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專題研討記錄

2022-08-01 08:24:01 字數 4608 閱讀 1021

時間:2013、10、16

地點:會議室

參加人員:全體教師

主持人:趙惠青

討論記錄:

趙惠青:今天我們結合教研室教研員外出學習分享,就「基於教科書的課程實施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來進行學習和研討。

我們應該從基於教師自身經驗或教科書的課程實施,走向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即教學目標源於課程標準、評估設計先於教學設計、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以及如何設計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希望教師能夠「像專家一樣」整體地思考標準、教材、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問題。

教學是乙個充滿問題的專業領域,「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應該是該領域的四大核心問題。然而,人們一直以來對「教什麼」和「怎麼教」關注較多,而對「為什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得較少。乙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是沒有把教學置於「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沒有整體地、一致地關注著同樣重要的上述四個問題。

李卿珍:「在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儘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中規定: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也就是說,關注「為什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等問題的「國家課程標準」應該成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即教學應該是基於課程標準的。儘管在教師的日常話語中,課程標準已經代替了教學大綱,但課程標準似乎並沒有給教學實踐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影響。新課程到底倡導什麼樣的「新」教學,教師應該根據什麼來組織和開展教學:

是根據上級或專家規定的「好課」的標準上課,還是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與目標來開展教學;是根據教材按部就班(即「教教材」),還是基於課程標準自主處理教材(即「用教材教」);是模仿別人的「優質課」,還是基於課程標準創造自己的優質課。這些問題還依然存在。更進一步地,關於作為學生應知和能做的「期望列表」——課程標準如何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討論,就更是鮮見了。

一、課程實施的三種取向

(一)基於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

基於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的基本特徵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於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中的課程與教學繫於教師一身。教師成為教育內容的活的載體,教師所具有的經驗成為課程的內容,教師所具有的教育理念左右著課程實施的格局,教師的素養決定著教育教學的質量。

「教什麼」和「怎麼教」都由教師自身有什麼可以教和他所信奉的怎麼教得好的理念所決定。(2)教師在基於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中扮演著神聖的角色。也正因如此,在漫長的教育史上,教師往往被看成是某種神聖的或社會主導性觀念的傳播者。

教師有如牧師,是聖訓的代言人,或者,是統治者聲旨的發布者。(3)在基於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為教師的教育理念和他所擁有的經驗主宰著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學習結果。

(二)基於教科書的課程實施

基於教科書的課程實施的基本特徵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於教科書的課程實施中的「課程」幾乎等於教科書,大家把教科書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把教科書看做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是學科知識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2)教師在基於教科書的課程實施中成為照本宣科的「教書匠」,無論是農村的教師還是城市的教師,無論面對的是怎樣的學生,也無論在什麼樣的學校,「教科書是教材的權威,是教學方案的心臟;沒有教科書就沒有學校,應該教什麼?

如何教?幾乎完全取決於教科書。」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教師對新課程帶來的教材更是持抱怨的心態。

在他們看來,教材改變了,原來他們習慣並熟練了的教學內容都變了,所以給他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並且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3)學生在基於教科書的課程實施中,成為了乙個被不斷灌輸的容器,他們視教科書的內容為定論的知識,學生的學只是圍繞著感知、理解和記誦教科書而展開。長此以往,學生形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批判、反思和意義建構等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很難得到發展。

基於教科書的課程實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教材」。在奧恩斯坦等人看來,「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教科書依然是課程的重點。如果問教師和類似的其他人,在某年級或某地區課程是什麼,他們最普遍的回答會指向教科書。

教科書極大地影響著甚至決定著一門課程的性質和作用,它的這種影響力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經驗和獲得的知識。」教科書的影響如此之大,以及師生對其極強的依賴性,需要我們對基於教科書的課程實施進行必要的反思。

(三)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不是要求所有教師教學標準化,也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像有些教師認為的「課程標準涉及到的內容我就教,課程標準沒有涉及到的內容我就不教」。確切地說,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教師「像專家一樣」整體地思考標準、教材、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並在自己的專業權力範圍內作出正確的課程決定。

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特徵

(一)教學目標源於課程標準

在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中,源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先於教學內容而存在,教師需要根據先定的教學目標處理教學內容。教科書只是用以支援教學的工具或資源之一。

(二)評估設計先於教學設計

在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中,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努力去證明「教到什麼程度」,評估是為了獲得「教到什麼程度」的證據,它代表著學生需要知道的東西,是與目標緊密相聯的。明確學生在結束時能做什麼,最終判斷表現的指標又是什麼,並對學生作出解釋,這是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起點。也就是說,在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中,評估的設計必須先於教學活動的設計。

(三)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

在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中,對表現的評價是根據共同認定的表現標準來判斷特定的表現證據,也就是說,對學生進步和表現質量的判斷必須反映出課程標準所列舉的適當表現的特徵。儘管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因個人偏好產生的差異,但學生總是有理由「會被乙個教師看成好的,也會被另乙個教師看成好的」。

