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語文課程促進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2022-11-10 06:15:02 字數 4456 閱讀 3690

2012年1月

語文教學通訊

jan.,2012

第666卷第1期

◆大語探索

對大學語文課程促進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思考郭倩

(集美大學文學院,福建廈門 361021)

摘.要:語文課程因其學科特點而在人的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在人文精神、閱讀和表達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著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為此,大學語文教學應著力引導學生重新發現各

類文字的人文價值;借助pisa「情境閱讀」理念促進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均衡發展;改變課堂教學和評價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大學語文

可持續發展

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作者簡介:郭倩(1975一),女,福建福州人,碩士研究生,現為集美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

代文學、大學語文教學。

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是乙個國家持續不竭的發展動力,而教育正是這一切動力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出具有健康情趣、終身學習理念、自我更新知識技能能力的人才,成為各高校不可迴避的重大課題。以大學語文課習方式這三大可持續發展要素。

因此,對當代大學生

限,試卷的命題重心明顯偏離了文學類文字。

(二)語言閱讀、表達能力發展不均衡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大學語文課程的設立絕不僅僅意味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精神薰陶,它還

是使學生獲取基本的社會生存技能和發展資源的重均存在發展不均衡的情況。

程為例,就至少包含人文精神、語言閱讀與表達、學要途徑。但當前大學生無論在閱讀還是在表達方面的這三個發展要素的現狀進行客觀合理的評估,是大學語文課程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的重要基礎。

一閱讀能力發展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閱讀內容的不均衡。學生在高中階段最主要的閱讀文字來自教材,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其內容明顯偏重人文,而現實生活中普遍應用的實用類文字,如調查報告、觀察記錄、**與圖示等,教材基本上不涉及。因此,通過

、語文學習中影響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一)人文精神素養較為薄弱

當前大學生人文精神素養較為薄弱已是乙個不

閱讀進行資訊提取與使用的能力成為不少學生的習上的快速適應能力。

表達能力發展的不均衡在大學新生中也體現得非常明顯。從大學語文課作業反饋回來的情況看,在敘述中不能分清主次、詳略和敘述目的,說明時條理混亂、語言煩瑣已經成為不少學生的通病。因為在高

爭的事實。造成這一現象的最直接原因,是高中階段「短板」,進入大學以後,這將嚴重制約他們在專業學的語文教育問題。國家頒布的《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雖然對課程的人文屬性進行了充分的論述,但實際教學情況卻不容樂觀。

首先從高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其教學目的仍具有相當的功利性。其次是考試評價制度的

導向作用,尤其是高考。由於高考形式上的種種局中語文學習中,學生早已學會了固定的答題套路和

技巧,甚至連試題分值、不同型別文章的答題角度、答案字數都有現成的模式可循,早已背離了語言表達訓練的初衷。

(三)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容樂觀

在此項工作中,文學類文字的教學應成為主要

載體。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外在的束縛相對減少,學生自身的學習功利性也相對減輕,教學中對文章的分析就可以向深度和廣度這兩方面拓展,如王小波的《乙隻特立獨行的豬》,文章語言獨具個性甚至略

從廣義上看,學習方式包括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態度等不同側面,是學生學習狀況的綜合體現。一般認為,現代學習方式具有五個特徵:主動顯油滑,但背後卻反映著嚴肅的人生態度和對人的莫大善意。

教師可以從這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文

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b¨從對大學新生的調查來看,學生在這幾個方面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由於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是由外在的誘因(如考上名校、獲獎)或強制因素(家庭、學校)控制,學習成為一種被動行為,

而進入大學後,除了學校以外,其他的誘因和強制因素已基本消失殆盡,「主動學習」顯然就很難實現了。另外,在高中封閉性的學習框架下,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再現教師的思路、方法和結

論,並以再現程度的高低作為學習評價的依據。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進入大學後,無法客觀合理地評估自己的學習能力,無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個性特徵展開學習。

而體驗性特徵來看,學習不僅強調識記和理

解,更應該融人個人的情感體驗,即建構主義學者所說的「學習是通過資訊加工活動建構對客體的解釋,而客體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建構知識的」,「不能對學習者作共同起點、共同背景通過共同過程達到共同目標的假設」121。從我們對大學新生的了解來看,大

部分學生仍然主要從間接經驗而非直接經驗獲得知識,這也直接導致學生自己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強,給大學學習帶來了很大困擾。

二、大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對策

以上諸多問題不僅使大學語文教學面臨不少難題,還直接導致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對學習投入不足、效率不高,進而影響其可持續發展。因此,大學語文課程很有必要將引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引入到日常教學中。

(一)引導學生重新發現各類文字的人文價值

章,這對其深入思考生活、養成獨立意識、豐富和充實自己的人生價值都有很大幫助。

非文學類文字的教學同樣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滲透。在應用寫作課上,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積累專業

