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葉國燦

2022-08-26 21:03:02 字數 4692 閱讀 7254

一、名詞解釋:

1、 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各級管理者有效地執行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管理職能,優化各種資源配置,整合組織力量,實現組織特定目標的過程。

2、 計畫職能:是指管理者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對工作所進行的籌畫活動,包括分析組織活動的環境和條件、明確組織目標、進行決策和制定行動方案等一系列工作。

3、 組織職能:是指管理者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建立與協調組織結構的工作過程。

4、 領導職能:是指管理者指揮、激勵下級,以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行為。

5、 控制職能:是指管理者為保證實際工作與目標一致而進行的活動。

6、 例外原則:就是高層主管人員為了減輕處理紛繁事物的負擔,把處理一般日常事務的權力授予下級管理人員,高層主管人員只保留對例外事項的決策和監督權。

7、 權力:就是乙個人在被他人反對的情況下仍然具有的某種左右他人行為的能力。

8、 統治:是一種特殊的權力施用關係,它是通過具有特殊含義的命令而使一部分人服從的可能性。

9、 「五力」模型:潛在加入者的威脅、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替代品生產者的威脅、**者的討價還價能力及現有競爭者的抗衡。

10、價值鏈:是一套分析優勢**的基本工具。它可將企業的各種活動以價值傳遞的方式分解開來,藉以了解企業的成本特性,以及現有的與潛在的差異化**。

11、系統:就是處於一定環境之中的若干相互區別又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單元或要素,為達到整體目標而有機組合起來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體。

12、物質資源:是指納入人類管理活動的一切勞動物件和勞動資料。

13、資訊:是系統確定程度的標記,是帶給管理者新內容、新知識的訊息。

14、管理過程:以計畫為起點,經過組織、控制,以實現計畫規定的目標位歸宿。

15、物質動力:是指以人們對物質利益的需求為基礎,對管理物件的行為加以引導和調控。

16、精神動力:既包括信仰、精神鼓勵,也包括日常思想工作。

17、區域性彈性:就是任何一類管理必須在一系列管理環節上保持可以調節的彈性,特別在重要的關鍵環節上要保持足夠的餘地。

18、整體彈性:即整個管理系統的可塑性或適應能力。

19、反饋:就是由控制系統把資訊輸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結果返送回來,並對資訊的再輸出產生影響,起到控制作用,以達到預定的目的。

20、**:是指對未來環境所作出的估計。它以過去為基礎推測未來,以昨天為依據估算今後,以已知預計未知。

21、戰略計畫:是由高層次管理者制定的,是關於組織活動長遠發展方向、基本目的的計畫,其內容不追求具體、明確。只規定總的發展方向、基本策略和具有指導性的政策、方針。

22、戰術計畫:由組織的中低層管理者制定,是關於組織活動如何具體運作的計畫。

23、組織的綜合計畫:是對業務經營過程中各方面活動所作的全面規劃和安排。

24、專業性計畫: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職能工作所作的計畫,它通常是綜合性計畫某一方面內容的細化。

25、針對例行活動的計畫被稱為程式性計畫。過去從未出現且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程式,與此相應的計畫被稱為非程式性計畫。

26、彈性預演算法(可變預演算法):即是編制預算時,針對計畫期內業務量可能發生的變動,編制出一套能適應多種業務量費用的預算,以便分別反映在各種業務量情況下所應開支的費用水平。

27、目標管理:就是指組織在一定時期內,通過圍繞已確定的總目標,經過上下級協商,分別制定目標和保證措施,明確規定相應的職責範圍,並把目標完成情況作為部門和個人考核依據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

28、戰略管理:是組織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在充分分析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根據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確定組織目標,保證目標落實並最終得以實現的乙個動態過程。

29、經營範圍:是指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領域。資源配置:

是指企業過去和目前資源與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競爭優勢:是指企業通過資源配置的模式與經營範圍的決策,在市場上所形成的與其競爭對手不同的競爭地位。

協同作用:是指企業從資源配置和經營範圍的決策中所能獲得的綜合效果。

30、目標市場:就是企業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從滿足現實或潛在的目標顧客的需求出發,依據企業自身經營條件而為自己選定的乙個或為數很少的特定市場。簡單的說,目標市場就是指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消費物件。

31、市場細分:是將乙個多樣化的市場劃分為不同的、小規模的細分市場,具有相似特徵的顧客群被歸類於同一細分市場。

32、基本戰略:是指無論在什麼行業或什麼企業都需要選擇並採用的戰略。

33、成本領先戰略:也成低成本戰略,是指企業通過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並保持低成本地位,以低廉優勢取勝的戰略。差異化戰略:

是指企業使自己經營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與競爭對手相比具有某些特色而取得競爭優勢的戰略。集中化戰略:又稱目標集聚戰略或專一化戰略,它是企業或戰略經營單位為了滿足特定消費群體的特殊需要,通過集中力量於有限的地區市場或產品的某種用途,建立競爭優勢和地區市場的戰略。

34、集約化成長戰略:是指企業在現有生產範圍內充分利用產品和市場方面的潛力,以快於過去的增長速度來求得成長和發展的戰略。

35、市場滲透戰略:是以現有的產品在現有的市場範圍內通過更大的營銷努力提高市場份額的戰略。市場開發戰略:

是集約化成長戰略在市場範圍內的擴充套件。它是將現有產品或服務打入新地區的市場戰略。產品開發戰略:

