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

2022-09-06 11:42:03 字數 5467 閱讀 6941

第三節管理學研究的內容

一、管理學及其特點

1.管理學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

2.一般說來,管理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一般性。(2)多科性。管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3)歷史性。(4)實踐性。

二、管理學研究內容與範圍

1.根據管理活動總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進行的,其研究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1)生產力方面。(2)生產關係方面。(3)上層建築。

2.從歷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實踐,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論的形成與演變過程。

3.從管理者的基本職能或工作出發來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原理、規律和方法。

以上是管理學研究內容和範圍的三個層次。

三、為什麼要學習、研究管理學

1.管理的重要性決定了學習、研究管理學的必要性;2.學習、研究管理學是培養管理人員的重要手段之一;3.學習、研究管理學是未來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

1.古典管理理論階段的代表性理論是科學管理理論。

2.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3.科學管理理論要點:

(1)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2)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配備「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並使作業環境標準化。

(4)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

(5)工人和雇主雙方都必須來一次「心理革命」。

(6)把計畫職能同執行職能分開,變原來的經驗工作方法為科學工作方法。

(7)實行職能工長制。

(8)在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

4.20世紀初,提出圖表系統法的人是泰羅。

二、法約爾與管理過程理論

法約爾在《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一書中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管理理論:

(1)企業職能不同於管理職能。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管理的十四原則:①分工。②職權與職責。

③紀律。④統一指揮。⑤統一領導。

⑥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⑦個人報酬。⑧集中化。

⑨等級鏈。管理機構中,從最高一級到最低一級應該建立關係明確的職權等級系列。⑩秩序。

⑾公正。⑿任用期穩定。⒀首創精神。

⑩集體精神。

(4)管理要素。

三、馬克斯·韋伯與理想行政組織體系

1.馬克斯·韋伯在管理方面的貢獻是在《社會和經濟理論》一書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理論,由此被人們稱為「組織理論之父」。

2.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的特點。

只有理性——合法的權力才宜於作為理想組織體系的基礎,它具有以下特點:(1)明確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級系統。

(3)人員的考評和教育。(4)職業管理人員。(5)遵守規則和紀律。

(6)組織中人員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人際關係學說和行為科學理論

一、梅奧及霍桑試驗

1924—2023年間,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和西方電氣公司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由於研究是在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的,因此後人稱之為霍桑試驗。

二、霍桑試驗的結論

三、有關行為科學的理論

1.梅奧等人建立的人際關係學說屬於行為管理理論。

2.目前組織行為學從它研究的物件和所涉及的範圍來看,可分成三個層次:即個體行為、團體行為、組織行為。

3.有關個體行為的理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有關人的需要、動機和激勵理論,可分成三大類:①激勵內容理論,例如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成就需要理論;②激勵過程理論,例如期望理論,波特一勞勒模式;③激勵強化理論。

(2)有關企業中的人性理論,例如x理論——y理論,不成熟——成熟理論,以及人性的四種假設等。

4.有關團體行為理論。

團體行為介於個體行為和組織行為之間。主要包括團體動力、資訊、交流、團體及成員的相互關係三個方面。

5.有關組織行為理論。

主要包括有關領導理論和組織變革和發展理論。

第三章管理環境、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

第一節管理與環境

一、一般環境

1.一般環境亦稱巨集觀環境或社會大環境,主要指可能影響組織的廣泛的經濟環境、政治和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科技環境和全球化環境等。

2.管理的外部環境當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即是科技環境。

二、具體環境

1.具體環境,往往稱為產業環境或者行業環境,是指那些對管理者的決策和行動產生直接影響並與實現組織目標直接相關的要素。

2.具體環境主要包括顧客、**商、競爭者。

3.「質量」、「**」、「交貨期」——這是**商影響組織的三個基本因素。

三、組織與環境的關係

依據環境的複雜程度和變化程度,可以將組織環境劃分為四種狀況:1.簡單和穩定的環境;2.複雜和穩定的環境;3.簡單和動態的環境;4.複雜和動態的環境:不確定性最高,對組織管理者的挑戰最大。

第四章計畫工作概述

第一節計畫工作的含義

一、計畫工作的概念

1.計畫工作是指制定計畫,就是根據組織內外部的實際情況,權衡客觀需要的主觀可能,通過科學地**,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組織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計畫工作就是預先決定做什麼,討論為什麼要做,確定何時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5wlh。

二、計畫工作的基本特徵

1.目的性;

2.主導性;

3.普遍性;

4.經濟性。

計畫工作要講究效率。計畫工作的經濟性是指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

三、計畫工作的意義

第三節計畫工作的原理

一、限定因素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強調計畫工作中抓關鍵問題。

2.限定因素是指妨礙目標得以實現的因素。

3.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計畫工作中,越是能夠了解和找到對達到所要求目標起限制性和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準確地、客觀地選擇可行方案。

二、許諾原理

許諾原理是指任何一項計畫都是對完成某項工作所做出的許諾,許諾越大,所需的時間越長,因而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靈活性原理

1.靈活性原理是指計畫工作中體現的靈活性越大,則由於未來意外事件引起的損失的危險性就越小。

2.靈活性原理是指制訂計畫時要有靈活性,即留有餘地。例如某項建築工程的施工進度計畫應該要求按照計畫時間完成施工任務,但在制訂施工進度計畫時卻要考慮到可能出現雨季不能進行露天作業的情況,因而對完成任務時間的估計要留有餘地。

四、改變航道原理

1.改變航道原理是指計畫工作為將來承諾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檢查現狀和預期前景,以及為保證所要達到的目標而重新制訂計畫就越重要。

