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2021-03-04 00:40:25 字數 2963 閱讀 4067

制訂人: 王鵬亮審核人審定

一、課程概述

1.制訂依據

本課程標準依據三年制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及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要求而制訂,用於指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與課程建設、輔導學生計算機一級考試。

2.課程性質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的使用已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已成為人們職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適應於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計算機應用基礎》已成為高等學校各專業的一門公共課程。本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在資訊社會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使用方法,熟練使用office辦公軟體,具備在計算機的單機和網路操作環境中使用能力,並對計算機安全維護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文化、熟悉計算機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能夠對計算機作業系統的進行簡單的安全維護;熟悉windows 7、word 2010、excel 2010的基本功能並掌握其基本操作技巧;初步掌握應用powerpoint2010製作簡單的課件和賀卡,並對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具備初步計算機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辦公自動化》、《vb》、《flash動畫製作》等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本課程教學模式建議理實一體.總課時數為60,其中理論課時數為25,實踐課時數為33,考試課時為2。

3.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關係(見表1)

見表1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關係

二、設計思路

本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從現代辦公應用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以現代辦公應用為主線,用專案引導、任務驅動的方式,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知識構架」 →「解決問題」→「總結提高」五部曲展開。在巨集觀教學設計上突破以知識點的層次遞進為體系的傳統模式,而是將職業工作過程系統化,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按照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培養學生規範、高效率、高質量地應用辦公軟體能力。

每個專案的學習以「做」為中心,教和學都圍繞著做,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做到「教、學、做」一體化,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校內實訓基地,採取教學交替、演示與講授結合等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

教學效果評價採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評價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

三、 課程目標

通過案例驅動式的專案模組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與創新意識,使學生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學習計算機方面的課打下紮實的基礎。具體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⑴理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⑵了解作業系統的基本功能,熟練掌握windows xp的使用方法和屬性設定方法。

⑶熟練掌握一種中文錄入方法。

⑷熟練掌握使用文字處理軟體word進行**編排的方法。

⑸熟練掌握使用電子**軟體excel進行資料處理的方法。

⑹熟練掌握使用軟體powerpoint進行建立、編輯演示文稿的方法。

⑺理解計算機網路及網際網路(inter***)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⑻熟練掌握用網際網路(inter***)搜尋網路資源和享用網路資源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上機實踐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並加強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意識,培養相互協作解決問題的意識。

四、課程內容與標準要求

1、教學內容與建議學時(見表2)

表2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建議學時

2、課程教學設計(見表3)

表3 ***課程教學設計

五、實施建議

1教學實施

(1)教材選用

選購教材的原則:以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為標準,按照考試大綱要求選購課本。要求操作步驟詳細,採用模組化組織教學內容,提供專案讓學生訓練的教材。

選購教材:張彥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教程》。

(2)教學方法

①「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理論課+實訓課」教學模式,不再區分理論課和實訓課,將教學全部安排在機房進行,把講和練有機結合起來,便於學生學習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要提倡「精講多練」和「邊講邊練」的教學形式,突出基本知識的掌握,著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分析、解決各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資料、獲取資訊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資訊時代創新人才必需的資訊素養和資訊能力。

②任務驅動及推廣案例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應深入了解授課專業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盡可能使用專業教學中的素材開發教學案例提出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問題讓學生解決。

2考核方式

考核分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其中過程性考核佔40%,終結性考核佔60%。

(1)過程性考核(40%)

①平時成績(10%):學習態度及考勤(5%)、課堂提問(5%),培養職業道德和素養。

②實訓作業(30%),培養學生專案完成能力和文件的排版能力。

(2)終結性考核的內容與要求(60%)

終結性考核內容主要是辦公軟體的使用,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相應的專案。採取上機考試方式,於課程結束前進行考核。

具體考核內容分配見表4

表4 考核評價表

3 教學建議

(1)教學設計的宗旨:緊緊圍繞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學到實用技能、提高職業能力為出發點,注重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和處理複雜辦公事務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情感交流、教書育人、工學結合,並實施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

(2)採用專案驅動教學法:使用以實際需求為題材製作的各種經典案例,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知識構架」 →「解決問題」→「總結提高」五部曲展開,採用專案引導、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全部教學過程。

(3)採用多種方法的組合教學手段:全部教學在電腦機房上課,理論教學和實訓操作相結合。授課採用投影+課件、網路+交流討論,以及邊講、邊看、邊做、邊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做到「教、學、做」一體化,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標準 五年制大專 課程基本資訊 一 課程性質 計算機應用基礎 是全專業學生在入學一年級 二年級兩學年的公共必修課。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是培養新型人才的乙個重要環節,也是為適應社會資訊化發展要求 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前提。它屬於國家教委提出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三個層次課程體系中的第一層次,...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一 概述 一 課程性質 計算機基礎是本校所有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同時也是一門知識性 技能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務是 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形成一定...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三 學時分配 課程教學總課時為64學時,講授與實踐操作分別為32和32學時,旨在強調應用性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具體如下表 四 教學內容與要求 一 理論教學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主要教學內容 1.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 2.計算機的特點 分類與應用領域 3.計算機中的資訊表示 數制與編碼 4.微型計算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