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心理學離線作業

2022-10-08 21:24:03 字數 2539 閱讀 7836

期末作業考核

《心理學》

滿分10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 智力

答: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

這個能力包括以下幾點:理解、計畫、解決問題, 抽象思維, 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當考慮到動物智力時, 「智力」的定義也可以概括為:

通過改變自身、改變環境或找到乙個新的環境去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

2. 暗適應

答:是從亮處進入暗處時,由看不清到逐漸看清物體輪廓的視覺感受性的變代。這是視覺感受懷逐漸提高的過程。

3. 圖式

答:關於物體,人和情景的概念框架或知識群,是對你所體驗的環境結構進行綜合概括的編碼的「知識包」。所謂圖式,是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

另外,圖式(schema) 也表徵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它影響對相關資訊的加工過程,也指生物形態學的圖式

4. 情景記憶

以時間和空間為座標,對個人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情景)的記憶。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

1. 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優缺點。

觀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記錄被試者的行為活動,從而**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存在何種關係的方法。(是在自然情境中蒐集被觀察者的資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為的一種方法)

優點是被觀察者在自然條件下的行為反應真實自然,可作為一種科學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來發現問題和現象,可供研究者在此基礎上採用其它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

缺點是觀察資料的質量容易受觀察者的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響,並且觀察到的資料數量有限,往往難以做出概括性的結論。 個案研究法:是收集單個被試的資料以分析其心理徵的方法。

優點:能加深對特定個人的了解,有助於教育工作者進行因材施教。缺點是所收集的資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結論不能簡單推廣到其他個人或團體。

調查法:就是以被調查者所了解或關心的問題為範圍,預先擬定問題,讓被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度或意見的一種方法。(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的態度和心理特徵的研究方法。

)優點:能夠收集到大量的資料,效率高。

缺點:研究結果難以排除某些主、客觀因素的干擾。 實驗法:

是在控制的條件下系統地操縱某種變數的變化,來研究這種變數的變化對其他變數所產生的影響。優點:把心理學研究與平時的業務工作結合起來,研究的問題來自現實,具有直接的實踐意義。

缺點:容易受無關因素的影響,不容易嚴密控制實驗條件。

2. 可以從哪些方面來理解意識。

答; 可以從這幾方面來理解:1)本質: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2)起源:

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自然界的產物,又是社會的產物。 (3)生理基礎: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離開了人腦這一高度發達、高度完善的物質器官,意識就不會產生。但是,有了人腦,也不會自行產生意識。 (4)內容根源:

客觀存在。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一方面,意識的內容**於客觀世界,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離開了客觀事物,意識既不能產生,也不能發展;另一方面,意識又不等同於客觀事物本身,它的反應形式是主觀的,是經過頭腦改造過的東西,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3. 簡答概念的種類。

概念是反映思維物件的本質屬性與分子範圍的思維方式。大概分為下面幾類:一、單獨概念和普通概念(外延數量不同)。

二、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是否把物件看成集合)。三、正概念和負概念(概念所反映的物件是否有某種屬性)。

4. 思維及其特徵。

答:答: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與規律的概括,間接的反映。

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綜合。思維的品質包括廣闊性、批判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敏捷性。乙個人的思維活動能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思維品質稱為思維的靈活性。

三、論述(每題20分,共40分)

1. 試述智力三元理論。

答:論述:智力三元論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試圖說明更為廣泛的智力行為。

他認為,乙個完備的智力理論必須說明智力的三個方面:即智力的內在成分、智力與經驗的關係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從而提出了智力三成分理論。

包括: (1)智力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個成分及相應的三種過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元成分是計畫、控制和決策的高階執行過程。

操作成分表現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接受刺激,將資訊保持在短時記憶中,並進行比較。知識獲得成分是指獲取和儲存新資訊的過程,負責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斷與反應,以及對新資訊的編碼與儲存。其中,三種成分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

(2)智力情境亞理論――認為智力是指獲得與情境擬合的心理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現為有目的地適應環境、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 (3)智力經驗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兩種能力,一種是處理新任務和新環境時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種是資訊加工過程自動化的能力i。

任務、情境和個體三者間存在相互作用。資訊加工自動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們在進行複雜任務的操作時,需要運用更多操作的過程。只有許多操作自動化後,複雜任務才容易完成。

智力成分亞理論是三元智力理論中,最早形成和最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動的內部機制。

2. 論述情緒與情感的區別和聯絡。

教育心理學離線作業答案

浙江大學遠端教育學院 一 名詞解釋 1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學 特指桑代克於1903年寫成的 教育心理學 一書。一般認為,該書是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形成的標誌。中譯本由陸志韋譯,商務印書館1926年出版,書名改為 教育心理學概論 2 實證研究 採用觀察或實驗在實際資料中求取結果,以驗證假設並建立理論體系的...

北師範17春《教育心理學》離線作業

a.需要 b.學習興趣 c.求知慾 d.競賽 11 採用道德兩難故事法研究兒童 青少年品德發展的過程,提出了兒童青少年品德發展三個水平六個階段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a.皮亞傑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爾伯格 12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類需要的最高層次是需要。a.歸屬 b.自我實現 c.尊重...

《心理學》作業

交卷時間 2019 03 18 15 29 21 一 單選題 1.4分 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a.學生是否理解學習材料 b.學生是否主動學習 c.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呈現或由學生發現 d.學習目的是解決問題或是獲得知識 糾錯 得分 4 知識點 4.2 陳述性知識 言語資訊 的學習過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