2.管理實踐中,經常會出現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的現象,故需要調整計畫或重新制訂計畫,這遵循的是改變航道原理。

第五章目標與戰略

第二節目標管理

一、目標管理的由來

目標管理是指組織的最高管理層根據組織面臨的形勢和社會需要,制定出一定時期內組織經營活動

所要達到的總目標,然後層層落實,要求下屬各部門管理人員以至每個員工根據上級制定的目標和保證措施,形成乙個目標體系,並把目標完成的情況作為各部門或個人考核的依據。

二、目標管理的特點

三、目標管理的基本過程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標體系;

2.組織實施;

3.檢查和評價。

四、目標管理的侷限性

第四節戰略設計與選擇

一、戰略設計與展開1.使命。使命是社會對該組織的基本要求,各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都應當有乙個使命。

2.目標。

3.戰略。戰略是為了回答使命和目標而對發展方向、行動方針,以及資源配置等提出的總體規劃。

4.政策。政策是組織在決策或處理問題時用來指導和溝通思想與行動的方針和明文規定。

5.專案。專案是戰略目標的具體展開,當戰略目標確定以後,關鍵是專案的選擇和有效實施。

6.預算。預算作為一種計畫,是以數字表示預期結果的一種報告書。它也可稱之為「數位化」的計畫。

7.程式。程式規定了如何處理那些重**生的例行問題的標準方法。

8.規則。規則是針對具體場合和具體情況允許或不允許採取某種特定行動的規定。

二、戰略選擇

1.企業可供選擇的戰略型別有許多,包括一體化戰略、加強型戰略、多元化戰略、防禦型戰略等,每種戰略又分成若干戰略,並存在許多變種。藥品銷售公司收購製藥企業屬於後向一體化。

2.在競爭戰略方面,波特提出了三種競爭戰略,分別是總成本領先、差異化和集中化戰略。

(1)總成本領先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的主導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2)差異化戰略。差異化戰略使企業在行業中別具一格,具有獨特性,並且利用有意識形成的差別化,建立起差別競爭優勢,以形成對「入侵者」的行業壁壘,並利用差別化帶來的較高的邊際利潤補償因追求差別化而增加的成本。隨著電冰箱市場逐漸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各冰箱生產廠家在改進產品設計、增加產品功能、改善售後服務以及延長保修期等方面絞盡腦汁,不斷推陳出新。

這種競爭戰略是差異化戰略。

(3)集中化戰略。

集中化戰略是主攻某個特殊的細分市場或某一種特殊的產品。

第六章**與決策

第三節決策的型別

一、例行問題和例外問題

1.例行問題是指那些重複出現的、日常的管理問題。

2.只有那些偶然發生的、新穎的、性質完全清楚、結構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響的問題才屬於例外問題。

二、決策的型別

1.按決策物件的內容分類,有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

2.按對決策評價的準則分類,有最優標準、滿意標準和合理標準;

3.按決策的範圍分類,有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

4.按決策中變數之間的關係分類,有肯定型決策、非肯定型決策和風險型決策;

5.按決策的依據分類,有經驗決策和科學決策;

6.另外還有個人決策和群體決策。

三、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

1.程式化決策是指決策可以程式化到呈現出重複和例行的狀態,可以程式化到制定出一套處理這些決策的固定程式,以致每當它出現時,不需要再進行重複處理。

2.非程式化決策表現為決策的新穎、無結構,具有不尋常影響,處理這類問題沒有靈丹妙藥,因為這類問題在過去尚未發生過,是一種例外問題;或因為其確切的性質和結構尚捉摸不定或很複雜,或因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現裁現做」的方式加以處理。

四、決策有效性的標準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也就形成了三種決策的類別,即最優決策(理性決策)、滿意決策(有限理性決策)和合理決策。

1.最優決策。最優決策的觀點可以追溯到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羅,他認為要取得最優解,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問題清楚明確;

(2)目標單一明確(利潤最大化);

(3)所有方案已知;

(4)偏好清楚、一致、穩定;

(5)沒有成本時間約束。

2.滿意決策。

西蒙提出「滿意」標準。他指出:「所謂『最優』是指在數學模型範圍內的最優決策而言。」以滿意標準衡量決策有效性又被稱為有限理性的決策。

3.合理標準。

美國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提出「合理性」決策標準。

孔茨的合理性決策標準的實質,是強調決策過程各個階段的工作質量最終決定了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而不僅僅在於進行方案抉擇時採用「最優」還是「滿意」的標準。.

管理學原理

基本概念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1.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 2.管理的手段是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和創新 3.管理的本質是協 4.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管理的兩重性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管理的職能包括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 創新五種。按管理層次劃分 1.高層管理人員2.中層管理人員3...

管理學原理

第一篇導論 第一章企業與管理 一 學習目的和要求 能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管理學的研究物件,掌握組織的概念,了解組織的要素及特徵,掌握管理的概念 性質及一般特徵,了解管理的一般內容。了解什麼是管理方 基礎,掌握系統論的要求。二 內容 第一節企業與一般社會經濟組織 現代管理學的研究物件。組織的概念,組織...

管理學原理

第一章組織理論概述 1.1 古典組織理論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 1.1.1馬克思.韋伯官僚制組織模式 理想官僚制的特徵有 分工,權威的等級系統,檔案制度,專業培訓,規章制度,人際關係的非人格化,根據才能選拔人才。1.1.2泰勒科學管理 企業中的勞動生產率。1.1.3法約爾等人的管理原則 吉利克,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