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識圖與常用零件測繪課程標準

2022-07-13 19:54:02 字數 5185 閱讀 5083

課程標準

一、課程定位

課程型別:職業能力課程。

課程性質:本課程是一門技術基礎課程,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必須的專業基礎課,它以培養學生識圖及測繪為重點,以汽車基礎機械知識傳授為輔的思路展開的,是學生在校期間專業主幹課程之一。

課程特點: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

課程作用:該課程的學習領域主要定位於高階汽車維修工的崗位技能要求,學生不僅要了解現代汽車系統的工作原理,更要學會各種汽車用圖的識別方法和常用零部件測繪技能,使學生初步具備看懂圖、能繪圖、能理性了解汽車結構、綜合運用汽車基礎知識對汽車零部件進行測繪、設計、安裝、檢測、除錯與維修的專業能力。

本課程學習過程中或修完後可繼續進行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零部件加工分析、汽車發動機和底盤電控系統原理與維修、汽車故障分析、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區域網、汽車新技術等職業能力課程的學習。在引導學生掌握好機械工作原理和一定的理論知識,了解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和初步查閱資料的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興趣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課程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本學習課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目標的實現為核心。培養學生具備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讀、繪、測能力及軟體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必需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同時在整個過程中,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培養協調工作的團隊精神。

(一) 基本素質教育目標

1. 具有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分析能力;

2. 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

3. 具備科學的思維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4. 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具有不斷學習的思想。

(二)知識教學目標

1.了解汽車的生產過程、汽車生產的工藝過程;

2. 熟悉汽車製造基本成形和加工方法;

3. 掌握汽車製造工藝基礎知識;

4. 了解現代汽車製造理論和方法。

(三)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1. 具備看懂汽車零件圖和簡單裝配圖的能力;

2. 掌握汽車(機器)常用機構的工作原理,運動特性,靜力學分析及簡單計算等;

3. 掌握汽車典型零件,通用零件的受力,失效形式,材料及熱處理,公差與技術測量,工藝,規範或標準等;

4.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密切聯絡工程實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創造性工作能力;

5. 培養學生熱愛專業,熱愛本職工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和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課程內容標準

學習單元一:開篇: 緒論

1.教學學時:2

2.知識點:採用音、**等不同形式,簡要介紹《機械識圖與常用零件測繪》課程定位、性質、崗位需求、課程作用、教學目標,整體學習內容、後續課程銜接和相關拓展,激發學生興趣,引領課程的展開。

學習單元二:材料的效能

1.教學學時:12

2.知識點:了解材料的物理、化學、及工藝效能;

掌握金屬強度、應力應變概念;

掌握材料的硬度及測定方法;

了解材料的疲勞強度和衝擊韌性。

3.要點和難點:金屬強度、應力應變;

材料的疲勞強度和衝擊韌性。

學習單元三:常用金屬材料

1.教學學時:16

2.知識點:了解常用金屬材料的分類;

掌握常用金屬材料的的牌號及用途;

掌握各種牌號的金屬材料在汽車上的應用。

3.要點和難點:各種牌號的金屬材料在汽車上的應用。

學習單元四:高分子材料

1.教學學時:12

2.知識點: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特點;

了解塑料的特點與分類及用途;

了解橡膠的特點與分類及用途;

3.要點和難點:塑料及橡膠材料在汽車上的應用。

學習單元五:陶瓷材料和複合材料

1.教學學時:12

2.知識點:了解陶瓷與複合材料的特點;

掌握陶瓷與複合材料在汽車上的應用;

3.要點和難點:陶瓷與複合材料在汽車上應用例項。

學習單元六:檢視的基本原理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掌握圖樣的概念;

掌握國家標準的基本規定;

掌握正投影原理及三檢視的形成;

了解基本體、組合體三檢視的分析方法及尺寸標註;

3.要點和難點:圖樣的概念、三檢視原理和分析方法。

學習單元七:零件的各種表達方法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掌握表達零件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的方法;

了解區域性放大圖和簡化畫法。

3.要點和難點:零件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的表達方法。

學習單元八:標準件和常用件的表達方法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常用標準件的用途;

掌握螺栓連線及其他常用標準件的規定畫法。

3.要點和難點:典型螺栓連線件及其連線的規定畫法。

學習單元九:零件的公差與互換性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掌握表面粗糙度的代號與標註;

掌握公差與配合的基本概念、符號及標註方法;

掌握形狀和位置公差的概念;

了解標準化及技術測量的概念。

3.要點和難點:表面粗糙度、公差與配合的基本概念、符號及標註方法、形狀和位置公差的符號及標註。

學習單元十:零件圖的識讀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掌握零件圖的內容;

掌握零件圖的讀圖方法與步驟;

掌握零件圖的繪製方法;

掌握零件圖的技術要求及標題欄。

3.要點和難點:汽車上常見的軸、盤等典型零件圖;

零件圖的內容、讀圖方法與步驟。

學習單元十一:裝配圖的識讀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掌握裝配圖的內容及裝配圖的讀圖方法並讀懂裝配圖。

