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要求下的教學激勵策略

2022-07-29 16:36:08 字數 5189 閱讀 6579

摘要:新課程要求,教學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鼓勵。教學激勵的基本策略有:

目標激勵、情感激勵、榜樣激勵、獎勵—懲罰激勵、合作—競爭激勵、反饋—評價激勵。通過激勵,使學生形成持續的學習動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激勵;潛能;動力

實施教學激勵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關乎人性的基本要求,對於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開發教學資源、推進課程改革、實現創新、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1]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學的本質出發,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應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決定教學效果的根本因素。

一、目標激勵

動機是個體行為對一定的目標指向。反過來目標的設立也會通過自我激勵機制,對個體動機發生作用。因此在教學中設立合適的教學目標,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但給學生一些如「努力學習」的抽象建議,而且應給學生提供明確而具體可行的目標,給予方法指導,使學生明白他們每堂課及至每門課的學習目標及其如何達到這個目標,並將這個目標轉化為實際行動,使他們感到學有所獲。在教學過程中的目標激勵應注意以下幾點:(1)設立的目標應該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2)設立的目標難度要適當,必須符合學生「最近區」的基本要求,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目標過高,學生經過艱苦努力後也很難實現;目標過低,學生很容易就能實現,對學生來說缺乏挑戰性,也不能實現有效的激勵。乙個難度適中的目標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激發持久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為實現該目標而不懈努力。

(3)設立的目標應具有層次性和階段性。目標具有層次性使目標指向不同水平的學生,從而對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能起到激勵作用。目標具有階段性使得學生在實現某一階段目標後,獲得一次積極的強化,在循序漸進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向更高目標進取的信心。

(4)目標設立後,教師必須為這些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引導和幫助學生去實現這個目標。在教師的密切關注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達成目標、取得成功、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和激發其後繼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二、情感激勵

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個體。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不僅有認知方面的資訊傳遞,而且有情感方面的資訊交流。心的研究證明:

情感不只是人類實踐活動中所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而且能對人類行為動力施以直接影響。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感交流,能達到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2]。

首先,教師教學過程中應提供給學生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快樂體驗,並且,教師應提高自己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得到輕鬆、愉悅的體驗,這樣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無疑會激發出學生無窮的學習動力。其次,要對學生飽含深情的期望。教學過程中的「期望效應」已被專門的實驗研究和教育實踐所證實,「期望效應」應該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激勵的重要心理線索。

教師對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並滿懷極大的期望,就會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學生也會從教師對待自己的態度中理解教師的期望,從而感到自己的未來是有希望的,使他們更加自信、自強,激發出積極進取的內部動力。再次,教師應該尊重和信任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能人為的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設立屏障,阻礙他們之間的交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是對學生人格和能力的尊重和認可。

這樣,學生就會把教師的這種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內部力量,學生就會以極大的積極性投入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對那些暫時處於後進的學生給予尊重和信任,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促進他們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就更顯得必要了。最後,教師應幫助和關懷學生。

教師必須深入學生當中,了解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從而給予相應的幫助,使他們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樣,不僅增強了教師的親和力,而且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學生就會對教師所給予幫助與關懷當作情感上的補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

三、榜樣激勵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除了學習者對刺激做出反應後並予以直接強化,從而使學習者掌握行為反應的直接學習外,還有一種間接學習,這就是學習者在社會交往中,通過榜樣人物的示範行為進行觀察而無需予以直接強化的學習。這種學習又稱為替代性學習。在學習中,學生對榜樣及其先進事蹟有一種崇拜的心理,而且會在實際的學習中去模仿,如果榜樣的某種行為得到獎勵或懲罰,那麼就會使學生的模仿行為發生強化或削弱。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樹立可供學生模仿的榜樣,用榜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會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榜樣激勵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榜樣必須具有典型性和時代性。

研究證明,榜樣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與模仿者越相似,被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現實教學中以那些具有明確學習目標,克服種種困難進行學習的模範人物和身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老師、同學中的優秀分子為榜樣,使學生感到更加貼進自己,可觸、可學,以此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2)教學中教師必須以身示範,做學生的榜樣。

教師作為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是學生模仿的物件,教師在教學中的一言一行及其本身的學識修養和敬業精神,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

四、獎勵—懲罰激勵

行為主義者認為:「動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衝動力量,並特別重視用強化來說明動機的引起與作用」。在他們看來人的某種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先前的這種學習行為與刺激強化而建立的牢固聯絡。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採取各種外部手段,如獎賞、表揚或批評、懲罰等方式,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將外部刺激轉化為內部學習動力,從而使其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要使他們知道自己的成功,對他們進行表揚和獎勵,從而引起他們愉快的情緒,增強他們的榮譽感、自信心以及進取精神。同時在此過程中,其他同學會產生不甘人後的內部學習動力,並暗下決心積極進取。