知識、掌握文體格式,還要教會其從人文角度出發加以理解。如寫作中能否恰當地使用稱謂語、祈請語、商洽語等,其實就與學生對人際關係的理解密切相關。又如應用文寫作,不論是通知、徵詢還是尋訪、道歉,要達到良好的效果,都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告啟物件的心理特點和現實需求的基礎上,這同樣需要學生能恰當地認識和處理好人際關係,能設身處地

從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二)借助pisa「情境閱讀」理念。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均衡發展

pisa專案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1997年推出的成員國合作專案,是目前同類評價專案中影響最大的乙個。pisa測試一般分為閱讀、數學、科學三個領域,其中閱讀情境包括「個人」「公眾」「職業」「教育」四類:「個人」情境指的是為個人興趣

和休閒而閱讀,「公眾」情境指的是為獲取各類社會活動發布的資訊而閱讀,「職業」情境則指為適應職業需要而進行的閱讀,「教育」情境則指為完成教育而閱讀。pisa的這一理念對大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1.重視閱讀情境。大力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學生要切實提高閱讀能力,乙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構建自己的更為科學、全面的閱讀序列。通過上文

的資料我們不難發現,

pisa非常重視閱讀目的的明確性和閱讀內容的覆蓋面,而每一項內容都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從明確閱讀目的這一角度看,大學語文教師很有必要花大力氣培養學生閱讀

關注19{

的「目的意識」。因為閱讀的每一種情境所需的心態、方法都各不相同,如「個人」情境閱讀的目的主要是滿足某種特定的情感需求、增進個人修養;而「教育」情境的閱讀則帶有更強烈的「指定」性質,閱讀必須

學語文教學該如何揚長避短?筆者以為,不妨在大學語文課堂上設立「問題時間」,教師將必須講解的內容呈現完畢以後,剩餘時間則由學生以發言或紙條

的形式進行提問、互答,體現課堂的生成性,也貼近學生所需。發言質量、問題質量較高的,可以折合計

完成某項特定任務,獲得某種經驗或技能。

2.與閱讀成果相結合。開展情境式寫作訓練閱讀可以借助「情境化」的理念拓寬教學思路,而寫作訓練同樣也可以在「情境化」的理念下展開,在布置寫作任務時加上「情境」限定,要求學生根據

入平時成績,如此才能真正提公升學生興趣,提公升課堂

效率。3.分組**。增強個人體驗

學生學習的體驗性不足也是當前大學生學習

規定隋境進行寫作。如在「個人」情境下寫作,重點在於內心情感的恰當表達,同時又不能衝破基本的道

方式上存在的重大缺陷,但在絕大多數高校中,大學語文屬於公共課程,學生數量龐大,要按照傳統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參與經驗難度很大。針對這個情況,教師不妨利用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相對較強的特點,讓學生自選或指定課題分組**。如此,既能彌補課堂教學內容的

德倫理底線,此時的文字就可以兼具對外傳達和對內安撫的雙重作用;在「公眾」情境下寫作,則必須考慮到文章閱讀群體的心理反應、知識隋感基礎、接受程度,要關注文章傳達的資訊是否準確有效。同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還必須結合其專業特點開展「職業」情境下的寫作訓練,以使學生獲得將來職業所需的必備寫作技能。

(三)改變課堂教學和評價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不足,又能鍛鍊學生的資料蒐集整理和**的能力,還可以考查特定情境下的多種寫作能力,可謂

一舉多得。

4.開放平台。打通課堂內外

隨著網路應用的發展,傳統的學習方式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實際上,大學語文課程還可以在這個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依託校園網建立網路學習平台。平台可以採用師生共同組建、學生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課堂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息息相關。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大學語文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先行先試,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革。

1.多元評價。增加外在「誘因」

管理為主、教師跟蹤監督的方式運作。教師從平台內容、欄目建設面參與,抓住班級的技術和學習骨幹,使學習平台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學習和交流的好地方。學生的閱讀筆記、作品都可以在這裡展示,還可以進

進入大學以後,隨著外在壓力的減輕,「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思想在學生中廣為流行。從心理學角度看,此時必須增加新的誘因才可能刺激學生重

如何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

摘要 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應打破傳統觀念。以能力模組構建高職語文能力訓練綜合課程,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融入高職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關鍵詞 高職語文 課程改革 職業能力 國家 十一五 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綱要的出台,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高校大學語文課的關注。許多學校紛紛...

趙旭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問題研究

摘要 語文教學如果想要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就必須對語文課程進行明確的定位。目前一些高職院校中關於語文課程的開設情況並不樂觀,對於語文課程定位也不夠清晰明確,導致教學比較混亂。關鍵詞 高職院校 大學語文課程 定位 大學語文教育對於學生的心理人格以及道德人格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和諧人格 的養成有助於和諧社...

大學語文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影響

摘要 結合21世紀對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以及大學生當前人文素養的現狀,表明大學生加強人文素養的必要性。而大學語文教學從各方面對於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前言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種注重傳授人文知識 培養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養的綜合教育,是高校育人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