3.要點和難點:裝配圖的內容、讀圖方法與步驟。

學習單元十二:靜力分析基礎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掌握靜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

掌握典型約束的約束性質,對簡單物體能熟練地畫其受力圖。

3.要點和難點:約束的型別、性質及構件的受力分析。

學習單元十三:旋轉構件的運動分析和動力分析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掌握旋轉構件的特徵及慣性力的概念;

掌握轉動速度、轉動加速度的計算;

掌握定軸轉動剛體的動靜法;

掌握功和功率的計算。

3.要點和難點:旋轉構件產生慣性力的原因及危害。

學習單元十四:軸向拉伸與壓縮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內力、應力、許用應力、應變及壓桿穩定的概念;

了解軸向拉伸(或壓縮)時的胡可定律及其應用;

掌握軸向拉伸(或壓縮)時正應力強度條件及其應用。

3.要點和難點:拉伸與壓縮變形。

學習單元十五:梁的彎曲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理解平面彎曲的意義,明確內力正負號的規定;

掌握求梁彎曲內力的方法,剪力圖、彎矩圖的繪製方法;

了解梁的剛度條件。

3.技能要求:能運用正應力強度條件進行強度計算。

4. 要點和難點:如何提高梁的承載能力?

學習單元十六:圓軸扭轉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圓軸扭轉的概念;表達零件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的方法;

掌握圓軸扭轉時內力、應力和強度計算;

掌握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的強度條件;

了解動載荷與及交變應力的概念。

3.要點和難點:圓軸扭轉時內力、應力和強度計算;

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學習單元十七:軸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軸的分類、選材、軸轂連線的型別和選用;

了解軸的強度計算;

了解軸的結構設計。

3.要點和難點:軸的常用材料和軸的結構;

軸的強度計算、軸轂連線的型別和選用。

學習單元十八:軸承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滑動軸承、滾動軸承的型別、特點、組成和結構;

掌握滑動軸承的選用、潤滑方式和潤滑裝置的應用;

掌握滾動軸承的標記方法和型別選擇。

3.要點和難點:滑動軸承的材料及其選用,滾動軸承的基本代號和型別選擇。

學習單元十九:平面機構的組成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機器的組成、運動副的分類;

掌握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的繪製。

3.技能要求:繪製真實機構運動簡圖。

4. 要點和難點: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的繪製。

學習單元二十:平面連桿運動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型別及其應用;

掌握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特性。

3.要點和難點: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特性。

學習單元二十一:凸輪機構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凸輪機構的分類、應用和特點。

3.要點和難點:凸輪機構的運動過程。

學習單元二十二:帶傳動和鏈傳動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帶傳動的型別和特點;

掌握各種帶傳動在汽車上的應用;

了解汽車用傳送帶結構和標記;

了解帶傳動的張緊和維護;

了解鏈傳動的運動特性。

3.要點和難點:汽車傳動裝置中所用帶的型別及傳動帶的結構和標記。

學習單元二十三:齒輪傳動

1.教學學時:5

2.知識點:了解齒輪傳動的型別和特點;

掌握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幾何尺寸的計算;

了解齒輪傳動的正確嚙合條件;

掌握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了解輪系的應用。

3.要點和難點:齒輪的基本引數和尺寸計算。

本課程教學總時數為48學時,具體學時分配見下表:

四、實施建議:

1.教學條件:軟體:本課程教學任務書、本課程教學計畫、本課程選用教材、本課程教案、多**資料、教學課件。

硬體:各種汽車零部件模型、兩種發動機實物解剖臺、汽車各總成掛圖、20多台汽車底盤各種實訓臺、一套多**聲像教學系統。

3.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盡可能創設工作和學習專案,學生的學習以行動為過程,利用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學習工作頁的引導下完成專業技能訓練,以完成職業崗位的學習任務為目標,在自我建構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

針對不同的學習情境,選用不同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諮詢者和指導者,是教學過程向學生自覺的學習過程轉化,如:四階段教學法、專案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引導文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機構與機械零件應用》課程標準

適用專業 數控技術 開設學期 第一學期學時 120 一 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課程性質 機構與機械零件應用 是機械類 機電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是傳授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技術基礎課,它在教學計畫中起著承前啟後的橋梁作用,為學生學習後續的專業課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礎。它不僅具有...

汽車識圖課程標準

機械試圖 一 課程標準體例 1 前言 1 課程性質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習識圖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使學生具有識讀中等複雜程度的機械圖樣和繪製簡單機械圖樣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從事機電應用技術工作打好基礎。2 設計思路 本課程是機電應用技術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

機械零件課程設計課程標準56課時

二 課程性質和任務 機械零件課程設計 是機械類高職專業設定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一門實踐課程,是學生具備了專業基礎知識之後開設的課程。該課程是學生掌握機械基礎知識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開設一學期,教學時數56學時,2學分。機械零件課程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掌握以齒輪減速器為主的基本傳動裝置的設計理念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