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後說課稿

2022-10-16 04:54:06 字數 4092 閱讀 8349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的第二課《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後

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作乙個簡略的概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所在的第四單元與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一起,完成了《科學課程標準》中物質世界「運動與力」的學習,並為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的學習儲備基本的力學知識。

本單元依據《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力的作用和表現,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的要求,在前一課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對物體的運動和形狀的影響之後,從本節課開始指導學生認識一些具體的力。本課的學習內容就是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彈力,教材按照從觀察現象到認識事物的性質,從實驗**到實際應用的線索編排而成。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發現物體的彈性並按彈性大小給物體排序。

第二部分,**拉力與彈簧的拉伸長度的關係。

第三部分,研討彈性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通過深入研讀教材,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我設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科學**:通過實驗**發現生活中彈性物體的共同特徵,感受彈力的大小與方向,了解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係。

科學知識:知道彈性物體受力時形狀會變化,去掉外力時會恢復原來的形狀。認識彈性物體發生形變時會產生彈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願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關彈性的現象。在科學**的學習中體驗到**的樂趣,樂於與他人合作,學會創造。

教學重點:什麼是彈性?什麼是彈力?

教學難點:了解彈簧拉伸長度與拉力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鐵架臺彈簧鉤碼

學具準備:海綿橡皮泥硬幣橡皮筋尺子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設計中力求讓教學貼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現象、身邊的材料為學習的切入點,用學生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突出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的基本理念。

本課以新課標理念作指導,構建「準備學具——觀察討論——實踐**——匯報拓展」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

教學中利用多**課件**、實物展示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利用學具資源,從觀察現象到發現物體的性質。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實驗的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學法:四年級的學生對學習《科學》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在前一課學習中,學生對力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生活中對物體的彈性和彈力也有了一些初淺的直接認識,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製作、觀察、實踐、交流等手段進行**性的學習,具備了初步的**能力。為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設計了以下學法:

1、自主**法:在學習實踐中,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適時啟發、點撥、鼓勵。

2、分析歸納法:以實踐為標準,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

3、 分組討論法:針對問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突出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根據學生潛在的認識意向,按照預定的教學內容,設定問題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到科學**中去。

當我用手按這個氣球時,它有什麼變化?手鬆開後呢?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形狀會發生改變,那麼物體的形狀改變之後又有著怎樣的奧秘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動手玩一玩、動腦想一想來發現其中的奧秘。

(二)、操作實踐,歸納認識---理解「彈性」,感知「彈力」

1、活動一:想辦法改變這些物體的形狀,再去掉所用的力。邊做邊想,你發現了什麼?(施力時,物體形狀改變,去除外力時,物體又能恢復原來的形狀。)

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我相機出示彈性的定義:當物體受到外力時,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去掉外力後,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做「彈性」。

2、活動二:學生做彈幣實驗。

教師講清彈幣活動要求,小組合作彈硬幣。

彈完後,學生討論。

(1) 為什麼中間硬幣沒有動而前邊的硬幣會被彈出去?

(2)實驗說明了什麼?

這是一種看不見的形變產生的力。

3、通過操作,完成課本77頁的活動記錄1,讓學生明白「彈性也有大小」。

4、玩橡皮筋、橡皮泥,體驗「彈力」。

(1)和學生一起實驗:拉緊橡皮筋。

提問:橡皮筋為什麼會變形?

放開橡皮筋,提問:橡皮筋回到原來的樣子,你用力了嗎?

再拿起橡皮筋,先對它們施加外力使它形狀改變,再慢慢鬆開手,體會你手上的感覺。

(學生發言。)

課件出示:這種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做彈力。

(2)捏橡皮泥,提問:橡皮泥為什麼會變形?

放開橡皮泥,提問:橡皮泥回到原來的樣子嗎?你用力了嗎?