時間:2013、10、27

地點:會議室

參加人員:全體教師

主持人:趙惠青

趙惠青:我們繼續上次的學習交流。

三、如何設計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

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的一般程式,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都有別於傳統的基於教師經驗或教科書的教學。

(一)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一般程式

傳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由以下八個步驟組成:明確內容標準,即「如何分解課程標準中的相關內容使之更加具體、清晰;」選擇評價任務,即「證明學生達到上述標準的最好途徑是什麼」;制定評價標準或開發評分規則,即「用於判斷學生表現的準則是什麼」;設計課程以支援所有的學生做出出色的表現,即「怎樣選擇和紕織內容才能幫助學生在完成評價任務時表現突出」;規劃教學策略以幫助所有的學生完成課程的學習,即「什麼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實施規劃好的教學,即「怎樣實施上述選定的那些方法和策略」;評估學生,即「利用學生表現址據確定上述標準實現程度」;評價並修正整個過程,即「是否需要補充教學,補充什麼」。

(二)基於課程標準編制學年/學期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是以綱要的形式呈現某個學年/學期某門課程的各種課程元素,它是教師對學年/學期課程教學的總體規劃。課程綱要通常回答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範圍與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的方式與安排以及所需的教學條件等問題。

教師如何基於課程標準制定學年/學期課程綱要?首先,需要依據課程標準來確定學年/學期某門課程的目標。這樣,相關的課程標準便得以貫穿學年/學期課程綱要之始終;教師實施學年/學期課程綱要的過程,也就是有計畫、有步驟地落實課程標準的過程。

那麼,如何判定乙個學年/學期課程綱要質量的好壞?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指標來衡量:對所有學生而言,課程綱要中的目標是否來自於課程標準,且都是易於被檢測或證實的;內容選擇與組織、實施方式的選擇是否有利於上述目標的達成;評價方案是否具有準確性與可行性。

其次,基於課程標準制定學年/學期課程綱要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對標準、教材、評價三者的對照分析,獲取三者之間的聯絡,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學年/學期課程綱要。上述工作我們可以借助下面的**來進行。

(三)基於課程標準設計教案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案和傳統教案存在四點顯著差異:一是關於標準的陳述;二是教學目標指明預期的學生表現或成果;三是檢測這些表現或成果的評價活動方案;四是引導這些表現或成果的教學方案。教師在設計基於課程標準的教案時應當不斷追問:

關於這一部分教學內容,課程標準中的關鍵詞是什麼,在學年/學期課程綱要的目標中的地位或作用怎樣,「我」是否理解或清楚地表達了課程標準對學生所提的應知和能做的期望,「我」設計的評價方案能否最好地證明預期的學生應知和能做的期望,學生是否能提供達到或超過標準的作業,「我」該設計怎樣的教學讓學生去證明自己的學習結果。當然,我們不必按照上面的模式按部就班,但它至少表明了一點,我們需要增強標準、教材、教學與評價之間的一致性。

首先,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充分條件是課程標準本身的完善。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課程標準必須具有相當的專業品質,必須是經過深入研究、得到廣泛認同、便於分解操作的權威檔案。就我國而言,由於真正編制國家課程標準尚屬首次,研究的基礎比較薄弱,加上時間比較倉促,相關利益關係人缺乏充分的對話,因此,當前已經出版的各學科課程標準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

可喜的是,國家已經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修訂。

其次,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必要條件是教師具有基於課程標準開展教學的能力。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師作為課程開發者也好,設計者也好,研究者也好,最重要的素養是課程標準的素養,最重要的能力是落實課程標準的能力。

如果不具備上述的充分條件,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就有可能出現「與標準無關」的教學的危險,也有可能導致基於「個人標準」(即人人都有自己理解的課程標準)的教學。如果不具備上述的必要條件,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也就成了一句沒有實際意義的空話。如何提公升教師實施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能力?

一種有效的策略就是在學校層面讓教師在外部的強有力的專業引領下,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關鍵目標的確定、表現標準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實施的策略等進行廣泛的協商,達成最大的共識。這就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

應該說,在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中,教師之間的合作不是一種所期待的工作條件,而應當是教師的一種專業責任。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 教學評價評比活動方案 泗涇中小學分部 一 指導思想 1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深化實施素質教育,紮實開展教學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2 加強校本研訓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加強集體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3 搭建合作共享互動展示的...

基於課程標準教學設計

生 尺子比鉛筆貴多少錢?生 鉛筆比作業本便宜多少錢?學生列式,試著用豎式計算。0.8 0.5 0.3 元 1.2 0.5 0.7 元 0.8 1.2 0.5 0.5 0.3 0.7 師 8 5你得到的3是什麼意思?生 8角減5角得到的3角 師 十分位上的2和5表示什麼意思?生 2角和5角 師 能減嗎...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體例

基於課程標準的初中 高中 教學設計 分類研究及案例分析寫作體例 撰寫說明 分類標準可以是 章 單元 模組 知識板塊 或 課型 模組 章 單元 模組 知識板塊 課型 1 一 本模組課標解讀 撰寫說明 本模組內容功能與價值 學科體系的建構 社會生活應用 學生認知發展 與其他模組的關聯與地位 學生學習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