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片斷分析

2022-10-12 13:00:04 字數 5028 閱讀 9433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題1《帶分數乘法》教學片斷:

⒈學生根據應用題「草坪長5公尺,寬2公尺,求草坪的面積。」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現,教師就立即組織四人小組交流演算法。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自一起去留學**請保留出處。

其中乙個組,在小組交流時,由於三位同學還沒有想出方法,整個合作過程只好由一位同學講了三種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學拍手叫好而告終。

請你根據上述教學片斷進行反思(主要從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層面分析)。

答:以上現象是教師在使用小組合作時經常出現的一種問題。就是沒有處理好小組合作和獨立思考的關係。

教師要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強調合作學習不是不要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應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基礎,合作學習應是獨立思考的補充和發揮。多數學習能通過獨立思考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組織合作學習。

而合作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應遠遠超過獨立學習的結果。當然,宜獨宜合,應和教學情景、學生實際結合,擇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們在設計學生合作學習時,能否認真的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學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讓學生經歷過獨立思考嗎?學生在合作交流時,他們有充分的時空嗎?學生在合作交流時,有否進行明確的角色分工呢?

》更多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請檢視專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題2

記得那是一節順利而精彩的課,上課內容是「分數的意義」。在課的結尾,教者沒有安排學生圍繞知識點去小結,而是讓學生在小組內、班裡用分數表述一下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情緒。令人難忘的是有一位學生在小組裡的表述:

「我把整節課的學習情緒看成單位『1』,高興的佔了3份,即3/4高興,遺憾的佔了乙份,即1/4遺憾。因為面對這麼多的老師聽課,我們班的同學乙個個都正確地回答了老師的提問,展示了我們班的風采,為班級爭了光,我為我們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興。我之所以遺憾,是因為整堂課我一直認真思考,積極舉手,許多問題又不難,但老師沒有給我一次機會,我感到很遺憾……」

下課後我找到這位同學了解情況:

問:小朋友,你知道老師為什麼沒讓你發言嗎?

答:老師有可能沒有看到我舉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準確吧,因為數學這門課我學得不太好。

問:平時課堂上,老師都叫哪些同學發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績較好的同學。

[案例反思](可以從面向全體的角度分析):

答:這是我們數學課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來面向全體學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個體,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體,這樣的道理已經很難在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下得以落實。

我們想,我們可以採用開展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的個人想法在小組內得到展示,在小組內得到表現。…

》更多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請檢視專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題3

師:今天,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法之前,請你們獨立解決乙個問題:笑笑在書店買一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花了148元,還剩下5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

師:淘氣跟笑笑一起到書店買書,也有乙個問題,看誰有辦法幫他解決?

淘氣在書店買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學世界,花了11.5元。

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勵學生迎接挑戰,認真審題,先列出算式,教師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

2+11.5=?)

師:(指著算式)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學所列的算式,有沒有列式和這個不同的?(學生還可能列出11.5+3.2=?教師也把它寫到黑板上,給予肯定)

師:為了幫淘氣解決付錢的問題,大家都列出了正確的算式。可我們都沒有嘗試過兩個小數怎麼相加。現在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現小數加法的演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麼計算的。其中哪種演算法和你的一樣,哪種你沒想到?你還有不同的演算法嗎?

(4)小組討論:教材中的三種演算法各有什麼特點和相同之處?小數相加時,為什麼智慧型老人特別強調「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5)全班圍繞「為什麼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晰小數加法的算理。

師:多位數相加時,個位數字一定要對齊。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相同數字(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字也都對齊了。小數相加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字也都對齊了。

教材中前兩種演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化去小數點,把小數相加變成整數相加,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沒有變。所以,只要小數點對齊了,小數加法的計算與多位數加法的計算就沒有什麼不同了。

問題討論

(1).「小數加法」這一課,教材是讓學生直接進行嘗試的,本案例中教師引入時先安排了整數加法的內容,你對此有什麼看法?直接安排學生嘗試,對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是否有幫助?

(2)、教師在學生討論完之後,安排了看書的環節,你認為有必要嗎?為什麼?

(3)、書中三種演算法的共性是什麼?為什麼要讓學生討論這個問題?

案例分析(圍繞上述問題分析)

》更多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請檢視專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題4、案例《9加幾》前半節課的教學過程:

⒈創設9+5的情境,列出數學算式。

⒉學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較演算法多樣化,得出「湊十法」。

⒋教師布置學生以四人小組的為單位,通過擺小棒計算9+6=

9+7=9+4=9+3=

筆者仔細觀察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大多數小組同學先寫出得數,再擺小

棒,有乙個組的同學純粹在玩小棒。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了弄清原因,於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幾的算式讓學生口答,每人5題,抽測了十位同學,只有一人算錯了1題。

問他們怎樣算的,多數同學回答,想出來的,在幼兒園裡就會算了。位數不少的同學能把「湊十法」的過程說得頭頭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題:1、擺小棒計算時學生為什麼先寫得數再擺小棒?

2、我們應如何對待書中所安排的動手操作?

