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課程改革意義的思考

2022-10-11 08:45:05 字數 882 閱讀 9186

作者:張爽王珉琦

**:《新課程·中學》2023年第05期

基礎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開始和基礎,在國家實施文化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如火如荼地開展,不僅為基礎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而且還為我們戰鬥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筆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給教育、教師和學生帶來的可喜變化,在此拋磚引玉,談談對新課程改革意義的淺顯思考。

一、新課改,為學生「減負」、為課堂「提效」

在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和教師單調、死板的教學方式中,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大行其道,學生雖能得高分,但能力低下,儼然將學生造就成了「高分機器」。表現出來的不僅是不能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現、提出自己的問題,應用能力差,而且創新能力不足,嚴重影響學生以後的進一步提高和長遠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被動、單

一、機械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成為極為迫切的任務之一。

與傳統的課程相比,新課程更加注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激發和培養:主體性和積極性的發揮,課本教材知識和生活實踐經驗的緊密聯絡,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合作意識、能力的培養和**式的學習策略等等。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的目的應該從傳統強調學生學會什麼轉變為學生想學什麼,能學習什麼。

強調學習的過程而非單純地追求結果。強調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此外,與新課改應運而生的新教材,也充分體現並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徹底改變了傳統紛繁複雜、陳舊落後的教材內容,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絡,與現代化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掛鉤,與學生興趣、經驗的相符度,能夠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時間真正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思考、研究獲得知識,印象深刻,記憶持久,能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 黃桂文 摘要 本文就這個教育滯後地區課程改革的主要模式 杜郎口 模式提出個人的實踐與思考。從課程改革本身來論述實施課程改革的必要性,也闡述了傳統課堂在教育教學中不可過多否定的思想,提出了課程改革應該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的個人思考。關節詞 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教師學...

關於對新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新一輪課程改革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既有體驗新課程的興奮和喜悅,也有感到理論與實際不好統一的矛盾與困惑,通過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對於相關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一 注重課程形式,忽視課改精神。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

新課程改革

實施新課改推進專案教學 為貫徹落實國家 省 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和 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畫 精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向,加強我校電子專業課程建設,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確立電子技術專業的辦學特色,我校自2005年就開始實施新課程改革。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