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學習

2021-03-03 23:32:38 字數 5437 閱讀 5840

第一篇緒論

一管理與管理學

1、管理: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徵:

1.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 2.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務、職能與層次

3、管理的任務:

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這一環境中工作的人們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支出,實現既定的目標。

4、管理的基本職能:

1.計畫 2.組織 3.人員配備 4.領導 5.控制

5、掌握管理兩重性(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的重要意義:

1.認真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更好的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學習引進國外有益的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

3.結合實際,隨機制宜的學習運用。

6、管理學:是一門系統的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

7、管理學的特點:1.一般性 2.多科性 3.歷史性 4.實踐性

8、管理學研究的內容與範圍(三個層次或側重點):

1.根據管理活動總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進行的,其研究內容分為:生產力方面、生產關係方面、深層建築。

2.從歷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實踐、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論的形成與演變過程。

3.從管理者的基本職能或工作出發,研究管理活動的原理、規律和方法。

9、為什麼要學習、研究管理學:

1.管理的重要性決定了學習、研究管理學的必要性。

2.學習、研究管理學是培養管理人員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學習、研究管理學是未來的需要。

10、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方法:

1.唯物辯證法 2.系統方法 3.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

11、系統: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乙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

12、系統的特性:

1.整體性 2.目的性 3.開放性

4.交換性 5.相互依賴性 6.控制性

13、系統的觀點:

1.整體觀點 2.「開放性」與「封閉性」

3.封閉則消亡的觀點 4.模糊分界的觀點

5.保持「體內動態平衡」的觀點 6.資訊反饋觀點

7.分級觀點 8.不斷分化和完善的觀點

9.等效觀點

二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

1、管理學形成與發展的六個階段:

1.古典管理理論 2.人際關係學說和行為科學理論

3.管理理論叢林 4.戰略管理

5.全面質量管理 6.學習型組織管理

2、泰羅—科學管理理論要點:

1.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2.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配備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並使作業環境標準化。

4.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

5.工人和雇主雙方都必須來一次「心理革命」。

6.把計畫職能同執行職能分開,變原來的經驗工作方法為科學工作方法。

7.實行職能工長制。

8.在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

3、法約爾管理過程理論中管理的十四原則:

1.分工 2.職權與職責 3.紀律

4.統一指揮 5.統一領導 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7.個人報酬 8.集中化 9.等級鏈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穩定

13.首創精神 14.集體精神

4、韋伯理想行政組織體系—三種權力型別:

1.理性—合法的權力 2.傳統的權力 3.超凡的權力

5、韋伯—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的特點:

1.明確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級體系 3.人員的考評和教育

4.職業管理人員 5.遵守規則和紀律 6.組織中人員之間的關係

6、梅奧—霍桑試驗的結論:

1.職工是「社會人」 2.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3.新型的領導能力在於提高職工的滿意度 4.存在著霍桑效應

7、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範圍:

1.個體行為 2.團體行為 3.組織行為

8、3c環境—企業外部環境的主要特徵:

1.變化 2.顧客 3.競爭

9、戰略管理的特點:

1.系統性 2.長遠預期性 3.對外抗爭性 4.靈活應變性

10、全面質量管理:乙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

11、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2.領導作用 3.全員參與

4.過程方法 5.管理的系統方法 6.持續改進

7.基於實事的管理 8.與供方互利的關係

12、卓越績效標準的核心價值觀:

1.領導作用 2.以顧客為導向 3.有組織的和個人的學習

4.尊重員工和合作夥伴 5.靈敏性 6.關注未來

7.管理創新 8.基於事實的管理 9.公共責任與公民義務

10.重在結果和創造價值 11.系統觀點

三管理環境、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

1、一般環境因素:

1.經濟環境 2.政治和法律環境 3.社會文化環境

4.科技環境 5.全球化環境

2、具體環境因素:

1.顧客 2.**商 3.競爭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組織環境的型別:

1.簡單和穩定的環境 2.複雜和穩定的環境

3.簡單和動態的環境 4.複雜和動態的環境

4、社會責任:是指組織在遵守、維護和改善社會秩序、保護增加社會福利等方面所承擔的職責和義務。

5、管理道德:組織的管理者做出決策或採取行動所依據的準則。

第二篇計畫工作

四計畫工作概述

1、計畫工作:即制定計畫,就是根據組織內外部的實際情況,權衡客觀需要和主觀可能,通過科學的**,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組織所要達到的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5w1h:做什麼、為什麼做、何時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計畫工作的基本特徵:

1.目的性 2.主導性 3.普遍性 4.經濟性

4、計畫工作的意義:

1.彌補不肯定性和變化帶來的問題

2.有利於管理人員把注意力集中於目標

3.有利於更經濟的進行管理

4.有利於控制

5、計畫按表現形式分類:

1.目的或使命 2.目標 3.戰略 4.政策 5.程式 6.規則

7.規劃 8.預算

6、計畫工作的程式:

