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初中數學學習方法23 5奧數行程問題法

2022-09-11 07:36:04 字數 4142 閱讀 1316

例3 甲、乙二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5千公尺,乙每小時行4千公尺。二人第一次相遇後,都繼續前進,分別到達b、a兩地後又立即按原速度返回。從開始走到第二次相遇,共用了6小時。

a、b兩地相距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從開始走到第一次相遇,兩人走的路程是乙個ab之長;而到第二次相遇,兩人走的路程總共就是3個ab之長(圖35-1),這三個ab之長是:

(5+4)×6=54(千公尺)

所以,a、b兩地相距的路程是:

54÷3=18(千公尺)

答略。例4 兩列火車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對面開來,第一列火車每小時行駛60千公尺,第二列火車每小時行駛55千公尺。兩車相遇時,第一列火車比第二列火車多行了20千公尺。

求甲、乙兩地間的距離。(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兩車相遇時,兩車的路程差是20千公尺。出現路程差的原因是兩車行駛的速度不同,第一列火車每小時比第二列火車多行(60-55)千公尺。

由此可求出兩車相遇的時間,進而求出甲、乙兩地間的距離。

(60+55)×[20÷(60-55)]

=115×[20÷5]

=460(千公尺)

答略。*例5 甲、乙二人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走6千公尺,乙每小時走5千公尺,兩個人在距離中點1.5千公尺的地方相遇。求a、b兩地之間的距離。(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由題意可知,當二人相遇時,甲比乙多走了1.5×2千公尺(圖35-2),甲比乙每小時多行(6-5)千公尺。由路程差與速度差,可求出相遇時間,進而求出a、b兩地之間的距離。

(6+5)×[1.5×2÷(6-5)]

=11×[1.5×2÷1]

=11×3

=33(千公尺)

答略。2)求各行多少

例1 兩地相距37.5千公尺,甲、乙二人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走3.5千公尺,乙每小時走4千公尺。相遇時甲、乙二人各走了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到甲、乙二人相遇時所用的時間是:

37.5÷(3.5+4)=5(小時)

甲行的路程是:

3.5×5=17.5(千公尺)

乙行的路程是:

4×5=20(千公尺)

答略。例2 甲、乙二人從相距40千公尺的兩地同時相對走來,甲每小時走4千公尺,乙每小時走6千公尺。相遇後他們又都走了1小時。兩人各走了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到甲、乙二人相遇所用的時間是:

40÷(4+6)=4(小時)

由於他們又都走了1小時,因此兩人都走了:

4+1=5(小時)

甲走的路程是:

4×5=20(千公尺)

乙走的路程是:

6×5=30(千公尺)

答略。例3 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個火車站相對開出,第一列火車每小時行48.65千公尺,第二列火車每小時行47.

35千公尺。在相遇時第一列火車比第二列火車多行了5.2千公尺。

到相遇時兩列火車各行了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兩車同時開出,行的路程有乙個差,這個差是由於速度不同而形成的。可以根據「相遇時間=路程差÷速度差」的關係求出相遇時間,然後再分別求出所行的路程。

從出發到相遇所用時間是:

5.2÷(48.65-47.35)

=5.2÷1.3

=4(小時)

第一列火車行駛的路程是:

48.65×4=194.6(千公尺)

第二列火車行駛的路程是:

47.35×4=189.4(千公尺)

答略。*例4 東、西兩車站相距564千公尺,兩列火車同時從兩站相對開出,經6小時相遇。第一列火車比第二列火車每小時快2千公尺。相遇時這兩列火車各行了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兩列火車的速度和是:

564÷6=94(千公尺/小時)

第一列火車每小時行:

(94+2)÷2=48(千公尺)

第二列火車每小時行:

48-2=46(千公尺)

相遇時,第一列火車行:

48×6=288(千公尺)

第二列火車行:

46×6=276(千公尺)

答略。2.求相遇時間

例1 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是500千公尺,一列客車和一列貨車同時從兩個城市相對開出,客車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55千公尺,貨車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45千公尺。兩車開了幾小時以後相遇?(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已知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是500千公尺,又知客車和貨車的速度,可求出兩車的速度之和。用兩城之間的路程除以兩車的速度之和可以求出兩車相遇的時間。

500÷(55+45)

=500÷100

=5(小時)

答略。例2 兩地之間的路程是420千公尺,一列客車和一列貨車同時從兩個城市

答略。例3 在一次戰役中,敵我雙方原來相距62.75千公尺。

據偵察員報告,敵人已向我處前進了11千公尺。我軍隨即出發迎擊,每小時前進6.5千公尺,敵人每小時前進5千公尺。

我軍出發幾小時後與敵人相遇?(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此題已給出總距離是62.75千公尺,由「敵人已向我處前進了11千公尺」可知實際的總距離減少到(62.75-11)千公尺。