案例分析:

》更多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請檢視專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題5、設計乙個你認為較理想的問題情境,並加以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題6、案例描述:這樣的合作有效果嗎?

場景1一位教師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一課時,在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6-7這樣乙個算式之後,馬上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應該怎樣計算16-7。

場景2某校四年級六班有56名同學,老師在教學實踐活動課「秋遊計畫」一課時,在讓學生合作制訂購買秋遊所需物品及所需錢數之後,又設計了乙個活動——乘車與買門票。「一輛大客車可坐50人,每輛300元;一輛中型客車可坐30人,每輛200元。個人票每人10元,團體票每人8元(10人為一組)。

」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這些資料,討論交流應該怎樣租車、怎樣購買門票比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在繼續計算買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計算器)。

場景3.

一位教師在教學二年級數學課「克和千克」一課時,讓小組合作稱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小組匯報時,有乙個學生說:「我稱的是豎笛,它的重量是8克。

」老師問道:「是8克嗎?」坐在旁邊的學生提醒了一下:

「它的重量是85克。」這名學生終於說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題:場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麼?場景2在第二次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在繼續計算買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計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場景3中為什麼會出現第一次說是8克而第二次說是85克的情況呢?

「5的加法」新授課。教材是這樣編寫的:

教材編寫的意圖是:滲透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那麼老師又是怎樣理解使用教材的呢?

師:算出一共5只,是用什麼方法算?

生1:4+1=5。

生2:4和1組成5。

師:為什麼用加法?

生:(無人舉手)

師:昨天學習加法,把兩個數合起來,用加法。現在,要把4只和1只合起來,所以該用——加法。

師:算式4+1=5中的4、1、5表示什麼?

生:(略)

師:5隻鳥,可能用什麼方法算出來?

生:(脫口而出)用加法。

(教師想要的方法沒出來,於是教師要求學生討論)

師:請四人小組討論。

生:(學生討論)

師:誰來匯報「5隻鳥,可能用什麼方法算出來?」

生1:用加法。

生2:想組成分解。

(這時教材上列舉的三種方法,學生只想到「組成」這一種。於是,教師繼續引導)

師:有不同的想法嗎?你是怎麼想的?

生3:心裡想的。

生4:5-0=5(這時,學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師:請你說一說怎樣想出等於5?

生5:4和1組成5。

生6:跟他一樣是心裡想的。

(學生仍然想不出「數數」的方法,這時教師乾脆直截了當地「導」)

師:在心裡怎樣算?先數幾?

生7:先數4。

師:再數幾?

生7:再數5。

(至此,「用數數的方法來計算4+1=?」終於出來了)

【評析】為了啟發學生說出數數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用了十幾分鐘。在這當中學生有什麼收穫呢?學生為什麼不會想到數數的方法?

實際上城市的一年級新生幾乎100%接受幼兒園教育。目前,許多幼兒園都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而且為了更好地與小學「接軌」,他們教孩子用想組成分解的方法來計算加減法,還讓學生天天練習。因此,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幼兒園期間對10以內的加減法已達到了提取事實的階段(即脫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數數得到計算結果的階段。

也就是說學生經驗中早就淡忘了數數的方法,所以學生想不到數數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

教師用這麼長的時間想達到什麼目的呢?為什麼千方百計地非要學生說出用數數的方法計算「4+1=?」呢?

因為這種方法教材上出現了。有些教師以為教材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就必須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種方法。這說明教師對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為本」、「以教案為本」。

學生在這十幾分鐘裡知識無增,認知水平降低,只有失敗的體驗。這樣的教學,無論是從教學目標的哪個維度來衡量,都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反而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課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為本,教育要促進人的發展,要關注學生、關注過程、關注發展。而要體現這個基本理念,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

那麼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個字」(調、改、增、組、挖)上下功夫。調:

調整認知目標,調整教學內容,調整練習題;改:改變情境(問題情境、遊戲情境、活動情境……)、改變例題、習題;增:增加讓學生探索創造的活動;組:

重組教學內容;挖:挖掘教材中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因素。

小學數學教學片斷與反思

加 減法的估算,是學生在學過以內的加 減法的口算和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一年級的相關內容中,己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本節課,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學中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加 減法的估算,並說明估算的過程 通過對兩位數加 減估算方法的交流,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能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和作用 並能運用估算的...

《快樂的中秋節》主題活動片斷分析大班

快樂的中秋節 主題活動片斷分析廈門市同安區興國幼兒園莊秋萍片斷之一節日的街道教師 明天就是中秋節,我們一起看看節日的街道有什麼變化吧。幼兒 太好了!老師帶著幼兒走出幼兒園,一起去參觀節日的街道,孩子們一路上邊看邊說,高興極了。教師也積極參與其中,並進行觀察指導。幼兒 那幢大樓上飄著兩個大紅氣球,還掛...

小學數學質量分析報告

2 把握知識平衡,體現 全面性 教材是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命題的重要依據。命題時應以教材為依託,以數學課程標準為綱領,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不脫離教材另起爐灶。根據各年級試題的評價來看,本次測試題目內容全面,重點突出,不偏不怪,解法常規,容易入手,涵蓋了各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