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標準

2022-02-27 07:41:57 字數 3338 閱讀 9006

課程編碼:

開設時間:第2學期

課時數:4*18=72

一、課程性質

《計算機網路基礎》是計算機網路專業和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承擔著培養計算機網路技術、網路管理領域核心職業能力的重要任務。本課程以計算機網路的原理、結構和建設為主線,結合相關例項,首先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概況、資料通訊原理、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常用的網路裝置,說明了區域網技術和常用的組網方法。然後介紹了internet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詳細講解了如何實現internet網路服務。

最後,簡要介紹了網路管理和安全方面的知識。

本課程以能夠搭建和管理乙個中小型區域網路為最終目標,教學內容分為理論基礎知識部分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理論部分是在學生掌握必備的網路基礎知識基礎上,再學習區域網的規劃、製作網線及測試分析網路連通性的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主要由任課教師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及學生課堂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法」、「計畫、設計、實施、檢查和評估」五步法進行教學,採用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教學,每個學習小組共同承擔網路應用伺服器的架構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最後通過乙個功能全面、綜合性較強的計算機網路組建專案的實施,使學生具備簡單計算機網路的組建與管理的能力。

本課程任務是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真實的區域網為實習實訓專案,將實習實訓、專案結合起來,強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的應用,積極引導學生自學,使學生能夠掌握企業或區域網的組建、企業應用伺服器的配置與管理等相關技術和職業技能,達到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等技術專門人才所必需具備的網路管理與維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使學生理解網路管理與維護的內涵,及時了解網路技術新的發展趨勢,為就業和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體化課程描述:

二、培養目標

1.專業能力

(1)懂得計算機網路的基礎概念和專業術語,對資源共享和資料通訊加深理解;

(2)掌握網路的工作原理、體系結構、分層協議、網路互連等;

(3)了解常用網路互連裝置的功能和工作方式;

(4)了解相關的網路作業系統的安裝和設定;

(5)能通過常用網路裝置進行簡單的組網;

(6)能對常見網路故障進行排錯;

(7)了解網路安全知識。

2.方法能力

(1)自主學習的能力;

(2)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自我控制與管理的能力;

(4)交際和溝通的能力。

3.社會能力

(1)很強的團隊協作精神;

(2)吃苦耐勞,勇於創新;

(3)責任心強,愛崗敬業;

(4)獨立性強,自強不息;

(5)誠信可靠、良好的職業道德;

(6)必備的人文素養和健康的身心。

三、與前後課程的聯絡

1、與前續課程的聯絡

本課程與前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完成對接,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的相關基礎知識後,為本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與後續課程的關係

該課程在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中的位置如圖1所示。由圖1可看出,本課程屬於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的任務是介紹現行的、較成熟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 「網路程式設計」、「**設計與網頁製作」、「網路裝置」、「網路安全」等後續課程,培養自己成為網路管理員、網路工程師打下紮實的基礎。

圖 1四、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該課程是一門既包含網路基礎理論又包括實際操作技能,是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按照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因此在進行教學內容規劃設計過程中,既要包含典型網路最基本的理論和技術,更要突出實用操作技術的實訓和講解,同時穿插實用案例,體現理論與實用的密切結合。

按照「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工作任務模組出發,分析對應的專業能力結構、教學要求,共設計本課程教學總學時72學時,其中授課60學時,案例實訓12學時,教學內容課時數的具體分配詳見表1《教學課時分配表》。

表1 教學課時分配表

五、學習資源的選用

1、教材選取的原則

本課程所對應的教材應按照以「實境訓教」、「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按照「職業領域」分析「學習領域」,在教材中正確定位技能目標,做到突出重點,強化專業技能與職業能力的培養。教材應適應後續課程及本專業各相關課程的需要;應深入淺出,概念講解透徹,習題涉及面廣,並應配有相應例項,適應中高階學生學習,以任務課題為載體的任務驅動型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材。

使用教材《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教程》,該教材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2、推薦教材

(1)周鴻旋.《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大連理工出版社,2009.2

(2)李雲峰,李婷.《計算機網路技術教程》. 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2

(3)付建民. 《計算機網路技術》(第二版). 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4-1

(4)劉前.《計算機網路技術》. 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1-1

3、參考的教學資源

(1)張基溫.《計算機網路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1

(2)晉玉星.《計算機網路技術》.科學出版社,2012-2-1

(3)王群.《計算機網路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1

(4)謝昌榮.《計算機網路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3-1

(5)任午令,潘雲,許祥.《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8-1

課題或學習任務授課計畫、參考資料、專案計畫說明書、專案設計說明書、專案實施報告、專案檢查單、專案評價表、教學課件、學習報告書等。

4、學習**

六、教師要求

1、具備計算機網路專業教育教學背景

2、具備熟練操作對常見網路裝置的安裝、除錯和維護的能力

3、具備豐富的網路課程教學經驗

4、具備很強的課堂掌控能力與先進靈活的教法

5、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

6、具備計算機網路的組建與管理的能力

七、學習場地、設施要求

建議配備充足的教學裝置,模擬實驗、實訓所使用的計算機配置不能太低。良好的實踐條件為教學質量提供了大力支援和保障。經過這些實踐環節,學生受到很好的實踐鍛鍊,為課程講授起到了很好的支援和促進作用。

在配置組建區域網時,需要在具有一定硬體裝置的網路實訓室進行。學習場地及實施的具體要求見表2。

表2 學習場地、設施要求

八、考核方式與標準

1.考核方式多元化

(1)課程考核內容多元化:加強過程和現場考核,考核學習態度、操作態度、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基本技能、職業道德、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將考核重點放在對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綜合評價上。

(2)課程評價方式多元化: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筆試、操作、專案產品、答辯相結合,開卷、閉卷相結合,校內評價與企業、社會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

(3)學習任務考核表:分單一專案和綜合專案考核表,見表3和表4

表3 課題或學習任務考核表

表4 綜合任務學習考核表

表5 任務成績分配比

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標準

一 概述 一 課程性質 1 授課物件 高等職業教育層次學生。2.參考課時 72課時,理論教學課50時,實踐教學22課時。3 課程性質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是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它的任務是介紹現行的 較成熟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本理論 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 tcp ip協議 j...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適用專業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 1 前言 1.1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操緊密聯絡的課程。本課程的前導課程是 作業系統 後續課程是 網路裝置配置與管理 等課程。1.2設計思路 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就業為導向...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課程標準

現代教育技術專業 資訊科技系 2014年月日 第一部分概述 一 課程 二 課程名稱 計算機網路基礎 三 課程性質 計算機網路基礎 是現教專業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 理論 實踐課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及組成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的新概念 名詞及術語 了解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