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離線作業答案

2022-10-29 10:09:05 字數 4808 閱讀 2876

浙江大學遠端教育學院

一、 名詞解釋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特指桑代克於2023年寫成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一般認為,該書是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形成的標誌。

中譯本由陸志韋譯,商務印書館2023年出版,書名改為《教育心理學概論》。

2、實證研究:採用觀察或實驗在實際資料中求取結果,以驗證假設並建立理論體系的研究。

3、教學設計研究: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通過教學設計和形成性評價,獲得教學新產品以滿足教學需要的研究。

4、教育心理學: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的科學。

5、學習:由經驗引起的能力或傾向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6、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加涅將人類學習的結果分為言語資訊、智慧型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五種型別。

7、奧蘇伯爾的兩維學習分類:奧蘇伯爾根據機械與有意維度和接受與發現維度將學習分為:(1)機械的接受學習,(2)機械的發現學習,(3)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4)有意義的發現學習四種典型的型別。

在有意義的與機械的和發現與接受之間還有許多中間型別。如有指的發現學習。

8、學習理論:研究學習結果的性質,學習的分類、學習過程和有效學習的條件的各種學說。

9、經驗主義:哲學認識論之一學派,主張一切知識**於感覺經驗;心理學的一種觀點:主張心理學理論只能藉由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才能獲得。

10、系列學習:人類聯想學習的一種范型,指呈現的刺激材料的順序不變,要求被試將學習材料原封不動依次回憶出來。

11、強化:任何有助於機體反應概率增加的事件。凡施加某種影響並有助於反應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強化;凡移去某種不利的影響並有助於反應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負強化。

12、桑代克三大學習定律:指桑代克在實驗基礎上提出的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準備律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練習律指聯結的應用會增強這個聯結的力量,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導致聯結的減弱或遺忘;效果律指導致滿意後果的行為被加強,帶來煩惱的行為則被削弱或淘汰。

13、情境認知論:關於人類認知學習的一種哲學認識論,強調學習的情境性和人類社會實踐在認知活動中的重要性。

14、學習社團:也稱為學習共同體。指人們在一起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實踐團體。

15、認知學徒制:學徒制是師傅帶徒弟的教學形式。認知學徒制則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教授認知領域知識和技能。

16、情境支援的教學:又譯拋錨式教學,使學生沉浸在真空的社會情境中的教學。

17、知識:主體與其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資訊及其組織,儲存於個體內,即為個體的知識,儲存於個體外,即為人類的知識。

18、陳述性知識:指個人具有有意識提取線索,能直接陳述的知識,是用來回答「世界是什麼問題」的知識。

19、程式性知識:指個人不具有有意識提取線索,但可以通過其作業表現間接推測出來的知識,是用來回答「怎麼辦問題」的知識。

20、知識的表徵:指資訊在心理活動中表現和記載的方式。

21、命題:指語詞表達的意義的最小單位。乙個命題由一種關係和一組論題(arguments)構成的。

關係一般由動詞、副詞和形容詞表達,有時也用其他關聯詞如介詞表達;論題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詞和代詞表達。

22、指令碼:一種知識表徵的形式,指表徵反覆出現的事件的圖式。

23、上位學習:指在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乙個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題。

24、下位學習: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觀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於新學習的知識時所進行的學習。

25、概念同化:概念學習的一種形式,指用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習者呈現一類事物的關鍵特徵,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26、產生式:表徵程式性知識的最小單位,是條件— 行動(condition-action)的規則。

27、產生式系統:程式性知識的表徵形式。是由控制流聯絡起來的若干產生式。

28、概念:加涅區分的智慧型技能的乙個亞類,指運用概念的關鍵特徵對事物進行分類的能力。

29、規則:加涅區分的智慧型技能的乙個亞類,指運用表示若干個概念間的關係對外辦事的技能。

30、概念形成:概念學習的一種形式,指學習者從概念的具體例子中概括出概念的關鍵特徵,涉及概括和分化兩個認知過程。

31、認知策略:智慧型技能的乙個用於對內調控的亞類,是學習者用來選擇和調整其注意學習、記憶與思維的內部控制過程。

32、元認知策略:指學習者用來設定學習目的、評估達成目的的進展情況、選擇調整其它策略運用的策略。

33、問題:給定資訊和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4、功能固著:指個人在解決問題時所表現的思考僵化現象。

35、問題表徵:問題解決的步驟之一,指形成問題空間,包括明確問題的給定條件、目標和允許的操作。

36、專家—新手比較研究:認知心理學家研究專門領域問題解決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先根據一定標準選擇專家和新手,而後給他們呈現專門領域的問題並觀察記錄他們的表現,最後對專家與新手的表現進行分析,找出專家不同於新手的地方。

37、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學習是指教師或其他**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的發現問題、**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作為一種課程形態,研究學習課程是為研究性學習的充分展開所提供的獨立的、有計畫的學習機會。研究性學習的心理學實質是問題解決。

38、心理定勢:也稱心向,指個體經由學習而積累起來的習慣傾向。它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既起積極作用,也起消極作用。

39、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40、特殊遷移:布魯納劃分的遷移型別,指具體知識與技能的遷移,其遷移的範圍小。

