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2022-07-30 08:03:03 字數 3402 閱讀 3332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親自探索和主動研究獲得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掌握數學知識。

一、聯絡生活,創設樂學情境

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這樣在教師恰當的引導下,學生就會樂於參與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例如我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課始我出示的不是形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教具,而是是形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生活實物,如酒盒子、麻糖盒、化妝品盒、魔方、茶葉盒等,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並說說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結合實物觀察演示說明)。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被生活中這些熟知的事物所吸引,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看待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倍感數學的情趣,乙個個不但會說,而且樂於上台演示述說,以展現自我,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創設匯入情境,其一讓學生能初步意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我們應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數學做數學,在數學活動中學會用數學眼光去看待生活。

其二讓學生將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的方法(從「點」、「線」、「面」三方面入手)遷移到對圓柱特徵的認識活動中來。當教師出示圓柱實物時,學生在能識其物時思維便會延伸到去**認識圓柱的特徵。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遷移,學生就能主動地開展觀察、操作、交流等有效的自主**學習活動。

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無疑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好學情感是積極的、主動的。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心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設障立疑,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而資訊科技正好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最有效工具,教師利用多**技術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盡可能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 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對情境內容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學生不斷地完成「同化」和「順應」,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率」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乙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問題去激發思維的火花。例:

一群猴子在山上玩,無意發現了一棵大樹上掛著乙個奇特的仙桃,令他們垂簾欲滴,搶著上樹摘。正好猴王走過來,看見他們,就一聲令下:「不准摘!

誰想摘,必須先過我猴王關!」猴王便出了兩道計算題26×25+25×14=?25×(26+14)=?

考他們。結果,有個伶俐的小猴子搶先答出兩道題的答案都是1000,猴王聽後,很高興,親自摘下桃子給猴子。其他猴子都很奇怪:

「這兩題的算式不同,結果怎會一樣呢?」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欲言而不能,我趁勢而入,因勢利導、展示課題。這樣就達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將學生帶入了情境之中。

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在這生動有趣的情境吸引下學生們都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這種從創設問題情境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做法,不僅能使學生產生心理效應,而且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發展的空間。

三、創設故事情境,培養思維品質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需要,創造性地創設一些故事片斷,易於學生開啟思路,引起聯想,敢於設想,從而激起探索動機。

例如教學l0以內數的認識,為了滲透基數和序數的概念,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這樣乙個情境:動物王國要舉行秋季運動會,它們聽說咱們班第一組的同學最愛回答問題,聲音特響亮,特地請第一組的同學給它們當「啦啦隊」,還要選一名啦啦隊長。現在請大家數一數第一組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學生數後回答:「一共有8個同學」,請8個同學都站起來。然後接著說:

「請數一數小組長排在第幾?」學生數後回答:「組長排在第8」。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對比:一共有8個同學,組長排在第8;這兩句話裡都有8,意思一樣嗎?通過創設個情境,學生體會到這兩個「8」的意思不一樣,第一句話裡的「8」是一組同學的總數,第二句話裡的「8」是小組長按順序排在第8。

這樣,很自然的滲透了基數和序數的概念。

四、注重操作、創設思維情境

教學應重視學生的操作過程,而不能只看學生的結果是否正確。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進行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讓學生動手操作多種感官的參與活動,通過一定的實踐,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既順應了學學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使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開拓思維,開發智力,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

例如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用面積單位學具的方法求出乙個長方形板的面積,然後再提問,如果求長方形操場或者更大的長方形面積,用這種方法行嗎?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用12個1平方厘公尺正方形拼成乙個任意的長方形,有幾種拼法?拼後思考:

(1)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公尺?(2)這些長方形的長的寬各是多少厘公尺?(3)你發現每個圖形的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操作中學生的思維也隨著展開。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很快可以發現長方形的長是幾厘公尺,沿著這條邊就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是幾厘公尺,在這個長方形裡就可以擺幾排這樣的正方形。

再通過直觀演示和共同討論,以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長×寬。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主體探索知識形成過程中,開拓思維,並學會怎樣思維。然後教師再按學生的思維方式再現直觀演示,照顧全體學生,及時糾錯。

這有極強吸引力的發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五、創設活動情景,培養主體意識

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教學中,把問題情境活動化,就是讓學生投身到問題情境中去活動,使學生在口說、手做、耳聽、眼看、腦想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型,提高能力。這有利於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於促進學生從動作思維向具體的形象思維的過渡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這一內容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讓學生一起搭積木,使其在遊戲中感知物體是有不同形狀的;再引導學生把其中一些物體進行分類,依次觀察每類物體,然後分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圖形,初步認識這些圖形的形狀;再讓學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類物體的主要特徵,並在小組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類物體的特點,形成不同物體形狀的表象。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經歷了觀察分類—形成表象的過程,加深了對不同形狀物體的認識。

數學教學中,要根據數學內容、教學目標來選擇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創設的教學情境要有趣味性和啟發性、靈活性和新穎性、直觀性和實用性。創設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學習和運用知識。教學中,可創設的教學情境很多,如遊戲情境、謎語情境等等,但是不要為了情境而情境,本末倒置,占用大量教學時間。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點燃學生心中探索新知的火花,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適度改變量學課堂教學枯燥乏味的面孔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最終折服並受益於數學的理性思維。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論述題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般有哪些方式?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談談在教學中你是如何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習興趣?提出的問題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新意和啟發性。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做為老師,在做課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的了解學生。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具有以美為突破口,以情感為紐帶,以思考為核心,以學習主體活動為途徑的鮮明特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有著獨特的作用,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教學創新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一 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好奇心。愛因斯坦曾說過 他沒...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內容摘要 創設問題情境,它能使學生從枯燥無味的數學教學中獲得樂趣,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關鍵字 創設情境理解興趣 如今,許多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比較枯燥無味,每天機械地學習,重複地運用數字計算,學生總感覺學習比較累,比較煩惱,從而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