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理念新要求

2022-09-12 20:48:08 字數 2754 閱讀 1856

—關於高中化學新教材實施中的幾個思考

羅平一中高二化學組祝瑪麗

我校高中化學新課程全面實施已經接近6年了。經過在學生中的調查,同事間的交流,以及各相關資料的學習,我對新教材有了一些想法,願與大家**。下面就新教材的教育理念,知識體系特點,教學過程中師生面臨的問題談談想法。

一.化學新教材的特點

新教材依然採用實驗修訂本的形式,即高一年級為必修教材;高二年級為必修教材和必修加選修教材;高三年級為選修教材。在整個教材編寫過程中,多以專題形式,把化學知識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多方面素質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要求,我認為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還有一類是時代感很強的創新能力、**能力、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不難看出,新課程下的新教材,對培育的人才綜合度更大、層次和內涵更廣、時代性和未來性更強。為此,與傳統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精心編排了基礎知識和習題之外,還設有一定量的「資料」、「閱讀」、「討論」、「家庭小實驗」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等欄目,同時還安排了大量的插圖、**,有的幽默風趣,有的生動活潑,這樣既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化學新教材的教育新理念

新教材最顯著的變化是不再追求化學本身的完備性和知識的覆蓋面,而是把學生的發展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作為基本理念。開啟高中化學新教材,可以發現原有的知識體系已被打破,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絡,使課堂教學自然延伸到了社會、生產、生活和科技等現實領域。新穎豐富的學習內容引人入勝,「發展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能力」的現代教育理念展現其間,為實施素質教育和爭取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奠定了基礎。

然而,實踐中發現,一些學校和教師因認識上的偏差,對研究性學習不夠重視,只是把它等同於「課外活動」「社會訪問與調查」等課堂以外的一般的學生活動,因而使之游離於學科教學之外;或者把它等同於學科「興趣小組」活動,重點進行本學科的「實驗操作技能」或「解題技能」訓練,使之成為變相的學科教學「補缺提優」活動,未能真正實現該課程「改變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設定目標。

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的發展須有基礎保證並兼顧其發展水平上的差異性,尊重其個性,以實現個性化發展。因而教育活動也必須保證基礎,分層次推進,並充分尊重個性,以培養其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實現人本發展的教育目標。

學科教學是學生在校學習之本,也是其全面發展的主渠道,因而學生的活動應以此為基點和生長點。高中新課程計畫中明確了各科的必修、選修教學內容,安排了必修性質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這既保證了「基礎」,又兼顧了「發展層次」,更考慮到了教學模式的改變和學生個性的張揚。其中「必修教學」均以各學科的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學科方法和學科能力來構建本學科的框架體系,學生藉此可得到「基礎性學力」的培養和發展。

「選修教學」則讓一些對某學科感興趣、可能有更高發展水平的學生以知識、方法上的拓展和提高以及發展方向上的鼓勵,初步培養其「發展性學力」,為其專業發展和特長發揮奠定基礎。而具有「開放性、自主性、**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啟用學生的「知識儲存」,其中大量的學生自主實踐活動,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促使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但是,學生發揮創造力、進行**性學習和實踐,進而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研究性學習」決不是無中生有、隨心所欲的活動,它必須尊重學生個性,以一定的學科知識和技能及一定的科學方法作研究的基礎。

具體地說,即以「必修」和「自主選修」教學為載體,在各層面和環節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個性,尋求教學與實踐的統一,實現全面的「保證基礎」和個性化的「分層發展」的良性結合,達到「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開發學生的潛能、實現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目標。

三.化學新教材實施中的問題

教學實踐中往往出現的這樣一種情形----課前,教師精心備課,查閱大量資料,預設情景;課堂上,師生互動,氣氛活躍,興趣盎然; 課後面對傳統的配套作業,一籌莫展,似乎課堂教學脫離「現實」,師生質疑… …理科學習缺乏了一種定量的反饋手段,造成新教學理念難以貫徹,新知識體系無法維持,許多教師又回到舊教材的教學模式中去,自我解釋提高課堂的實用性,求新,創新的動力減弱。

四.解決問題的設想

我認為這是我們自身新教學觀念領會不足,沒有完成新的教學角色的轉變。新課程對教師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遵循有利於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並且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與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師與課堂等一列關係將發生調整和轉變。

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互助和合作。教師應從這幾個方面改進:

1. 改變接受式的學習方式。

由重教師「教」轉變為重學生「學」,即由「教教科書」變為「用教科書」。要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行動者,不斷地提出問題,不斷地自主探索,不斷地親身體驗,不斷地解決問題。教師教學過程中,在教科書的基礎上,要善於利用各種知識資訊,協助學生學會學習。

2. 教學評價由結果轉向過程、由單一轉向多元、由固定轉向流動。

糾正學生的偏見,解決學生的壓力,鼓足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不能過於注重量化的紙筆測試,而應注視綜合素質的評價和可持續發展的潛能。

3.豐富教學方法,靈活機動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出題學習法是複習課的有效方法,出題學習法就是讓學生通過編寫化學試卷來掌握化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它轉換了學生的角度,由被動變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化學「興趣小組」活動中滲透研究性學習活動等等。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實質是為了能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充分利用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參與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實踐檢驗,形成深刻的感受;若是實驗失敗,也能夠進行新資源應用。

新教材體會

二 計算教學變活了 過去我們計算的方法是單一的,現在新教材中計算教學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 不同的思路來計算同一道題。培養了學生解題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三 練習的設計變活了 練習的設計變得開放了。比如第69頁的 圖中哪些可用7 3 10表示?正是因為新教材的內容在編排上...

貫徹「立德樹人」要求,創新教育新理念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陶行知先生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是他對教育的愛的理解 著名教育藝術家李燕傑教授曾深有感觸地說 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的摯愛之中 教師的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均在學生的監督之下,並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愛...

新教材培訓記錄

一 國標本 蘇教版 第三學段簡介 二 閱讀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三 習作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四 口語交際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五 關於 多元智力理論 的一點知識 一 國標本 蘇教版 第三學段簡介 一 編寫框架 1 框架特點 兩根柱子 閱讀與寫作 一條龍 語文實踐活動 2 課文安排 每冊收入26 27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