41、遷移的產生式理論:安德森提出的一種遷移理論,認為先後兩項技能學習產生遷移的原因是兩項技能之間產生式的重疊。重疊越多,遷移量越大。

42、認知結構變數:奧蘇伯爾區分了影響遷移的認知結構的特徵,指原有知識的可利用性,原有知識的鞏固性及新舊知識的可辨別性。

43、認知發展:認知發展為心理發展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指與大腦生長和知識技能有關的發展方面。具體地說,它涉及人在知覺、記憶、思維、語言、智力等方面種種功能的發展變化。

44、圖式: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乙個重要術語,指行為和思維組織而成的有機整體。

45、運算:是皮亞傑從邏輯學中借用的乙個術語,指借助邏輯推理將事物的一種狀態轉化成另一種狀態。

46、內化:維果茨基認知發展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指外部操作的內部重構,人類的高階心理機能其實是內化了的社會關係。

47、學習準備:又稱「準備狀態」或「準備性」,指學習者在從事新的學習時,他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合性。

48、能力傾向:描述學生個別差異的乙個概念,指反映了學習者的學習歷史並隨後影響從教學中學習的初始狀態,一般涉及認知、意動、情感及相關知識技能上的先前差異。但也有人認為是指個體具有的一般的和特殊的潛在能力。

49、智力:指處理抽象觀念、處理新情境和進行學習以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50、智商:智力測驗中的乙個重要概念,有比率智商和離差智商之分。比率智商指被測驗者通過智力測驗所獲得的智齡分數與他的實際年齡之比;離差智商指將個體的測驗得分與其同年齡組的平均分數作比較,將其在該群體中所處的位置作為智商。

51、場獨立性:一種認知方式,指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傾向於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影響和干擾;在認知方面獨立於周圍的背景,傾向於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獨立對事物做出判斷。

52、控制源:指人們對影響自己生命與命運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53、適應性教學:通過改變教學的形式以適合個別學生的特點與需要的教學。

54、動機:指驅動人或動物產生各種行為的原因。

55、學習動機:尋求學習活動的意義並努力從這些活動中獲得益處的傾向。

56、內源性動機:源於個體內在興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內部原因所引起的動機。

57、外源性動機:由外在的獎懲或害怕考試不及格等活動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動機。

58、需要層次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有七種基本需要,按其滿足的先後,可由低階到高階排成乙個需要層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滿足這七種需要是推動人的各種行為的動力的基本源泉。

59、外部獎勵的隱蔽性動機:對原來有內在興趣的活動因不適當外在獎勵而損害對活動本身的興趣。

60、遵從:指通過向社會壓力讓步以使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符合群體的、社會的標準和規範。

61、差別能力:與出色解決特定問題有關的能力,如言語流利、數字推理、視覺形象的記憶、空間定位等。

62、雙重編碼理論:佩維奧提出的編碼理論,認為人的大腦具有兩個在功能和結構上均不相同、但又相互聯絡的加工、儲存資訊的認知系統——言語系統和表象系統。言語系統用於加工言語資訊,產生言語反應;表象系統用於加工非言語的、物體或事件的資訊,形成事物的心理表象。

63、關聯認知負荷:是由教學活動施加的心理負荷,這種負荷通常與動機和興趣有關,因而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

64、冗餘效應:單憑一種呈現方式就足以傳達的資訊,如果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同時呈現,學習者就會將冗餘的資訊同時進行加工,導致認知負荷增加,影響學習效果。

65、注意分散效應:學習者同時注意兩個或更多資訊**,會使工作記憶的負荷加重,導致注意產生分散,降低學習質量。

66、教學論:以研究教學規律為物件的學科。研究範圍包括教學任務(目的)、內容、過程、原則、方法、形式、評價等。

67、習得的效能:加涅的術語,泛指個體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與傾向的變化。

68、教學過程模式:概括地反映教學的一般過程或步驟的模型,多用流程圖表示。

69、教育目標分類學:指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教學目標分類系統。據該分類系統,教學目標被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每乙個領域又分若干認知過程或內化水平。

70、「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論:本書第一作者提出的教學論。強調學習有不同型別,不同型別的學習產生不同結果,需要不同的條件。教師必須根據學習型別分析進行教學過程和方法的設計。

71、教學設計:在實施教學之前,依據學習論和教學論原理系統計畫教學的各種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最優環境的準備過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學設計一般是由專業設計人員進行的,包括目標設定、教材開發、測量評價、工具開發和教學策略的開發等。狹義的教學設計指教師進行的課堂教學設計。

2019心理學離線作業

期末作業考核 心理學 滿分100分 一 名詞解釋 每題5分,共20分 1.智力 答 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認識 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 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 觀察 想象 思考 判斷等。這個能力包括以下幾點 理解 計畫 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當考慮到動物智...

北師範17春《教育心理學》離線作業

a.需要 b.學習興趣 c.求知慾 d.競賽 11 採用道德兩難故事法研究兒童 青少年品德發展的過程,提出了兒童青少年品德發展三個水平六個階段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a.皮亞傑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爾伯格 12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類需要的最高層次是需要。a.歸屬 b.自我實現 c.尊重...

管理心理學作業答案

第一專題 1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什麼?答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物件主要包括 關於人性的理論 個體心理 群體心理 領導心理和組織心理。2 學習管理心理學有什麼重要意義?答 學習管理心理學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藝術 管理效能 2 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 提高對智力開發重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