當然對於成績好的學生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批評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勵作用。對於成績落後、表現差的學生,教師應當讓他們知道落後的原因,還要對他們進行善意的、富有性的批評。但是,對於學習成績落後的學生最主要的還是應對其多進行鼓勵和表揚,發現其身上的「閃光點」,不斷鼓勵激發,從而使其走上良性的道路。

在進行獎勵—懲罰激勵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1)獎勵和懲罰不能濫用,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態度,嚴格按照獎懲標準實施,這樣才能起到激勵作用,否則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2)要靈活應用獎勵—懲罰激勵。

總的說要多用獎勵、表揚,少用懲罰、批評。尤其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應發掘其「閃光點」,抓住其點滴進步予以獎勵表揚,從而激發其內部學習動力。對那些傲氣十足的學生要批評多於表揚。

對膽小自卑的學生則要表揚多於批評。

五、合作—競爭激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展開合作與競爭,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將他們潛在的動機變為現實的學習動力,使他們在相互作用中產生感染行為與競爭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已為教學實踐所證實。比如在解決複雜問題的過程中,集體的努力當然勝過個人的努力。

能力差的學生同能力強的學生一起進行學習活動,能力差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已從與能力強的同學合作中獲益,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激發他們深入思考問題。學習中學生之間開展適當的競爭,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尊心的需要更加強烈,潛在的動機被激發,使學生努力克服困難,去獲取優異成績,形成學生之間比、學、趕、幫、超的學習局面。在合作——競爭激勵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1)在此激勵過程中,競爭的運用必須合理,不能頻繁地開展競爭活動,否則會造成過度緊張的氣氛,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引起學生的過度焦慮,反而造成負面影響。(2)教師要對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給予關注與調控,防止和消除在此過程中因競爭過度而造成的不良後果。

六、反饋—評價激勵

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成效的反饋及相應評價,會激發學生可用來提高具有動機價值的將來的行為[3]。當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及其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成效時,可以激起其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通過反饋,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及時糾正和調整,並能激發起他們的上進心。

在反饋的同時要給學生以適當的評價,評價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相應的激勵作用。如果學生得到了積極正面的評價,那麼他就會感到,他得到了外界的認可,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就會增強。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會產生極大的激勵作用,學業成就需要得到了滿足,自尊心、自信心也就會增強,同時引發更高層次的需要和動機。

如果得到了不良的評價,學生或多或少產生了一種失意的心理,但有可能其成就需要與價值承認的需要會更加強烈,他們就會以更加努力的姿態去獲取成績、贏得認可。在反饋—評價激勵中應注意:(1)評價時不僅要重視終結性評價,更應關注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把三種評價有機結合,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反饋、評價的結果必須客觀準確,評價要多帶鼓勵性。(3)反饋、評價應及時。及時的反饋和評價,學生對剛學過的東西有鮮明的記憶表象,對自己的優缺點有了清楚的認識後,便於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

(4)反饋、評價時應指出其形成評價結果的原因,幫助其正確歸因,使其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

總之,教學激勵是實施新課程的應有之意,符合我國當今素質的發展趨勢,其對於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健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杜德櫟.教學激勵與新課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3).

[2]盧家楣,魏慶安,李其維.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林崇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2.

新課標下鼓勵學生自主提問的教學策略

浙江省富陽市福光中學唐江根

一、問題的提出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實驗稿)》指出:「承擔《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樹立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教育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教學觀。」這就要求廣大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在課堂中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但是,我們看到新課程的實施已有較長時間,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仍然大有市場,課堂教學模式十分陳舊與僵化。若要改變此種狀況,關鍵是讓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的自主提問,便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與手段。

筆者認為,一線教師必須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嘗試和實踐,在課堂中鼓勵學生自主提問。這不僅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法。

二、鼓勵學生自主提問的教學策略

「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重要。」「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該鼓勵學生提問。」由此可見,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回答,比教師設計問題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沒有提問的課堂是無法形成完整的課堂的;沒有提問的課堂會失去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沒有提問的課堂會失去生機和活力。所以,課堂必須有提問,提問是課堂的必然產物,也是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應該貫穿於課堂的始終。

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學策略

摘要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 確立了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具體包括 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 重視科學 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絡 倡導以科學 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 強化評價的診斷 激勵與發展功能。所以,教師要立足於化學教學,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 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評價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建立信心。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評價學生的數學...

新課程標準下閱讀教學的策略

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個性化閱讀,不僅能培養學生對課文進行個性化解讀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自主閱讀能力和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的閱讀真正富有個性,並使其在閱讀教學中盡情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