(62.75-11)÷(6.5+5)

=51.75÷11.5

=4.5(小時)

答:我軍出發4.5小時後與敵人相遇。

例4 甲、乙兩地相距200千公尺,一列貨車由甲地開往乙地要行駛5小時;一列客車由乙地開往甲地需要行駛4小時。如果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經過幾小時可以相遇?(得數保留一位小數)(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此題用與平常說法不同的方式給出了兩車的速度。先分別求出速度再求和,根據「時間=路程÷速度」的關係,即可求出相遇時間。

200÷(200÷5+200÷4)

=200÷(40+50)

=200÷90

≈2.2(小時)

答:兩車大約經過2.2小時相遇。

例5 在複線鐵路上,快車和慢車分別從兩個車站開出,相向而行。快車車身長是180公尺,速度為每秒鐘9公尺;慢車車身長210公尺,車速為每秒鐘6公尺。從兩車頭相遇到兩車的尾部離開,需要幾秒鐘?

(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因為是以兩車離開為準計算時間,所以兩車經過的路程是兩個車身的總長。總長除以兩車的速度和,就得到兩車從相遇到車尾離開所需要的時間。

(180+210)÷(9+6)

=390÷15

=26(秒)

答略。3.求速度

例1 甲、乙兩個車站相距550千公尺,兩列火車同時由兩站相向開出,5小時相遇。快車每小時行60千公尺。慢車每小時行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先求出速度和,再從速度和中減去快車的速度,便得出慢車每小時行:

550÷5-60

=110-60

=50(千公尺)

答略。例2 a、b兩個城市相距380千公尺。客車和貨車從兩個城市同時相對開出,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比客車每小時快5千公尺。這兩列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客車每小時行:

(380÷4-5)÷2

=(95-5)÷2

=45(千公尺)

貨車每小時行:

45+5=50(千公尺)

答略。例3 甲、乙兩個城市相距980千公尺,兩列火車由兩城市同時相對開出,經過10小時相遇。快車每小時行50千公尺,比慢車每小時多行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兩城市的距離除以兩車相遇的時間,得到兩車的速度和。從兩車的速度和中減去快車的速度,得到慢車的速度。再用快車速度減去慢車的速度,即得到題中所求。

50-(980÷10-50)

=50-(98-50)

=50-48

=2(千公尺)

答略。例4 甲、乙兩地相距486千公尺,快車與慢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經過6小時相遇。已知快車與慢車的速度比是5∶4。求快車和慢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公尺?(適於六年級程度)

兩車的速度和是:

486÷6=81(千公尺/小時)

快車每小時行:

慢車每小時行:

答略。例5 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465千公尺的兩地相對開出,4.5小時後兩車還相距120千公尺。一輛汽車每小時行37千公尺。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多少千公尺?(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如果兩地間的距離減少120千公尺,4.5小時兩車正好相遇。

也就是兩車4.5小時行465-120=345千公尺,345千公尺除以4.5小時,可以求出兩車速度之和。

從速度之和減去一輛車的速度,得到另一輛車的速度。

答略。例6 甲、乙兩人從相距40千公尺的兩地相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時走5千公尺,先出發0.

8小時。乙騎自行車,騎2小時後,兩人在某地相遇。乙騎自行車每小時行多少千公尺?

(適於五年級程度)

小學初中數學學習方法23 4奧數演示法

例2 有一列火車,長120公尺,以每小時18千公尺的速度通過一座長150公尺的隧道。求從火車頭進隧道到火車尾部離開隧道共需要多長時間?適於五年級程度 解 求火車過隧道的時間,必須知道過隧道的速度和所行的路程。速度已知,因此,解此題的關鍵是求出火車頭從進隧道到火車尾部離開隧道所行的路程。為弄清這個問題...

小學初中數學學習方法23 22奧數倍比法

例3 工廠運來52噸煤,先用其中的13噸煉出9750千克焦炭。照這樣計算,剩下的煤可以煉出多少千克焦炭?適於四年級程度 用歸一法解 先求出每噸煤可煉出多少千克焦炭,再求出剩下的煤可以煉多少千克焦炭 9750 13 52 13 750 39 29250 千克 用倍比法解 先求出52噸裡有幾個13噸,然...

初中數學學習方法

關鍵詞 初中數學學習方法 怎樣學好數學?它是剛步入初中的學生面臨的共同問題。大家在以前學習數學時,往往偏重於模仿,依賴性較強,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不夠,很少去 知識問的聯絡和應用,到了中學,這種學習方法必須改變,那麼如何學好數學呢?下面從五個方面談一談我的建議。一 增加閱讀量 主要是指認真閱讀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