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2022-08-22 22:45:04 字數 1540 閱讀 5660

適用專業:非計算機專業課程類別:公共基礎課程

開設時間:一年級學時:80

一、課程性質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它擔負了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和資訊素質形成的任務。本課程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在windows下使用計算機進行檔案管理、字表處理、資料處理、演示文稿製作和internet應用的能力。它是全院各專業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公共課程,是學習《辦公自動化》、《攝影攝像》、《cad設計》、《會計電算化》等課程的基礎。

二、課程目標

計算機應用技能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實用技能之一。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文件的編輯、資料庫統計、網上資訊的搜尋和資源利用,以及幻燈片製作基礎等基本計算機操作技能。課程教學目標如下:

(一) 知識目標:

1、理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2、了解作業系統的基本功能,熟練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

3、熟練掌握一種中文錄入方法。

4、熟練掌握使用文字處理軟體word進行**處理的方法。

5、熟練掌握使用電子**軟體excel進行資料處理的方法。

6、熟練掌握使用軟體powerpoint進行建立、編輯演示文稿的方法。

7、理解計算機網路及網際網路(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8、熟練掌握網際網路(internet)基本操作。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培養並加強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意識,相互協作解決問題的意識;

四、課程內容與標準

五、教學實施

(一)教材選用

選購教材的原則:選擇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要求與大綱吻合好,操作步驟詳細,採用案例組織教學內容的教材。建議選購教材與上機指導用書。

(二)教學方法

1、打破傳統的「理論課+實驗課」教學模式,不再區分理論課和實驗課,將講和練有機結合,將教學全部安排在機房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要提倡「精講多練」和「邊講邊練」的教學模式,突出基本知識的掌握,著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分析、解決各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資料、獲取資訊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資訊時代創新人才必需的資訊素養和資訊能力。

2、探索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要獲取相應計算機應用能力證書,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操作。

3、推廣案例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應深入了解授課專業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盡可能使用專業教學中的素材開發教學案例。

六、考核方式與標準

(一)成績由理論成績、平時成績和實習成績組成,期末考試採取閉卷考試形式。

(二)注重平時成績、考試和實踐相結合。

(三)參考比例平時(20%)+實習(20%)+考試(60%)

七、其它說明

本課程建議學時為80學時,在具體執行時,可根據實際學時,調整學時安排,如學時不夠,可將部分實訓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內容,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如學時有餘,可增加綜合實訓增加實訓課時。

編寫:審核:

景區開發與管理教研室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標準 五年制大專 課程基本資訊 一 課程性質 計算機應用基礎 是全專業學生在入學一年級 二年級兩學年的公共必修課。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是培養新型人才的乙個重要環節,也是為適應社會資訊化發展要求 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前提。它屬於國家教委提出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三個層次課程體系中的第一層次,...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一 概述 一 課程性質 計算機基礎是本校所有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同時也是一門知識性 技能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務是 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形成一定...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三 學時分配 課程教學總課時為64學時,講授與實踐操作分別為32和32學時,旨在強調應用性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具體如下表 四 教學內容與要求 一 理論教學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主要教學內容 1.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 2.計算機的特點 分類與應用領域 3.計算機中的資訊表示 數制與編碼 4.微型計算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