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數學猜想意識

2022-10-14 13:54:05 字數 2366 閱讀 8191

其次,在**新知時,也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由的猜想。如在教學《體積》時,教師做實驗:取乙隻杯子裝滿細沙,再把沙倒出來放在一邊。

取一塊木塊放入杯子裡,再把倒出來的沙裝回杯子裡,會出現什麼情況?為什麼?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猜想「木塊占有一定的空間」,概括出「體積」的概念。

另外,在總結數學規律時,我們也應當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學生乙個寬鬆的猜想空間,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通過猜想求得數學知識。如我教學「3的倍數的特徵」一課時,在複習了2和5的倍數的特徵後,並沒有急於出示例題、講授新知,而是讓學生先回憶是如何得到2和5的倍數的特徵的方法(即觀察、猜想、舉證、歸納),然後提出今天學習的內容是發現3的倍數的特徵,問:「你能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嗎?

」這時,學生們的興致大增,經過思考後,他們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各位上可能是3,6,9」,有的認為「3的倍數的各位上可能都是奇數」……究竟是誰的猜想正確呢?學生們都急於證明自己的猜想,這時,我出示了一張從1到100各數的表,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自己的猜想都被否定了,於是他們找不到特徵了,甚至還有個別學生認為3的倍數是沒有特徵的,這時候,老師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計數器,從上面呼出一些3的倍數,再觀察研究,結果學生發現「所用珠子的顆數都是3的倍數」的規律,接著再歸納小結就顯得非常簡單了。

張思明說過:「數學上講『大膽推理,小心求證』。」 教師要給學生創設猜想的空間,組織學生親歷由「建立猜想———自我否定猜想———驗證」的**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體會到猜想的樂趣。

三、教給猜想方法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模擬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猜想不是無根之本,無源之水,它是立足於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數學思考下的合理推測,老師鼓勵學生大膽進行猜想,是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的過程,而不是憑空想象,因此讓學生學會怎樣去猜想,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識十分重要。

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整合材料、提出疑問,可以啟發他們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猜想的實現途徑,如探索試驗、模擬、歸納、聯想等,鼓勵學生通過數學思考進行猜想,讓學生經歷猜想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學會合理的猜想。

1.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猜想

數學中,很多知識對學生來說還是抽象的,小學階段也不需要進行嚴格意義上的證明,所以用實驗來幫助學生論證猜想,符合創新教育自主參與的要求,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前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現狀。

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可以充分發揮實驗的功能。學生拿出一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猜想,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可能有什麼關係?然後利用細沙實驗,支援學生猜想,增強猜的可信度。

學生通過實驗很快得出公式v圓錐= 1/3v圓柱。

2.通過模擬引導學生猜想

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絡非常緊密,很多知識點有異曲同工之妙。模擬猜想是根據兩個或兩類物件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從而猜測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種猜想。例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就可以通過與平行四邊形的模擬,猜想:

是否也可以用割補法解決?

3.通過推廣,引導學生猜想。

在所有的數學發現與數學創造中,通過推廣而獲得的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方法等新的發現與創造至少佔半數以上。數學推廣可使數學結論(或概念)更具抽象性和統一性,從而更加揭示數學物件的本質及不同物件間的聯絡。實踐證明,迅速掌握了推廣的方法,就等於鼓勵學生進行數學猜想,學會數學猜想。

如教學商不變規律時,教師出示一組等式,3÷1=3 30÷10=3 300÷100=3 3000÷1000=3,學生觀察這些算式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猜想:被除數和除數怎樣變化時,商就不變了呢?

學生可能會猜到:當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時,商就不變了,這時老師再引導,你還能不能再舉一些商是3的等式?當學生舉出類似6÷2=3 9÷3=3 60÷20=3的例子時,再讓學生進一步猜想規律,驗證規律。

4.通過歸納,引導學生猜想

歸納是指從一般性較小的前提推出一般性較大的結論,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典型的事例,讓學生通過歸納從個別特殊的現象中尋找一般規律。例如三角形邊的關係的教學,可以先創設用小棒擺三角形比賽的情境,產生為什麼有的三根小棒圍不成三角形的疑問,進而給學生提供**材料。

學生通過實驗比較歸納並提出猜想「兩條線段長度的和大於第三條時就能圍成三角形」。此時教師引導質疑:實驗例子中有9+5>3,為什麼卻不能圍成?

讓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討論後提出修正猜想「:任意兩條線段長度的和大於第三條時就能圍成三角形」。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分別找三角形進行測量,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而得出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結論。

四、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猜想的成敗

當猜想成功時,讓學生品嚐成果的甘甜,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當經過論證發現猜想出錯時,也要引導學生不能灰心,適時調節自己的心理,學習科學家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精神。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新的創造活動中。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找準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創設良好的氛圍和空間,大膽地猜想,嚴格論證,引導學生從數學猜想走向數學發現,將學生帶入學習和研究數學的領域中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猜想能力的培養

牛頓說過 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想是根據不明顯的線索或憑想象來尋找正確的解答思維活動,數學猜想是人們依據已有數學知識和經驗,憑藉直覺而作的假設和 它是我們探索數學規律,發現數學知識的手段和策略,培養小學生的猜想能力,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而且有利...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意識

傳統的學習數學方式的方式是,是學生變動地接受教師課堂傳授的知識的同時,機械模仿,重複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而作為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滿足於課堂聽得懂,對數學概念 性質 定理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容易養成學習數學的惰性。大量的機械性重複練習,導致的後果是學生懼怕數學,厭惡數學,失去了學習數...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摘要 在傳統教育中,我們通常把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形象地比喻為 園丁 和 花朵 從中可以看出,我們過分強調了教師的意志,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生了錯位。冰心老人說過 我們可以給孩子以指導,不能給他們的思想,因為他們有思想,且他們的思想多駐在 明日的巢中 關鍵詞 教學氛圍教學情境判斷能力 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