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校入學物理模擬考試題

2022-10-08 21:24:04 字數 3905 閱讀 4040

一選擇題

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乙個選項正確,選對的得2分,選錯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將兩隻不同阻值的電阻r1、r2連成如圖4(a)所示的電路,當閉合電鍵s後,電流表示數為0.5a,現將圖4(a)中的電阻改接成如圖4(b)所示的電路,則閉合電鍵s後,電流錶中的示數( )

(a) 一定大於2a。

(b)一定小於0.5a。

(c)一定大於0.5a,但小於1a。

(d)一定大於1a,但小於2a。

2.如圖7所示,l是電磁鐵,在l正上方用彈簧懸掛一條形磁鐵,設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電鍵s待電磁鐵穩定後,當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p由上向下緩緩地滑動過程中,彈簧的長度將

(a).變長 (b).變短 (c).先變長後變短 (d).先變短後變長

3.如圖所示的a、b是兩個管狀容器,除了管較粗的部分高低不同外,其他一切全同。將此兩容器抽成真空,再同時分別插入兩個水銀池中。當水銀柱停止運動時,二管中水銀的溫度

(a).a溫度更高

(b).b溫度更高

(c).ab溫度一樣高

(d).無法確定

4.把一蠟塊放入盛滿酒精的容器中,溢位酒精的質量是4克;若把該蠟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已知ρ蠟=0.9×103kg/m3,ρ酒精=0.

8×103kg/m3,則溢位水的的質量是(容器足夠大)( )

a.4gb.4.5gc.5gd.3.6g

5.如圖所示,ab、cd分別是兩個可以繞a、c兩轉軸轉動的質量均勻的槓桿,它們的質量相等,長度相等。現在b端施加乙個始終垂直ab杆的力,使ab杆和cd杆緩緩繞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設使ab杆順時針轉動到圖示位置時施加在b點的力為f1,使ab杆逆時針轉動到圖時位置時施加在b點的力為f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cd杆與ab杆接觸處是光滑的,則f1b.若cd杆與ab杆接觸處是光滑的,則f1>f2

c.若cd杆與ab杆接觸處是有摩擦的,則f1d.無論接觸點是否光滑,及轉動方向如何,f1=f2。

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共30分.每空3分

1.如圖所示,一根細繩懸掛乙個半徑為rm、質量為mkg的半球,半球的底面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此容器內液體的密度為ρkg/m3,高度為hm,大氣壓強為p0pa,已知球體的體積公式是v=4πr3/3,球面積公式是s球=4πr2,圓面積公式是s圓=πr2.

則液體對半球的壓力為________.

若要把半球從水中拉起,則至少要用________的豎直向上的拉力.

2. 某甲設計了1個如圖復19-1所示的「自動噴泉」裝置,其中a、b、c為3個容器,d、e、f為3根細管,管栓k是關閉的.a、b、c及細管d、e中均盛有水,容器水面的高度差分別為和如圖所示.a、b、c的截面半徑為12cm,d的半徑為0.2cm.甲向同伴乙說:

「我若擰開管栓k,會有水從細管口噴出.」乙認為不可能.理由是:「低處的水自動走向高外,能量從哪兒來?」甲當即擰開k,果然見到有水噴出,乙啞口無言,但不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甲又進一步演示.在擰開管栓k前,先將噴管d的上端加長到足夠長,然後擰開k,管中水面即上公升,最後水面靜止於某個高度處.當d管上端足夠長時,擰開k後d中靜止水面與a中水面的高度差為

3.如圖所示,在盛有某液體的圓柱形容器內放有一木塊a,在木塊的下方用輕質細線懸掛一體積與之相同的金屬塊b,金屬塊b浸沒在液體內,而木塊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與容器口相齊.某瞬間細線突然斷開,待穩定後液面下降了h1;然後取出金屬塊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後取出木塊a,液面又下降了h3.由此可判斷a與b的密度比為

4.如圖3所示,用一根電阻為6r的粗細均勻的鎳鉻合金線做成乙個環,在環上6個對稱的點上,焊接6個不計電阻的導線,並與接線柱連線,現有一根不計電阻的導線將6個接線柱中的任意兩個相連線,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各接線柱之間的獲得不同阻值(不含零電阻)的總個數為最大電阻值為

5.時針分針的長度之比為1:2,現在是十二點正,再過_______分鐘,時針分針將第一次以最大速度遠離。

6.如圖甲所示是一種測量電容的實驗電路圖,實驗是通過對高阻值電阻放電的方法測出電容器充電至電壓u時所帶的電荷量q,從而再求出待測電容器的電容c,某同學在一次實驗時的情況如下:

a.按圖甲所示的電路圖接好電路;

b.接通開關s,調節電阻箱r的阻值,使小量程電流錶的指標偏轉接近滿刻度,穩定後記下此時電流錶的示數i0=490μa,電壓表的示數u0=8.0v,i0、u0分別是電容器放電時的初始電流和電壓;

c.斷開開關s,同時開始計時,每隔5s或10s測讀一次電流i的值,將測得資料填入**,並標示在圖乙的座標紙上(時間t為橫座標,電流i為縱座標),結果如圖中小黑點所示.

