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 同步練習

2022-12-13 20:42:02 字數 4576 閱讀 7365

題目設計者:六店初級中學老爺子

一、填空:

1、描寫承天寺優美夜景的句子是此句為我們描繪了乙個的美好境界。

2、文中表現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它與「解衣欲睡」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

3、本文「記」的要素是: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 ,作者遊承天寺的原因

4、「月色入戶」意思是月光照進堂屋的門戶,這句話運用了修辭手法。

5、《記承天寺夜遊》選自《 》,作者是 ,字 ,號 ,是(朝)的文學家。他與父親 ,弟弟合稱為「三蘇」,都被列入「 」之中。

6、「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物件是藻、荇」、是指此句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手法。

7、文章第一段運用的表達方式: 。第二段運用的表達方式: 。第三段運用的表達方式: 。

8、第二段可概括為

9、本文的點睛之筆

10、文中寫月夜之美,抓住了的特點。

11、全文以「 」為線索,描繪了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同時也抒發了的苦悶心情。

12、文章不僅點明和張懷民的友誼,更流露出不甘心乙個人獨賞月夜美景的句子:

13、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

14、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語句是:

15、《記承天寺夜遊》中的一句,描繪了乙個空明澄,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6、唐宋八大家指

——指在散文方面的成就。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念無與樂者

2、蓋竹柏影也

3、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4、相與步于中庭

5、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6、月色入戶

7、欣然起行

8、懷民亦未寢

9、水中藻荇交橫

四、選擇題

(1)、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寫在作者貶職期間,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感情與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與「閒」字相關。

c.蘇軾此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乙個有名無實的官,所以他自稱閒人。

d.本文寫景較為簡潔,用素描的筆法,寫月色,寫景物,給人清靜雅緻的感覺。

(3)、本文的構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模擬象徵  d、以物喻人

(4)、選出句子閱讀停頓正確的一項(  )

a.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b.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c.但少閒如吾/兩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對「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們兩個這樣的賞月的「閒人」罷了。

b.表現了作者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產生了異常欣喜的心情。

c.表現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擠,心情苦悶,只好去大自然中尋找快樂和解脫。

d.表現了作者超然物外、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6)、對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乙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乙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淒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於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於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閒」。

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徵,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容,凝練含蓄。

(7)、蘇軾在這篇遊記中抒發的「閒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為接近?( )

a 范仲淹《岳陽樓記》 b 歐陽修《醉翁亭記》

c柳宗元《小石潭記》 d 陶淵明《桃花源記》

(8)、選擇與「相與步于中庭」中「於」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何有於我哉 b.達於漢陰

c.責任重於泰山d.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五、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描寫了那幾種景物?他們有什麼特點?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境界?對其寫景

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蘊含著作者怎樣微妙而複雜的思想感情?

七、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並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八、「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為好在**?

九、 結合蘇軾是兩首詞《水調歌頭》《江城子》談談其創作風格?

十、 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和張懷民友情的句子,並說說你選擇他們的理由。

十、一文中第三段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照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閒人」的含義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志,極力主張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本文即寫於此時。

十二、本文寫作時,蘇軾已被貶黃州。當時,他備受監視,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後一句,體會作者的思想

十三、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乙個怎樣的世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作者描繪的世界:①

作者的心境:②

十四、說說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閒」?

十五.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並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十六.簡要說說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特殊心境。

答案: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冰清玉潔清澈透明。

答案:欣然起行

答案: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點:承天寺,人物:蘇軾、張懷民,事件:夜遊承天寺,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為樂。

答案:擬人

答案: 東坡志林、蘇軾、子瞻、東坡居士、北宋、蘇洵、蘇轍、唐宋八大家

答案:月光竹柏影比喻

答案:記敘、描寫、抒情。

答案:庭中月色。

答案: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答案:空明

答案:全文以「月光」為線索,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裡見到的月下美景(夏夜月光圖),表達了作者曠達的心境,同時也抒發了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答案:「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答案: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答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

答案: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唐)韓愈、柳宗元、(宋)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答案:(考慮,想到)(和,一起)

答案:(原來)

答案:(於是)(到)

答案:(一起)(散步)(在)

答案:(只是 )我們(罷了)

答案:(門)成語例:足不出戶戶樞不蠹門當戶對

答案:(高興的樣子)「然」作「……的樣子」解例:儼然、豁然、木然

答案:(睡覺) 成語例:廢寢忘食寢食難安壽終正寢

答案:(交錯縱橫)用法相同例:《桃花源記》中的「妻子、絕境、交通」

答案:a

答案:a

答案:b

答案:d

答案:b

答案:b

答案:c

答案:d

答:描寫了月光和竹柏影。

「積水空明」用比喻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用比喻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

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乙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提示:「積水」只是喻體,在這裡是用來比喻「月光」的,千萬不能望文生義,應聯絡山下文去理解。)

答:①「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結尾的「閒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閒」反襯「吾兩人」的「閒」。②「念無與樂者」:可見其很少有人與他交遊往來,「閒」。

答案:透露出作者被貶後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複雜心境。

答: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

答:作者要尋的這個人,面對如此月夜,不會蒙頭大睡,肯定也在賞月,但在何處賞月呢?因此要「尋」,其次,「尋」字有一種急欲找到東西的失落感,寫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賞月的急切心情。

答:《江城子》是蘇軾的第一首具有豪放風格的詞,其中「老夫聊發少年狂」顯示出他豪爽粗獷的性格和詞風。《水調歌頭》的創作豪放中兼有婉約。

答:(1)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2)懷民亦未寢。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

(3)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係密切。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運相同。

答:「閒人」即清閒的人。

這裡並非指閒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複雜的意味。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

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身的感慨;被貶的無奈寂寞;雖屢遭貶謫,但仍樂觀豁達。

答案: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情:

既有鬱鬱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讚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記承天寺夜遊

班級姓名學號 學習目標 1 重點詞 句的理解與翻譯。2.品味文中意境優美的寫景句子,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3.感受學習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一 課前導學 1.朗讀課文兩遍。2.完成 同步練習 基礎知識。二 課堂導學 1 讀課文,解決字音和字形。2 再讀課文,弄清斷句。3 結合書下註解,自主學習,解決文章...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夜遊 宋代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就是這樣一篇佳作。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 1083 年 10 月 12 日,和蘇軾共同經歷乙個難忘的夜晚,學習他的 記承天寺夜遊 二 檢查預習 在老師看來,會學習語文的同學都有乙個很好的習慣,就是預習。預習是提前接觸,是準備,是基礎。我也相信咱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會有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