看出:乙個7是多少?2個7呢?「21」是幾個7?幾個7相加得28?……

學生回答後教師組織學生看著螢幕中的數說一說:1個7是7,2個7是14……

師:今天這節課如果我們學習乘法口訣,將學習——

隨著學生回答完成課題板書:7的乘法口訣,

在精練的故事情節中,沒有過多的渲染,有的是乙個輕鬆愉快,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擁有快樂的學習心態。

三、練習利用故事,調動情緒。

曾有人說:中國的學生學數學就是做練習,做數學題,外國的學生學數學是參與一項活動,經歷乙個過程,獲得一種體驗。不管說法怎樣,都是為了學以致用,練習是數學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如果教師只是機械的讓學生做題目,那麼練習就失去其本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如果將練習融入數學故事中,結合生活實際,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如我在教學納稅這個內容時,利用學生身邊的背景故事,:我們班王晨同學父母開了一家家具店,每個月的營業額是42019元,如果按4%的稅率繳納營業稅,每月應繳納營業稅多少元?練習完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互動,結合自家的情況或你了解的資訊編題,讓同學互相解答,這樣,課堂上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各種各樣的問題迎刃而解。

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創設情境,不僅能調節學生的精神狀態,寓教於樂,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教師也能更好地關注孩子們的生活,關心兒童的健康發展。

當然,背景故事應當合理利用,應當找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種熱鬧,要真正做到為教學服務,不能為教學服務,一切花俏都是多餘的。

課本、報刊雜誌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麼?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

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後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蒐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

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較優秀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秀篇目、精彩段落,對提高學生的水平會大有裨益。現在,不少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結果教師費勁,學生頭疼。分析完之後,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乾二淨。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尷尬局面的關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目的、有計畫地引導學生反覆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範讀、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造和發展。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學習是乙個再創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知識經驗的獲得,個性特點的發展和教學能力的形成,都來自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而參與程度卻與學生對數學學習是否感興趣有著密切的聯絡。

當前,學生對枯燥無味的數學一般都缺乏興趣,對數學學習難以形成愉悅的體驗。那麼,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地動口、動手、動腦,配合教師的教學呢?就成了數學老師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和實踐,我發現,在教學中巧妙地使用教學資源,能樹立學生的創造意向,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和創造才幹的發揮,使學生心理實現「想學要學」的質的飛躍,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

小學數學教學故事

上學期我擔任的是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面臨畢業公升學,因此我的課上的比較快。又因為是自己一手帶上來的,本班的學生品性習慣我都瞭如指掌。大多數的學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當然也有個別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需要我反覆強調,或請小組長課後輔導,當然這樣的學生在班級裡佔少數,實在教不會時我就要求他們回家請家長一起...

小學數學教學故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小學生,直觀的 具體的 形象的方式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小故事

我的教育教學故事 初中數學教學 我從事初中數學教學有兩年了,在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中,我發現自己已經適應了數學教學,並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不敢說自己有教學上的經驗,但可以說有一些感受。一 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