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2022-10-01 21:39:03 字數 910 閱讀 3540

作者:**:《科技視界》2023年第13期

【摘要】本文以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為中心內容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並分析了問卷中所反映出的突出問題,然後重點從人文素質內化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對策

「人文」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中是相對於「自然」、「天文」而言的,同「人為」意義相近。由此,廣義的人文素質是指除人的自然素質或生理素質之外的後天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美國學者懷特赫在《教育目的》一文中指出「沒有人文教育的技能教育是不完備的」。

培養文理結合的複合型人才,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新潮流。為了能夠應對許多重大專案和現代社會生活中的許多重大課題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滲透、交叉與綜合的需求,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要具有很高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對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過對多所院校四個年級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仔細分析,發現如下問題:

第一,在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已得到一定重視但教育效果不顯著

調查問卷顯示,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學生已經認識到了,但是對「素質教育成效問題」的回答中,80%以上的學生都選擇了「表面素質教育,實際仍是應試教育」,由此資料表明素質教育在目前的高校中並沒有得到切實的實施。究其原因,有國家導向尚未確立素質教育的重要地位之故;亦有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之故;還有高校傳統教育體制之故;還有學生自身浮躁、急功近利之故。

著名教育學家楊叔子院士曾諄諄教誨大學生說「你們來大學幹什麼?三件事:第一,要學會如何做人;第二,要學會如何思維;第三,要學會掌握必要的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

這三者不可分割,彼此支援,相互滲透,而學會做人是最基礎的事情。」從楊院士的教誨中我們可以得出,人文素質教育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和知識運用的能力。如何改變傳統教育教學體制和確立新的人文素質教育模式,是高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難點,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1]。

李杏粉 加強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那麼,如何加強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呢?首先,應該加大人文社會科學的選修課比例。國外知名理工科大學的人文學科的課程約佔30 國內著名理工大學的人文學科的課程約佔20 這已經成為衡量乙個學校教學質量和水平 體現學校品位的重要標誌之一。目前各高校開設的人文類課程大致無外乎以下幾類 其一,人文學科類 ...

加強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

作者 劉挺 學理論 下 2014年第09期 摘要 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當代大學生的必然要求,是我國高校實行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加強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互補 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 教育與自我教育相應的基本原則。關鍵詞 理論與實踐...

理工科大學生數學文化素質教育研究

作者 杜以昌 學週刊 2017年第10期 摘要 長期以來,高校數學教育者偏重於強調數學的 工具性 把傳授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運算技能作為主要任務而忽略對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創新精神 創新能力等數學素質的培養。因此,開展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充分挖掘數學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大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正逐漸成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