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說課稿

2022-10-16 04:45:06 字數 4841 閱讀 4815

說課稿說課教師: 吳英

所在單位: 李家塅中學

說課時間:

《記承天寺夜遊》說課稿

汨羅市李家塅中學吳英

一、把握課標,深入解讀文字——說教材

《記承天寺夜遊》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描摹山水的古詩文。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性情,豐富文化積澱,同時也使學生走進古人的世界裡,感受古人的博大情懷,培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

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餘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乙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

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二、結合文字,有機整合三維——說目標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的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

」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文章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文章內容。

②.品味樸素自然、意味雋永的語言。

③.培養用樸素的語言表達感情的能力。

③.了解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①.採用朗讀法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②.採用問答討論法了解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③.採用創設情境法感受作者胸懷曠達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領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懷曠達之美。

②.培養樂觀曠達的人生觀、健全的人格以及笑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寫並體味意境。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曠達樂觀的心境。感受作者被貶後的內心淒涼及人生的感慨。

三、聯絡實際,抓住學段特徵——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時,要考慮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因材施教。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而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八年級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規律,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步驟,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能很容易接受這篇短文,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理解、背誦、創新的學習活動中來。

但對於如何通過文章讀懂作者的內心世界還略顯稚嫩。

四、結合課改,運用有效策略——說方法

(一)說教法

基於「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的基本原則,我採取「五步三環螺旋**式閱讀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說學法

葉聖陶老先生提出:「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 而現代教育理念也認為:

知識是學生學會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本課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具體的學法如下:「三讀一批注」法、自主**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比較法、討論法等。

五、因材施教,優化教學設計——說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反思

縱觀這堂課,我認為本課有以下亮點:

1、運用了「五步三環螺旋**式閱讀教學」模式,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2、將「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按照「朗讀——譯讀——品讀——背讀」的教學思路組織教學。

不過,在新課改模式下,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記承天寺夜遊》說課稿

汨羅市李家塅中學吳英

汨羅課改滿眼春,李家校園氣象新。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二十七課第二課時《記承天寺夜遊》。

首先,我說說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單元都是描摹山水的古詩文。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性情,豐富文化積澱,同時也使學生走進古人的世界裡,感受古人的博大情懷,培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

全文僅80餘字,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二)教學目標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的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

」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寫並體味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曠達樂觀的心境。感受作者被貶後的內心淒涼及人生的感慨。

接下來,我說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時,要考慮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時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因材施教。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而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八年級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能很容易接受這篇短文,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理解、背誦、創新的學習活動中來。

但對於如何通過文章讀懂作者的內心世界還略顯稚嫩。

我再來說說教法和學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我認為教學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這樣才能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所收穫。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朗讀法、質疑法、點撥法、創設情境法、問題討論法。

葉聖陶老先生提出:「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本課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具體的學法有:「三讀一批注」法、比較法、討論法、自主**法等。

現在,我重點說說教學過程。

依據學情確定好教法、學法後,我採取五個教學流程組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引入**此過程有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我出示一**片讓學生觀察。

在這些**上,有的是皓月當空,大地靜悄悄的徜徉在銀白色的世界裡,有的是古人正在月下獨飲,有的是月夜裡竹影搖曳生姿。。。。。。當學生欣賞完這些**後,我提出問題:看到這些圖,讓你聯想到哪些詩句?

這時,學生馬上從記憶中搜尋吟詠月亮的詩句,並大膽地讀出來。我緊接著便水到渠成,引入新課。這一環節通過**著力創設情境,觸發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第二環節,我各安排一名學生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這種由學生來介紹作者和作品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交流處理資訊的能力得到培養和鍛鍊。第三環節,我提示本文的學習將按照朗讀——譯讀——品讀——背讀四個步驟進行,對師生的活動起明顯的導向作用。

二、自主**我提前一天給學生發放導學案,讓學生進行預習,蒐集資料,對課文重難點知識進行整理,便於課堂討論。而學生拿到導學案後,運用「三讀一批注」方法預習課文,完成導學案,對生成的問題做好整理。這樣做,可以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感知整課內容,培養學生快速捕捉資訊、收集資訊、整理資訊的能力。

而課堂上只需花兩分鐘安排學生對預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即可。

三、合作**由小組長組織全組同學針對導學案和生成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我則在小組間巡視、指導,初步掌握學生可能生成的問題,最後向各組分配展示任務。通過合作**,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達到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教學目的,營造出民主的、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展示**展示是本堂課的重頭戲,我將「讀」貫穿整個展示過程中。朗讀環節,我在導學案中設計了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準語氣三方面的要求,並將文中難讀的字和句子部分列舉出來,對學生的展示起到了很好的點撥作用。一組學生展示後,其餘學生點評,我則給予他們積極中肯的評價,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之後,由我範讀課文,學生齊讀課文。有專家說:讀就是將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承載著自己的感情,增強了語文的可感性。

繪聲繪色的朗讀能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更好的理解作品、欣賞作品。

譯讀環節,我在導學案中設計了解釋加點的文言字詞、將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和複述課文的活動,,學生展示完畢時,教師點撥、歸納方法。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文言文中的知識點是開啟文言文的一把密鑰匙,因此要加強文言詞句的積累。古文今譯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全面運用古漢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綜合考察古代漢語水平的過程。所以,學習古代漢語, 還應該重視古文翻譯的訓練。

品讀環節,我分別設定了品景物描寫的句子、品表現作者心情變化的句子和品體現「閒人」的句子三個問題,分別由3個小組展示。當學生運用比較法品析完寫景的句子後,教師點撥: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最後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

夜遊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當第二組展示後,教師點撥:

本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之時。當代散文家余秋雨說「蘇軾成就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軾。」黃州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

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著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峰!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奔放地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青春的一去不復返,他積極樂觀地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面對自然界的風吹雨打,他從容灑脫地說「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歸納:《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第三組展示後,教師點撥:

月光雖非夜夜之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可覓,處處可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的樂趣。作者借「何夜」「何處」一句點明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人生真諦。

這也正是作者保持樂觀進取精神的原因。品析語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作品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載體,也是學生領悟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橋梁。

語言品味不僅是現代文教學的難點,更是文言文教學難點。

記承天寺夜遊

班級姓名學號 學習目標 1 重點詞 句的理解與翻譯。2.品味文中意境優美的寫景句子,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3.感受學習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一 課前導學 1.朗讀課文兩遍。2.完成 同步練習 基礎知識。二 課堂導學 1 讀課文,解決字音和字形。2 再讀課文,弄清斷句。3 結合書下註解,自主學習,解決文章...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夜遊 宋代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就是這樣一篇佳作。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 1083 年 10 月 12 日,和蘇軾共同經歷乙個難忘的夜晚,學習他的 記承天寺夜遊 二 檢查預習 在老師看來,會學習語文的同學都有乙個很好的習慣,就是預習。預習是提前接觸,是準備,是基礎。我也相信咱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會有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