1.估量機會 2.確定目標 3.確定前提條件

4.確定可供選擇的方案 5.評價各種方案 6.選擇方案

7.制訂派生計畫 8.用預算形式使計畫數位化

7、計畫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許諾原理 3.靈活性原理 4.改變航道原理

8、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計畫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對達到目標起限制性和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準確、客觀的選擇可行性方案。

9、許諾原理:是指任何一項計畫都是對完成某項工作所做出的許諾,許諾越大,所需的時間越長,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小。

10、靈活性原理:是指計畫工作中體現的靈活性越大,則由於未來意外事件引起的損失就越小。

11、改變航道原理:是指計畫工作為將來承諾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檢查現狀和預期前景,以及為實現目標而重新制訂計畫就越重要。

五目標與戰略

1、目標:是根據組織的使命而提出的組織在一定時期內所要達到的預期成果。

2、目標的**art特性:

目標一定要具體明確;可以度量或測量;可以實現;目標之間相互關聯;時間限定。

3、目標的性質:

1.目標可分為突破性目標和控制性目標 2.目標的縱向性(即目標是分層次的)

3.目標的網路化 4.目標的多樣性

5.目標的時間性 6.目標的可考核性

4、目標的作用:

1.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2.激勵作用 3.凝聚作用

4.是考核管理人員和員工績效的客觀標準

5、目標管理:是讓組織的管理人員和員工親自參加目標的制定,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並努力完成目標的一種管理制度或方法。

6、目標管理的特點: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標體系 2.組織實施 3.檢查和評價

7、目標管理的侷限性:

1.對目標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傳的不夠

2.沒有把指導方針向擬定目標的管理人員講清楚

3.目標難以確定 4.目標一般是短期的 5.不靈活的危險

8、企業核心能力:是指競爭對手無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9、企業核心能力表現在:

1.具有建立電子商務網路和系統的機能 2.迅速把新產品投入市場的能力

3.更好的售後服務能力 4.生產製造高質量產品的技能

5.開發產品特性方面的創新能力 6.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映

7.準確迅速滿足顧客訂單的系統 8.整合各種技術創新產品的技能

10、使命:是社會對該組織的基本要求,各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都應當有乙個使命。

11、戰略:是為了回答使命和目標而對發展方向、行動方針以及資源配置等提出的總體規劃。

12、政策:是組織在決策或處理問題時用來指導和溝通思想與行動的方針和明文規定。

13、三種競爭戰略:

1.總成本領先戰略:主導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2.差異化戰略:使企業在行業中別具一格,具有獨創性,並利用差別化建立競爭優勢。

3.集中化戰略:主攻某個特殊的細分市場或某種特殊的產品。

六**與決策

1、計畫工作的前提條件:

是指計畫在實施工程中預期的內外部環境。它包括經濟的、技術的、社會的、政治的、和文化道德等外界環境因素,企業的現有生產技術條件等內部因素。

2、**:指對未來環境所做出的估計。

3、**的作用:

1.幫助我們認識和控制未來的不確定性

2.使計畫的預期目標同可能變化的周圍環境與經濟條件保持一致

3.事先了解計畫實施後可能產生的結果

4、**的步驟:

1.提出課題和任務 2.調查、蒐集和整理資料 3.建立**模型

4.確定**方法 5.評定**結果 6.將**結果交付決策

5、決策:是決策者經過各種考慮和比較之後,對應當做怎麼和應當怎麼做所作的決定。

6、決策的地位和作用:

1.決策是管理的基礎 2.決策是各級各類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7、正確決策的特徵:

1.有明確而具體的決策目標 2.以了解和掌握資訊為基礎

3.有兩個以上的備選方案 4.對控制的方案進行綜合分析評估

5.追求最可能的優化效應

8、例行問題和例外問題:

1.例行問題:是重複出現的、日常的管理問題。

2.例外問題:是偶然發生的,新穎的,性質完全清楚、結構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響的問題。

9、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

1.程式化決策是指決策可以程式化到呈現出重複和例行的狀態,可以制定出一套處理這些決策的固定程式。

2.非程式化決策表現為決策的新穎、無結構,具有不尋常影響,處理這類問題沒有固定方法。

10、決策有效性的標準(三種決策類別):

1.最優決策(理性決策) 2.滿意決策(有限理性決策)

《管理學原理》學習指導

2006年2月董玉芳 本課程主要為學生講授關於管理學的基本理論 原則 方法和實踐,以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現代管理理論素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管理學的知識體系,能綜合運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其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績效。為了使同學們的學習能夠按...

管理學原理

基本概念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1.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 2.管理的手段是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和創新 3.管理的本質是協 4.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管理的兩重性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管理的職能包括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 創新五種。按管理層次劃分 1.高層管理人員2.中層管理人員3...

管理學原理

第一篇導論 第一章企業與管理 一 學習目的和要求 能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管理學的研究物件,掌握組織的概念,了解組織的要素及特徵,掌握管理的概念 性質及一般特徵,了解管理的一般內容。了解什麼是管理方 基礎,掌握系統論的要求。二 內容 第一節企業與一般社會經濟組織 現代管理學的研究物件。組織的概念,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