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教學案例

2022-10-16 22:09:36 字數 4981 閱讀 6306

語文,初讀是一幅畫,再讀是一首詩,終讀是一種感悟。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讀成誦。

2、聯絡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體會作品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教學實錄】

匯入新課。

師: 古有一人:

讀書:閉門書史叢,少有凌雲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

態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他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

他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盡了人間醜態,卻說:「眼前天下無乙個不是好人!」

師:他博覽群書,立有凌雲壯志;他伏案疾書,卻一貧如洗;他歷盡坎坷,卻豁達樂觀;他見盡人間醜態,卻有寬容大度之懷。他又被世人稱為「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同學們,你知道他是誰嗎?

生:(蘇軾)齊讀:知人識文————走近作者蘇軾

蘇軾(公元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台詩案」獲罪入獄,坐牢103天,險些喪命。隨後又被流放到黃州,黃州也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

被貶的苦難不僅塑造了他豁達樂觀的人生觀,同時他的創作也達到了巔峰!《記承天寺夜遊》就是最為出名的一篇,在學術界它又被稱為「絕世妙文」。

今天,就我們用初讀、再度、終讀的方法共同走進承天寺,去欣賞那皎潔的月光,品賞那詩一般的語言,去感受蘇軾那複雜的心境吧!

一、初讀課文,去感知承天寺那美妙的夜景。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好,現在開始)

師:同學們基本上能夠正確地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哪位同學來試一下,其他同學認真聽,準備對他的朗讀進行評價。

教師提示要注意讀音及節奏。

①掌握字音。解衣(jiě)欣然(xīn)遂至(suì)未寢(qǐn)相與(yǔ)藻(zǎo)荇(xìng)

②把握節奏。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蓋/竹柏影也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

師:通過剛才的朗讀,同學們已經讀準字音,讀出文章的節奏,老師也很喜歡這篇文章,我也想讀一下,行嗎?

師配樂朗讀課文

在這優美的**中我們跟隨作者又遊覽了一番承天寺,彷彿那到了那皎潔的月光,灑向承天寺,竹柏的影子就像水中的水草一樣,縱橫交錯的鋪滿整個庭院,此時他們二人正在美妙夜景中漫步、漫步。。。。。。同學們,你們是否感受到了呢?(有同學點頭,有的同學很迷惘)

師:如果沒有這感受,接下來,我們再把課文輕輕吟讀一遍,去領略那美妙的月夜。讓學生吟誦。

師: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讀的很流利,口齒也很清楚,只是缺少那麼一點點意味,同學們想不想聲情並茂的朗讀課文?要想把握好朗讀基調,我們必須要理解好文章內容,才能讀好課文。

二、再讀課文,去感知那詩一般的語言。

1.小組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譯讀課文,遇到不能理解的,自己做圈點標記,一會兒和同桌交流,同桌解決不了的,等一下我們合作解決。

讓學生提問題,學生幫助解答,老師點撥重點。

師生一起歸納一些重點的詞語。(幻燈片顯示)

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含義

(1) 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

(2) 念無與樂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戶:(門)

(4) 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5) 懷民亦未寢:(睡)

(6) 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8)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念無與樂者

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庭下如積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積水一樣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那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綠竹和翠柏?

(5)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

2.小組合作交流,品味語言。

(1)妙在語言的精緻 (抓住一字一詞賞析)

「月色入戶」的「入」字,用擬人手法給人以動感,更加生動和形象地寫出了月光。

乙個「入」字用得好。給乙個寂寞的人、失意的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這個「水」字用得好,「積水」表明積水要有一定的厚度、深度,而且還是靜的。

「空明」給我們一種澄澈的、透明、輕柔的感覺。

「懷民亦未寢」的「亦」,因為這個「亦」字,顯出了蘇軾和張懷民是心靈相通、志同道合的朋友。兩個都是被貶謫的人,兩個人的心情也許都是很複雜。

我覺得「蓋竹柏影」的「蓋」字用得好。庭中的美景原來是竹柏的影子,給人一種沉浸月色美景之中然後恍然大悟之感。更增添了驚嘆韻味。

師:一字一景,一景一情,惜字如金,字字精緻,這也是語言的精妙所在。

(2)妙在結構的靈動。(**文章層次的劃分)

這篇短文雖然只有乙個段落,但它卻有著奇妙是組合。同學們試著劃分一下層次。(它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也可以是三個部分、四個部分。)

它可分兩層 : 敘事議論抒情。

它還分為三:敘述、描寫、抒情。

如果分四層就更有意思了。事情的起因是起;發展是承;筆鋒一轉,乙個特寫鏡頭是轉;合,用抒情議論收束全文。收束前面的敘述描寫,給我們的情感震撼力是最大的,起承轉合,起伏有致。

這就是精品的力量,這就是它的魅力。齊讀課文

(3)妙在月色的描寫。特寫鏡頭,寫月色而不露痕跡。

1、這組畫面由哪幾種景物組成?