是企業在現有市場上通過改造現有產品(服務)或開發新產品(服務)而增加銷售額的戰略,是集約化成長戰略在產品上的擴充套件。產品多樣化戰略:是一種以不同產品滿足不同市場需要,求得產品市場綜合發展的戰略。

36、決策:是指為實現一定目標,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選擇乙個較佳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經營決策:

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經營目標或解決新遇到的重大問題,在充分考慮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擬定出若干可行方案,然後從中作出具有判斷性的選擇,確定乙個較佳方案的過程。

37、確定型決策:是指每個方案所需的條件都是已知的,並能預先準確獲知其必然結果,其最基本的特徵是事件的各種自然狀態是完全肯定而且明確的。

38、直觀判斷法:是指從已有的定量分析資料中,憑經驗和直覺選擇有利方案的方法。盈虧平衡分析:

又稱損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重要內容,這種方法是依據與決策方案相關的產品產銷量、成本、利潤之間的相互關係,來分徐判斷方案對企業盈虧發生的影響,從而評價和選擇決策方案。

39、成本性態:又稱成本習性,是指在業務量變動的情況下,某一類成本的變化性態。

40、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隨業務量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業務量變化時,一定期間內的成本總額不受業務量變化影響的成本。

41、盈虧平衡點: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處的一種「收支平衡,不盈不虧」的狀態。

42、風險型決策又稱隨機型決策,是指每一備選方案的執行,都會出現幾種不同的情況,各種情況的出現都有一定的概率,這時的決策就存在著風險。

43、決策樹分析法:是指將構成決策方案的有關因素以樹狀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並據以分析和選擇決策方案的一種系統分析法。

44、非確定型決策:只知道每個備選方案都存在著兩種以上不可控的狀態,但無法測算出它們發生的概率,或只能以主管概率判斷。

45、激勵:是通過鼓勵組織成員,激發其潛在的工作動機並盡可能使之得到充分發揮和維持,從而更好地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

46、生理需要是指人類生存所必須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人對身體、經濟等方面的安全可靠、不受威脅的需要。社交需要是指人對友誼、愛情、隸屬關係等的需要,屬於人的社會性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對理解、尊重、賞識、榮譽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人對自我完善,提公升自身價值,不受外界干擾地充分發揮自我潛能,「成為其所想成為的人」的需要。

47、挫折:是指人的動機因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干擾,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轉化為相應的行為,從而無法實現預定目標時的情緒狀態和內心體驗。

48、控制:就是指為了實現組織目標,以計畫為標準,由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行為活動進行檢查、監督、調整等管理活動的過程。

49、預先控制:是在組織活動開始之前進行的控制,是整個組織活動過程的開始點。過程控制:

是指組織活動開始以後對正在進行的活動給予指導與監督,以保證活動按規定的政策程式和方法進行。事後控制:是指在組織活動已經結束以後,對整個週期資源利用情況及其執行結果進行總結。

50、控制標準、偏差資訊和矯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項基本要素。控制標準:是預定的工作標準或計畫標準,是檢查和衡量實際工作的依據。

偏差資訊:是實際工作情況或結果與控制標準或計畫要求之間產生偏離的資訊。矯正措施:

是根據偏差資訊,作出調整決策,並付諸實施的。

51、適時控制:是指控制系統應該及時提供資訊,迅速作出管理上的反應。適度控制:

是指控制的範圍、程度和頻度要恰當好處。客觀控制:是指控制系統必須是客觀的、精確的。

彈性控制:是指控制體系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以應對環境的變化。

52、預算:是以財務術語或者以非財務術語來表明組織的預期成果,它是用數字編制的反映組織在未來某乙個時期的綜合計畫。

53、收支預算:是指組織在預算期內以貨幣單位表示的收入和經營費用支出的計畫預算。實物預算:

是一種以實物單位來表示的預算,是貨幣量收支預算的重要補充。負債預算:是指考慮一定時期的資產、債務和資本等賬戶的情況,設計籌資方式、途徑和數量以及還款時間、方式和能力,防止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保持財務收支的平衡。

54、財務審計:是以財務活動為中心內容,以檢查並核實賬目、憑證、財務、債務以及結算關係等客觀事物為手段,以判斷財務報表中所列出的綜合的會計事項是否正確無誤,報表本身是否可以信賴為目的的控制方法。管理審計:

是檢查乙個單位或部門管理工作的好壞,評價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組織及利用的有效性。

56、財務報表:是用於反映組織運營的期末財務狀況和計畫期內的運營成果的數字表。財務報表分析:

就是以財務報表為依據來判斷企業經營的好壞,並分析企業經營的優劣性。包括利潤率分析、流動性分析和生產率分析。

《管理學原理》學習

第一篇緒論 一管理與管理學 1 管理 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 組織 人員配備 領導 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2 管理的基本特徵 1.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 2.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務 職能與層次 3 管理的任務 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

管理學原理

基本概念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1.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 2.管理的手段是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和創新 3.管理的本質是協 4.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管理的兩重性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管理的職能包括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 創新五種。按管理層次劃分 1.高層管理人員2.中層管理人員3...

管理學教案

第一講 管理及其理論發展 一 管理的定義 望文生義 管 管轄 管治 處理 理 理事 理人 理財 對一定範圍的人員和事物等進行安排和處理。關於管理的定義,至今仍未得到公認和統一 中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不同的解釋。美 赫伯特 a 西蒙 管理就是決策 美 小詹姆斯 h 唐納利 管理就是由乙個或者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