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說課材料

2022-08-11 01:00:04 字數 1572 閱讀 4985

樺甸市新華小學孟奕延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悅心情。

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為擴充了的一段體結構。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採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奏上作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盡情地抒發了對美麗的家鄉的讚美之情。

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後重複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讚美。

1、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萬馬奔騰》和《我是草原小牧民》來感受**旋律的特點。

(2)、認識蒙古族樂器「馬頭琴」,並能夠聽辨其音色。能夠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聽、唱、舞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中能夠喜歡蒙古族**。

(三)重難點確定及分析:

教學重點:

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舞蹈。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學難點:

掌握附點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節奏,能為歌曲編創不同的動作。

二、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遵循直觀性、啟發性原則,利用多**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重點採用欣賞引入、聽唱法、情境教學法、體驗創新法等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重視學生的**實踐,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讓學生感受美的同時,表現美。

三、教學流程:

因為我所講的是小學三年級的**課,學生特別的活躍,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1、欣賞《萬馬奔騰》

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就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讓學生談感受。這部分學生可以隨意的說,怎麼想就怎麼說。在復聽的過程中我把《萬馬奔騰》的**進行**讓學生邊聽邊看感受**所表達的萬馬奔騰、嘶鳴的場面。

通過欣賞《萬馬奔騰》的**來引進蒙古族的民族樂器馬頭琴,並滲透馬頭琴的相關知識,如:介紹馬頭琴的外形、音色、馬頭琴的傳說故事,來吸引學生對蒙古族的文化產生興趣。接下來引入歌曲教學《我是草原小牧民》。

2、歌曲教學《我是草原小牧民》

在歌曲教學的這部分我也是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兩遍歌曲,讓學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再帶領學生讀兩遍歌詞,讓學生在熟悉歌詞的同時對歌曲的節奏進一步了解,接著出示學生掌握不准的節奏型,帶領學生進行節奏訓練進一步解決難點。

老師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了解學生**掌握的不好,並針對學生唱的不準確的地方進行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老師首先進行範唱,讓學生把自己演唱的跟老師演唱的進行對比,找不同。讓學生自己先發現,學生改進的才能快一些。

在學生掌握歌曲後進行拓展練習,通過課件讓學生對蒙古族有乙個初步的了解。並欣賞一段蒙古族的《筷子舞》讓學生對筷子舞先進行一下了解,對下一步進行鋪墊。老師為學生展示一段筷子舞,讓學生喜歡並加入到舞蹈中來。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師充分的運用多**、**資源將資訊科技手段與**學科有效的整合,不僅讓學生開闊了眼界,而且使學生在聽、唱、跳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

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 我是草原小牧民 的教學,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 體驗 想象 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 挖掘潛力 釋放情感 體驗成功。一 關注學生及其情感 本節課...

報紙魚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二

視屏總時間 報紙魚約23分鐘 我是草原小牧民約34分鐘 ppt課件 本節課無課件 幼兒園大班藝術 報紙魚 優質課 活動 幼兒素質發展課程教師用書 之 藝術表現 p143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報紙棍隨意造型,形成魚的各種身體形狀。2 能用彩紙大膽設計裝飾報紙魚的身體,並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魚眼睛的貼上。...

我是草原小騎手

教學目標 1 能學會演唱歌曲 我是草原小騎手 初步感受蒙古族 的特點,能主動參與歌曲表現。2 在聆聽二胡獨奏器曲時,感受二胡的音色特點和樂曲所表現的熱烈歡快的賽馬情景,能主動參與表現樂曲情景。教學重點 1 能學會演唱歌曲 我是草原小騎手 能主動參與歌曲表現。2 感受 賽馬 的基本情緒,並能參與 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