2、分析此句妙在何處。

我覺得「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個句子寫得美。這句中沒有乙個字是寫月亮的,卻給我們在月光下散步的感覺。他把竹柏影比喻成「藻荇」,「交橫」一詞寫出了影子的繁密錯綜,很有韻味,又烘襯出了周圍的環境。

她的表達非常好,高雅。這個句子真的是寫得好,沒有直接說竹柏影子透過月光投在地上,是那樣的漂亮。而是先說庭下像水一樣的清澈,那麼空明。

最後點一下,這是竹柏的影子啊!一種比較輕微的驚嘆在裡面,「蓋竹柏影也」。這個句子確實寫得好。

師:好。這叫「一筆兩寫」這個句子既寫了月色,又寫了地上的景色,但是,他又沒有用乙個「月」字。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處。

一方面來自真切的生活體驗,另一方面又出於高明的烘染技巧。「積水空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藻、荇交橫」,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積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橫」則以竹柏倒影來烘托。

兩句之間,有正寫側寫之分,收點染並用之妙,從而創造出乙個冰清玉潔的透明境界。

這個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襟懷。月下的竹柏倒影,可能也有某種寓意:竹柏是耐寒之物,「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古人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以喻堅貞的操守。

月光投影於竹柏,不正是純潔而堅貞的象徵嗎?

師小結——

賞析點: 字詞意境修辭寫法(動靜結合正側描寫) 人格

(4) 妙在情感的波瀾。

揣摩下列句子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歡欣、喜悅)

2、念無與為樂者。 (低沉、失落 )

3、懷民亦未寢 ,相與步于中庭(興奮、愜意) 。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自我排遣的達觀、被貶的悲涼)

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詩人在漫步中領略月光的美好,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

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鄙棄人世的喧擾,愛在清寂中追求心靈的寧靜和純潔的境界。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閒的。自比「閒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

(學生聲情並貌的背誦課文)

三、讀出意味。

師:讀出意味,就要讀出語言的精妙,讀出情感的波瀾,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讀後感悟**「文人心境」

配樂欣賞美文我眼中的蘇軾

公元2023年34歲的他被貶杭州,欣賞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淡定;

公元2023年45歲的他被貶黃州,我欣賞他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從容豁達,笑對人生;

公元2023年59歲的他被貶惠州,我欣賞他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早把他鄉為故鄉的恬淡容與,欣賞他熱愛生活,笑對磨難的堅貞。

公元2023年65歲的他奉詔離開海南島,我欣賞他「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寵辱不驚……

師 「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把這句話也放在自己人生的路標上,讓我們都像蘇軾一樣淡薄名利,有乙個詩意人生。

師:通過以上材料,相信同學們對於蘇軾的人生哲理有了更深的領悟。那麼,這對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有何意義或啟示呢?

生:即使命運的安排對個人來說,可能不很公平,也不能失去了拼搏進取的勇氣,在逆境中要看到希望,要懂得如何去面對困難,接受命運的挑戰。

生: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會很忙碌,但是,我們需要忙裡偷閒,用閒適的心態來發現生活中的美景。

師順勢總結:

蘇軾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為此,他屢遭貶謫,歷經坎坷,但無論走到**他都能在江山風月中自得其樂。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豁達樂觀的堅守猶如皎皎明月照亮了歷史的天空!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我們更應該鼓起勇氣,用從容淡定、閒適豁達的情懷來笑對磨難,笑對生活,笑對人生!

我們會發現天很藍,草很綠,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五.作業

結合本文及以下材料,請你也說一說你所了解的「中國古代文人的心境」。

材料2:歐陽修,即使被貶到滁州,但仍與百姓同樂,寫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名句。

材料3:范仲淹,馳騁沙場的時候就很樂觀,在變法中被貶後,居於偏僻之地,但仍然保持著他積極的人生態度,揮筆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句子。

記承天寺夜遊

班級姓名學號 學習目標 1 重點詞 句的理解與翻譯。2.品味文中意境優美的寫景句子,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3.感受學習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一 課前導學 1.朗讀課文兩遍。2.完成 同步練習 基礎知識。二 課堂導學 1 讀課文,解決字音和字形。2 再讀課文,弄清斷句。3 結合書下註解,自主學習,解決文章...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夜遊 宋代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就是這樣一篇佳作。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 1083 年 10 月 12 日,和蘇軾共同經歷乙個難忘的夜晚,學習他的 記承天寺夜遊 二 檢查預習 在老師看來,會學習語文的同學都有乙個很好的習慣,就是預習。預習是提前接觸,是準備,是基礎。我也相信咱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會有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