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2022-10-12 11:54:07 字數 3378 閱讀 2636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小學數學第一冊

教學內容:課本第25頁例題,做一做。

知識目標:1、通過操作使學生初步知道減法的意義,認識「-」號,並能正確讀寫減法算式。 2、初步滲透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技能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減法的含義,並能用減法來解決問題,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要用家減法來解決。

情感目標:通過直觀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減法的含義,正確讀減法算式。

難點:用減法的含義說算理。

課前準備

(一)教具: 紙鶴、蘋果、磁性教具等。

(二)學具:學具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複習2、3、4的組成:全班拍手讀。

2.口算,並說計算方法:1+1= 2+1=  1+2=

(二)學習新課

1、激趣匯入

老師手裡拿著幾本練習冊?(3本) 老師送給同學幾本?(1本) 還剩幾本?(1本)

2、創設情景,學習新知。

(1) 學習例一:請三個小朋友手拿紙鶴表演,請全班學生觀察。

a 說圖意:讓學生認真觀察情景,設問:誰能用三句話說說你看到的情景?

b 列算式:3-1=2 設問:3、1、2各是什麼意思?

c 認識減號,學讀算式:3減1等於2。

d 理解減法含義:表示原來有3只紙鶴,拿走了1個,還剩下2個。

師小結:從3裡面去掉1個,求還剩幾個?就是要從3裡面減去1,用算式表示就是3-1=2。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減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2) 自學例二:看書上的氣球圖。

a 說圖意:讓學生認真觀察,設問:圖上畫的是什麼?誰能說說?

b列算式:4-2=2 設問:4、2、2各式什麼意思?

c 讀算式:4減4等於2。

d 說減法含義:表示原來有4個氣球,飛走了2個,還剩下2個。

師小結:從4裡面去掉2個,求還剩下幾個?就是要從4裡面減去2,用算式表示就是4-2=2。剛才我們看到紙鶴拿走了,氣球飛起了, 求還剩多少,都是用減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擺一擺,算一算.

(1)擺出3個三角形,拿走2個,還剩幾個?指名說算式:3-2=1.

(2)擺出4個圓片,拿走1個,還剩幾個?指名說為什麼用減法計算?

2.課本第25頁做一做紅花圖。。

①說圖意,解釋虛線圈的意思。②列算式。③指名板演。④說含義。

3、練習:

提問:我們不看圖,能求出2-1=  4-1=   3-2= 這幾道題的得數嗎?

老師引導看數的組成。指名說,怎麼想的?

4、計時賽。

老師看時間,全班比賽寫10道5以內加減法算式, 指名報得數。

師小結:同學們做得很好,以後我們在計算2-1時,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減1等於1;計算3-2時,可以想:

3可以分成2和1,3減2等於1,計算4-1時,也可用同樣的方法.總之,我們可以根據數的組成和分解來想得數.

四、全課總結:

1、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減法的初步認識,知道從乙個數里去掉、飛走、拿走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認識了減號,知道了虛線圈表示去掉。

會讀減法算式。還學會用數的組成和分解計算減法。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學生學習減法的開始,在本單元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以後學習10以內的減法打下基礎.課堂設計的安排是:

一、在複習準備環節,設計了老師手拿書本演示.目的是在新課前使學生對減法有個感性的認識.

二、全課的例題和練習安排各有側重,例1通過指導看圖,初步建立減法的概念,理解減法的意義.知道算式中各數都表示什麼。同時在全課貫穿用三句話敘述圖意,為以後學習應用題做鋪墊。學習例2時放手讓學生自己看圖、說圖意、列算式,說含義,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練習重點滲透集合思想,知道虛線圈表示什麼,

三、鞏固練習主要是通過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的方法使學生對減法的含義有進一步理解.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後反思

和平路小學李玲

減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初次接觸減法教學。屬於數於代數的教學範疇。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要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以創設情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開展教學。反思整節課,我認識成功和遺憾並存:

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直觀教具的優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如:開課之初,我把課本上的紙鶴情境搬到課堂上,讓三個小朋友手拿紙鶴表演了一場情景劇,全班學生**完表演以後,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看到的場景。

這樣處理教材,學生們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空前熱烈。課堂效果很好。

2、活動形式多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教學中,我用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寬鬆、愉快。

活動一;創設情境,我製作了教具紙鶴,讓學生表演情景劇,使課本上的主題圖生動起來。有效的吸引了學生的投入學習中,初步建立減法的概念,活動二:我拿出四個紅蘋果,獎勵參加表演的學生。

借獎勵之機,我把蘋果乙個乙個的發放出去,激發學生編寫出乙個乙個的減法算式,鞏固減法的意義。活動三:學習完例一,我放手讓學生自學例二,然後匯報自學的心得。

我在黑板上利用簡筆畫再現例二,形象的繪畫吸引了學生的目光。活動四:在鞏固練習環節中,讓全體學生聽要求擺學具,學生的動手熱情很高。

活動五:在整節課最後,讓學生自編應用題,充分理解減法的意義。整節課由各種活動貫穿,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了減法的概念,充分體現新課標的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學生在玩中學到數學知識,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了數學概念,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1、缺乏系統性總結,缺乏點睛之筆。

在各個教學活動之後,我缺乏概念性的總結,沒有把完整的減法概念總結成理論性的語言,所以學生雖然從活動中理解了減法,會讀,會計算,會編寫應用題。但不會用減法的含義說算理。所以,我詢問學生,什麼情況下使用減法時候,並讓學生舉例說明的時候,學生有些茫然,課堂一時之間有些冷場。

我不得不重新引導解釋一遍。學生們才理解我的意思,重新投入學習中。這樣,使學生對減法的認識沒有上公升到理性的高度,是這節課的遺憾。

2、教學細節方面處理不夠準確。

在課堂教學中,我問學生:「『-』像什麼?」學生回答:

「像大寫的『一』字」。我給以肯定,就此帶過。課後,我和老師們交流,我才回想起來。

「像大寫的『一』字」這句話學生說得不夠準確,「一」應該是像中國字「-」,而不能說是大寫的『一』,因為大寫的『一』是『壹』

字。從這件事看出,教師擁有的知識一定要全面、精確,不能忽視細節。才能讓課堂教學完美沒有缺憾。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減法 教學設計 責任學校銅廠鄉中心小學責任教師李靜虹 新授課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6 27頁例1 例2及相應練習的內容。教材分析 減法 是新人教版第三單元 1 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中第六課時的內容,本單元內容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

減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人教版

教學內容 減法的認識,完成相應的 做一做 及第27頁的第5 6題。教學要求 1 通過操作 演示 使學生知道減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減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減法來解決。2 通過學生操作 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3 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注 所有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2 出示數學書 三角尺。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一指?3 引導正確指角。師 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乙個圖形 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乙個點 這是個角嗎?不是,這是個點 師 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