總結:我們發現有些物體被我們壓扁或者拉長後,形狀會發生變化,鬆開手後又會恢復原來的形狀。但是有些物體就不行,如橡皮泥。

力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採用動手做的辦法,讓學生親身去體驗,使得彈性、彈力這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實驗研討,發現規律

1、談話:我們知道彈簧是彈性比較豐富的一種物體。現在我給彈簧乙個拉力,彈簧怎麼樣了?那麼拉力的大小和彈簧拉伸的長度之間有沒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猜一猜。

2、出示活動要求。生分小組進行實驗研究。並作好實驗記錄。

將彈簧掛在鐵架台上,測量它的長度;(注意事項:①只測量彈簧的長度,不能將鉤子測量進去。②要等彈簧掛穩後再測)

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係

實驗記錄表:

我們的發現與結論

**式科學教育,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自收集資料,參與實證、討論和辯論,建構和理解主要的科學概念;學生有了參與**活動的親身體驗,也有利於他們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和培養,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和欣賞不同的意見,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3、學生展示、交流實驗結果。

師:我們看,彈簧一開始沒有受到拉力時,它的形狀或者說長度有沒有改變?(生:沒有。)

師:當它受到拉力時呢?師板書:受到拉力。(生:形狀改變了。)

師:板書:形狀改變

師:去掉拉力以後呢?(板書:去掉拉力)

(生:恢復原來的形狀。) 師:板書:恢復原狀

師:你知道物體的這種性質叫什麼嗎?(生:彈性)

師:我們用力拉彈簧,它就伸長,我們把拉力全部取消以後,我們有沒有把彈簧壓回去?(生:沒有。)

師:那是什麼力量把彈簧恢復到了原狀呢?

生:(使物體恢復原狀的力,我們把它叫做彈力)。板書:彈力

4、學生通過實驗已經明白:鉤碼越多(拉力越大),彈簧拉伸的越長。

5、想一想:如果掛100個、1000個鉤碼,彈簧會拉伸多長?

有的學生肯定順勢會說掛100個鉤碼能讓彈簧伸長150厘公尺。而事實上是否真的如此?

隨後請乙個學生上台來示範使勁拉這個彈簧,大家發現彈簧雖然變長了,但卻絕對不能拉長到150厘公尺,因為把這根彈簧拉到筆直它也沒有150厘公尺,而且拉到一定程度它就再也回不到原來的樣子了。

(理論上,隨著鉤碼的增加,彈簧可以拉伸10公尺、100公尺,但實際中,超出彈簧的彈性範圍,彈簧有可能早已被拉斷而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了。)

(四)、聯絡實際,強化認識。

科學課程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了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本環節利用多****讓學生觀察彈力是怎樣起作用的?並對現象作出解釋。

鞏固、強化了對彈力概念的認識。再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彈性物體,分析我們是如何利用物體的彈性的。引導學生將知識與應用結合。

(五)、總結拓展,激勵創新。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學會應用彈力和彈性,設計一些東西,讓我們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舒適。爭做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小發明家。

這樣激勵性的語言作為結束語,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五、說板書設計

這個板書設計簡潔明瞭的將授課內容傳達給學生,清晰直觀,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目了然。

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後

恢復原狀

1、受到拉力彈力 2、去掉拉力彈性

形狀改變

總之,我認為,科學教學既要重視科學知識和**能力的訓練,又要重視培養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興趣、。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會學」,更要使他們「好學」,只有這樣,才能使科學課成為真正的「科學」。

物體改變形狀以後案例與反思

師 通過實驗,你們有什麼發現?生 我發現有些物體被我們壓扁或者拉長後,形狀會發生變化,鬆開手後又會恢復原來的形狀。但是有些物體就不行,如橡皮泥 黏土等。生 像氣球 彈簧 橡皮筋 鋼尺 海綿等物體受到力時,會改變原來的形狀,當去掉力時又會恢復原來的形狀。師 同學們總結得真好!其實物體的這種性質就叫做 ...

1 4從方向看物體的形狀 學案

1.4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 學案 學習目標 1 自己能搭建簡單的幾何體,通過觀察畫出三種形狀圖,2 通過小立方體搭建幾何體的俯檢視及相應位置上方塊的個數,畫出這個幾何體從前面看和從左面看的兩種形狀圖。自學指導 1 學生看教材16頁,體會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有什麼不同。2 學生根據小立方塊擺出的下面...

6 1物體的質量 說課稿

6.1物體的質量 說課稿 建設初中鄧良力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蘇科版 物理 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1節 物體的質量 課時為1課時。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這節課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所要講授的物體的質量是本章第一節,質量的概念貫穿全章,起著統領全章 承前啟後的作用。它也為學習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