(1)圖乙中畫出i-t圖線;

(2)圖乙中圖線與座標軸所圍成面積的物理意義是

(3)該電容器的電容為f(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三計算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

1.(10分)要在一張**上同時拍攝物體正面和幾個不同側面的像,可以在物體的後面放兩個直立的大平面鏡ao和bo,使物體和它對兩個平面鏡所成的像都攝入照相機。如下左圖所示,圖中帶箭頭的圓圈p代表乙個人的頭部,白色半圓代表人的臉部,此人正面對著照相機的鏡頭;有斜線的半圓代表腦後的頭髮;箭頭表示頭頂上的帽子下右圖為俯檢視。

若兩平面鏡的夾角aob=720,設人頭的中心恰好位於角平分線oc上,且照相機到人的距離遠大於人到平面鏡的距離。

1. 試在下右圖中畫出p的所有的像的位置並用空白和斜線分別表示人臉和頭髮,以表明各個像的方位。

2. 在圖中的方框中畫出**上得到的所有的像(分別用空白和斜線表示人臉和頭髮,用箭頭表示頭頂上的帽子)

2、(10分)某工廠設計了乙個蓄水池(如圖5所示),水源a罐的夜面高度h1保持不變。罐底有乙個小出水口,面積為s1。孔下通過乙個截面積為s2活塞與槓桿bc相連。

槓桿可繞b端上下轉動,另一端有乙個中空的圓柱形浮子,橫截面積為s3,bo是槓桿總長的。原設計打算當槓桿水平時,浮子浸入水深為h2,活塞恰好能賭住出水口,但在使用時發現,活塞離出水口尚有極小一段距離時,浮子便不再上浮,此時浮子沒入水深為h3。為了使活塞自動堵住出水口,只得將浮子的重量減去g'。

試求浮子應減去重量g'的大小。(活塞及連桿的重量不計,槓桿所受浮力不記。)

3.(10分)兩個同樣相同的圓柱形量熱器,高度均為75cm。第乙個量熱器1/3部分裝有冰,它是預先注入量熱器內的水冷卻形成的;第二個量熱器內1/3部分是溫度為100c的水。將第二個量熱器內的水倒入第乙個量熱器內時,結果它們佔量熱器的2/3。

而當第乙個量熱器內的溫度穩定後,它們的高度增加了0.5cm。冰的密度為水的密度的0.

9倍,冰的熔解熱為3.40×105j/kg。冰的比熱為2.

1×103j/(kg·k)、水的比熱為4.2×103j/(kg·k) 、水的密度為1×103kg/m3。求在第乙個量熱器內冰的初始溫度。

4.(15分)欲測電阻r的阻值,現有幾個標準電阻、乙個電池和乙隻未經標定的電流計,聯成如圖所示的電路。第一次與電流計併聯的電阻r為50.00ω,電流計的示度為3.

9格;第二次r改用100.00ω電流計的示度為5.2格;第三次r改用10.

00ω,同時將待測電阻r換成乙個20.00kω的標準電阻,結果電流計的示度為7.8格。

已知電流計的示度與所通過的電流成正比,求電阻r的阻值。

5.(15分)蝙蝠利用超聲波脈衝判斷獵物的位置和移動速度,超聲波脈衝就是持續很短時間的超聲波,它和聲音一樣,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遇到障礙物將**形成回聲,根據上面資訊回答下列各題

(1)若蝙蝠和獵物都靜止,蝙蝠發出超聲波脈衝後1秒聽到從獵物反射回來的回聲,請問獵物距離蝙蝠多遠?

(2)若蝙蝠靜止,獵物朝蝙蝠作勻速直線運動,蝙蝠每隔0.1秒發出乙個超聲波脈衝,聽到從獵物反射回來的回聲,回聲也是脈衝,每個脈衝時間間隔為34/350秒,請問獵物的運動速度為多少?

(3)若獵物靜止,蝙蝠朝獵物作勻速直線運動,蝙蝠每隔0.1秒發出乙個超聲波脈衝,聽到從獵物反射回來的回聲,回聲也是脈衝,每個脈衝時間間隔為33/340秒,請問蝙蝠的運動速度為多少?

(4)若蝙蝠和獵物都以10m/s的速度相向運動,蝙蝠每隔0.1秒發出乙個超聲波脈衝,聽到從獵物反射回來的回聲,回聲也是脈衝,每個脈衝時間間隔為多少?

12級高二物理調研模擬考試題

成都七中高二上期期末摸底考試 物理試題 學 科 網z x x k 一 選擇題 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有機械波一定有機械振動,有機械振動也一定有機械波 b.當機械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頻率和波速保持不...

小公升初入學模擬考試數學試題

本試卷共七道大題,總分120分,時間90分鐘。一 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 的倒數是的倒數是5。2 乙個圓的半徑是1分公尺,它的周長是 面積是 3 在2 3中,如果前項加上2,要使比值不變,後項要加上 4 甲數的與乙數的相等,則甲數與乙數的最簡比是 5 4.5除以4.5與它的倒數相乘的積,商...

資料結構試題,模擬考試題

資料結構試題 單選題在資料結構的討論中把資料結構從邏輯上分為 c a 內部結構與外部結構b 靜態結構與動態結構 c 線性結構與非線性結構d 緊湊結構與非緊湊結構。2 採用線性鍊錶表示乙個向量時,要求占用的儲存空間位址 d a 必須是連續的b 部分位址必須是連續的 c 一定是不連續的d 可連續可不連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