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數學口算能力如何進行提高

2022-09-07 02:30:04 字數 3705 閱讀 3061

計算教學是乙個長期複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經常化,有計畫、有步驟,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講究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注意靈活新穎。只有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恆,才有可能見到成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因為學生"錯數"而困惑。

題做了不少,錯誤率卻居高不下。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學活用,會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遊戲中培養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數學遊戲"碰球",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具體做法是:

以碰球的結果和是10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李明明我問你,我的3球碰幾球?

學生邊拍手邊回答:呂老師我告訴你,你的3球碰7球。熟練之後可簡化為--拍手問:

李明明,我的3球碰幾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遊戲可根據學習內容變化隨時調整碰球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奏的舒緩;可集體回答、小組回答、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

2、用故事激發興趣。如: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答"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

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既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

3、用數學順口溜輔助教學。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驗算,試著用用估算;先估估,後算算,四捨五入是關鍵;≈符號來連線,簡便快捷真叫絕!

二、講清算理,為正確計算提供依據。

我們知道,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理清算理。

1、領悟法。如:在低年級講授進製加法時,可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的基礎上體會湊十的過程,發現滿十進一的現象,學生會對"十進位制"這一自然數的進製方法有很好的認識。

在計算中應用到滿十進一的理論時才不會疑惑不解。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領悟法".

2、對比明理法。如:三年級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涉及到口算、估算、豎式計算,對於這一知識的教學,我改變計算題以做題為主的慣例,鼓勵學生多動嘴說,說一說算理,說一說想的過程,目的在於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以125×11為例,口算的思維過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後算1100+220+55=1375;估算時要說明的是在此型別的估算中,只要將11估成10,然後計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關於這一型別的估算說明在教學參考書上有明確文字;豎式計算的思維則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後算125+1250=1375.通過比較,我們會發現:

口算、估算、豎式計算的思維方法略有不同,學生通過說想法,說過程進行對比、區別,就會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對比明理法。"

3、知識轉換法。如:五年級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讓學生充分領會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而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後,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的知識,化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了。

這種方法就是"知識轉換法".

三、培養學生計算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學生在計算中常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看錯抄錯題目;列豎式時數字沒對齊;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加、減、乘、除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做完題不回頭檢查等。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讓學生細心呢?

1、教師要做好示範和表率。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範、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善於總結經驗,歸納方法。比如我教給學生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

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想。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不要盲目地進行簡便運算,避免將15+5×(1-0.5),錯誤地算成20×(1-0.5)。

3、加強口算訓練。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因此,我們注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口算練習,基本上採用聽算和看算訓練。

持之一恆,學生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4、教育學生養成驗算習慣。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我們要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後要作自我檢查,複核或驗算。

如:學生在解好方程後,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進行必要的驗算,通過驗算,讓學生做出正確判斷;當然,豎式計算學生也能通過交換律及逆運算的關係來進行驗算。

四、練習題的篩選要恰到好處

數學知識系統性很強,如果整數的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沒有學好,那麼小數的加、減、乘、除法就很難學會。因此說,計算教學需要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持之以恆。

1、新授之前掃障礙,抓住難點反覆練。例如:在不連續進製的加法27+45中,當十位上的2與4相加得6時,還要加上7+5進製得來的1,所以2+4+1這類口算練習,必須放在講授不連續進製加法之前加以訓練。

再如二年級學生初次接觸整數乘法與除法時,因為它們用到的計算口訣相同,學生受到干擾往往會分辨不清出現"坐錯位"的現象,要走出這一誤區關鍵在於如何確定乘除法各部分的位置。因此要針對這個難點讓學生反覆練習。像根據三四十二這一句口訣,說出3×4=124×3=1212÷3=412÷4=3四個算式。

根據3×4=12說出12÷3=412÷4=3這兩個除法算式。

2、知識靠日積月累,練習需少食多餐。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強平時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練",即每天練3-5題的計算題,讓學生做到天天有"點心"吃,又能做到"溫故而知新".

3、練習形式多樣化。為了讓學生始終

有新鮮感,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如通過遊戲、競賽、搶答、**車、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撲克牌、同桌對問或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學生的胃口。還可以通過"趣題徵解"、"巧算比賽"等形式。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4、舉一反三,提高實效。每講完一種新的計算方法,應先集中練習新學內容,再練習與本節內容有聯絡的題目,最後把新舊知識串起來練習。

如:學習兩位數乘法之後,出示練習題:15×15=25×25=35×35=先請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運算,然後思考:

兩個因數有什麼特點?積的十位個位數字有什麼特點?積的高位數字與因數的十位數字有什麼關係?

這樣學生發現了規律,了解了資料的特徵,很快掌握了快速計算方法,接著讓學生比賽口算55×55=65×65=75×75=85×85=就會迎刃而解了。

再如:教學混合運算時先練習100÷5×4,讓學生思考它的運算順序,接著改為60+100÷5×4,通過對比練習使學生了解他們的異同點,以便進一步掌握計算方法。

5、練習題的設計要精心到位。練習的選題不是靈機一動,信手拈來,而是一項充滿藝術性、創造性的行為。

如:有關0、1試題的練習是首選。口算0÷256=256÷1=

256÷256=豎式計算時0的位置不同引發計算要點會相應變化,練習題設計就要到位:110×25=250×50=305×60=360÷90=360÷9=

另外,練習題的設計要注意橫向知識與縱向知識的對比,切忌遺漏知識點,要以點帶面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

計算教學是乙個長期複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經常化,有計畫、有步驟,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講究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注意靈活新穎。只有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恆,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如何進行小學生的評價

黑河五小郝淑玲 對於小學生來講,評價應該是全面的。六十年代美國以泰勒為首的科學家經過八年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教育是改變人的行為方式的過程 學校教育的目標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而且是使學生的思考方式 感受方式 行為方式發生變化,包括情意 社會及藝術等諸領域的行為變化。因此我校的期末考試,不僅包括語文...

如何進行小學生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文質兼顧,在學生朗讀這些課文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恰當地予以指導,引導學生入情入景,讓學生真正感覺到 語言美 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那麼,怎樣指導學生朗讀呢?我認為,大體上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 強化語言 發音訓練,使學生讀得正確 流利 朗讀要正確 流利,達到基本的技術要...

小學生數學口算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靈台縣教師小課題研究 課題申報表 課題名稱 小學生數學口算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申報單位 課題負責人 聯絡 電子郵箱 申報日期 2011 4 20二 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一 負責人及研究人員情況 二 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已有的研究成果 三 課題論證 四 預期研究成果 五 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意見 六 教育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