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之我見

2022-09-13 20:33:07 字數 3510 閱讀 5371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

我們知道,創新能力總是在問題解決中發展起來的,問題解決是創新的土壤,並不一定所有的問題解決都包含有創新,但創新無疑都包含著問題解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解決」的能力是數學能力的集中體現,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淡化「問題意識」,教者奉獻給學生的是一些經過處理的規則問題和現成的漂亮解法,捨去了對問題的加工處理過程,也捨去了制定解決方案的艱苦歷程,學生聽起來似乎顯得輕鬆,但數學的能力卻未能得到應有的提高.所以要強化「問題意識」,充分展現對問題加工處理過程和解決方案的制定過程,既磨練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我講課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種創新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發展.如在進行「分期付款中的有關計算」教學時,我作了如下設計:

第一步,提供問題:想買一件較貴的物品,但現在又沒那麼多錢該怎麼辦?

第二步,設計解決方案:第一向銀行貸款,第二變相向商家貸款也就是分期付款,比較之下當然第二種方案更方便快捷.

第三步,問題的發展:教師在肯定方案正確性和可行性基礎上,再進一步提出,如何還貸款,分幾次付,怎樣付款才能最合算?

第四步,問題的深化:得出付款方案:一般情況下商家提供以下三種方案,一年當中分3次、6次或12次付清.

第五步,設計新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分別計算加以比較得出方法的優劣.水到渠成的得出下表

第六步,教師小結,給出合理的解答,得出一般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在這幾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且由於這個問題與生活聯絡比較緊密,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在整個計算過程當中一直是學生親自動手來比較幾種方案的優劣,我只是適時提出一些建議,給以點撥.

四.鼓勵參與,培養主體意識

由於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首先必須讓學生積極地展開思維,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淡化教師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實現由「師道尊嚴」向師生民主平等轉變,善於傾聽不同的言論,鼓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與學中倡導相互合作,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全過程.

簡單地說,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居於主體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但這並非就是說教師無足輕重,可有可無了,事實上,教師是全部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的外因.如在學習的圖象性質這節課時,如果仍舊是教師在課堂上把所有的東西灌輸給學生,效果將大打折扣,如果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動手畫圖、觀察特點總結規律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部分內容我分了三課時來上,上這節課的過程大致如下:先由簡諧振動等物理中事例引入本節課題,指出形如的函式圖象在物理學中有廣泛的用途,學好它對學習數學和物理都有重要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指導學生作圖:

在同一座標系中用「五點法」畫函式的簡圖,圖畫好後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上述三個函式圖象及所列的**:什麼發生了變化?它又是怎麼變的?

與係數a有什麼關係?什麼沒有變?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由的圖象的圖象,這樣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對知識的理解也上了一更高的層次,使課堂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樣對後面幾道例題我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從各方面的反映來看,這節課的效果是不錯的.另外除了大膽放手外,教師還要在課堂上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給予糾正,補充和小結.

五、在例題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對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尤其要注意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引導學生對原理進行廣泛的變換和延伸,盡可能地延伸出相關性,相似性的新問題,以達到進一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課本中的例題是知識的精華,具有典型性和示範性.但由於例題作為新知識的應用,往往其解題涉及到的知識都與本節所學內容有關,學生也習慣與本節內容掛起鉤來,抑制了思維的全面展開,長此以往,不利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例題教學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要墨守陳規,應該敢想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樂於新的探索,善於獨闢蹊徑,注意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絡,使解題達到簡化、優化.

如在講解第六章不等式小結與複習中的參考例題一時(例1 已知a,b,c,d都是實數,且,求證),書上用了三種常規方法:綜合法,比較法,分析法來證明這道題,但這道題都是用本章的知識來解決的,雖然這樣做可以起到強化和鞏固本章知識的作用,但是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我在講完上述三種常規方法後,提出問題:

「本道題還有沒有其他解法?」同時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提示:「與我們前面學過的哪個公式的結構類似?

」學生此時會聯想到三角公式,因此引導學生利用換元法:

令,則=, .另外也可以引導利用向量來證明,令=(a,b),=(c,d),則=(a,b)(c,d)=ac+bd,

且==, .這樣一來學生在探索解題中,能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且異於課本中的解法,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創新.

因此課堂中例題教學應讓學生多想想,多從不同方面,應用新舊知識去聯想、去思考,克服學生思維定勢.同時在問題解決要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發現疑問,即使是教材中已有的結論也能從中發現新問題,要相信自己,有疑、有問,才會有新發現、新突破.同時,通過解法的多樣性,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在做好每一道題的過程中都能進行多元思維,全面把握各個知識點,從而培養學生認知遷移,靈活運用,深刻理解,系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另外,在教學中還可以對例題條件,結論進行一題多變的訓練,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中發揮其獨特的功效.

六以「構造」為載體,通過建模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而應用能力的培養是實現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於數學應用,不能僅看作是一種知識的簡單應用,而是要站在數學建模的高度來認識,並按數學建模的過程來實施和操作,要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就必須具有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如在複習函式應用題時,選擇典型題目,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進行建模訓練,提高學生的建模水平.

例如:某商人如將進貨單價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時,每天可銷售100價,現在他採用提高售價,減少進貨量的辦法增加利潤,已知這種商品每件提高1元,其售量就減少10件,問他將**每件定為多少元時才能使每天賺得的利潤最大?並求出最大利潤.

構建「函式」模型來解決.(答案:售出價14元,最大利潤360元.)

但模型的構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夠強的構造能力,而學生構造能力的提高則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基礎:創造性地使用已知條件,創造性地應用數學知識.

如:求函式的最小值.

分析:學生首先想到的用不等式求得最小值為2,但忽略了等號成立的條件.若把函式變換為則可構造數學模型「求過定點a(0,-4)及動點b(2 sinθ,sin2θ)的直線ab斜率的最小值」而動點b(2 sinθ,sin2θ)的軌跡是拋物線段結合圖象知f(θ)的最小值為 .

分析:如何表示房子的位置?構造數軸,用數軸表示筆直的大街,幾座房子分別位於x1、x2 、… 、xn ,不妨設x1 < x2 <… < xn ,又設各座房子中分別有a1 、a2 、… 、an 個小孩,則問題就成為求實數x ,使f(x)=最小.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乙個重大的課題,作為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創新、鼓勵學生創新,對求新、求異的解題方法甚至是不成功的想法都要加以肯定,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之我見

作者 韓育紅 新一代 2014年第05期 摘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抓住有利時機啟用學生創造性思維,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有目的 逐步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持續不斷地發展。關鍵詞 數學 創新意識 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我...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探析

實施素質教育,除了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外,另外乙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在知識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教育必須由過去的重於繼承轉向重於創造。可以說,教會學生學習,實施創新教育,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歷史使命。課改的要求 新課...

發展學生數學智慧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 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樂於創新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但 於課堂,還來自於現實生活實際。因此,我們要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 親切 真實。教學中還應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