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學生地理識圖能力培養

2022-06-12 05:18:02 字數 5994 閱讀 7030

《普通高中學生地理識圖能力培養》校本研究總結報告

我校地理組是乙個年輕、活力的教研組。組內每位教師都有著開拓、進取的精神。面臨著我校生源越來越差、弱、亂的情況,卻沒有絲毫的退縮,仍然結合著學生的實際學情開展著教學,使得地理這一高考「瓶頸」科目的成績在文綜學科中也有著較好的成績。

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內涵,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為了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選取了《普通高中學生地理識圖能力培養》——作為校本研究的重要課題。這個課題的提出既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發展趨勢,也符合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實際及地理教學能力的訓練。經過一年半的辛苦研究,雖然我的科研並沒有得到多麼輝煌的成果,但是我「以身試法」,親歷親為地研究這個課題,將課題的研究內容融於日常的教學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讀圖能力的提高,同時為教師積累了豐富的地圖教學經驗,還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可謂一舉數得。

回顧本課題一年半多的研究歷程,總結如下:

一、 為什麼研究這個課題

地圖,是地表圖形的描繪,是地理資訊的濃縮和直觀表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替代表達的。地理學科研究的物件,在空間上具有廣泛性,需要用地圖來表示地物和現象的分布特點,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力。

蘇聯彼得羅夫斯基曾說:「檢視地圖是一所培養再造想象的特殊學校。」地圖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記憶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結合,以圖導學,引導學生學會讀圖,學會對地圖資訊加以分析運用,提高學生地圖能力,引發學生的地理知識聯想,開拓思路,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是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會看地圖,是生活的必備的技能,是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因此,學習地理必須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知識和技能。

但是,識圖能力低恰恰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攔路虎"。通過日常的教學和考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識圖。我認為,地圖不僅僅是學習地理的工具,更是一種行為能力的體現,它就是乙個學習地理的瓶頸口,突破出去就會發現更廣闊的天地。

在我參加的多次全市地理模擬試卷分析會上,我市教研員也一再重申:地圖仍然是考試中丟分最高的地方。許多知識都是依附地圖而存在。

呼籲各校將識圖作為講課的重點,一定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因此,選擇這個課題作為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迫在眉睫,也是勢在必行。在組內教師的商討下,我們一致決定選擇——《普通高中學生地理識圖能力培養》——作為研究課題,真正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困難,讓科研真正地位教學服務。

二、 課題最初的預設:

(一) 研究物件研究物件:我校高中學生(高

一、二年級)(2006.3~2008.5)我們的課題是立足於實際教學,在實際教學中開展研究,並從實際教學中獲得研究的過程資料和成果,因此我的研究物件為我校的高

一、二年級學生。我校高中是一所農村省重點高中,學生的生源質量較差,這也就使得我開展科研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學生基礎薄弱,地理學習的許多方面都很吃力;識圖的基本技能都沒有,能力相對又較差,增加了課題開展的難度。這就是我們研究物件的基本情況。

(二)研究方法資料文獻法、調查法(問卷調查、師生座談等)、教育實驗法、課堂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

(三)研究原則 1、認識規律原則:地圖中的內容,多是學生沒有接觸的遠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關的理性知識,地圖教學須從形象的、感性的具體事物入手,以學生已有知識作鋪墊,採用啟發式,通過教師講解地圖,學生讀圖、分析、歸納、判斷等思維活動,完成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這一認識過程,獲取新的知識。

2、實際性原則:地圖教學要結合學生生活、社會和知識水平的實際,注意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過高,否則會適得其反。

3、思想性原則:新課改教材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內涵,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國情和國策教育的好材料。這一特點從地圖上得以充分顯示。

教學中要強化地圖的德育功能,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建設現代化祖國的雄心壯志。

(四)研究階段課題步驟:大致分為了四個時段:

第一階段(2006.3-2006.7)準備階段:

研究確定課題名稱,填寫課題申請、評審書,制定課題計畫,學習課題研究的理論,等待申請的批准。第一階段(2006.9-2007.

7)初步實施階段:擬定普通高中學生地理識圖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方案並對課題研究方案設計進行論證。收集素材、製作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庫。

第二階段(2007.9-2008.1)全面實施階段:

①前期分析階段:對學生進行地圖學習現狀的問卷調查,並進行樣本分析,為今後的對策研究提供了事實依據。 ②教學實施階段:

按照不同學期的教學現狀確立課題研究計畫,通過多方面具體操作形成培養學生能力的體系,並探索學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徑。

第三階段(2008.3-2008.5)課題結題階段:進行各類教學素材分類和收集整理,進行整理分析,撰寫結題報告,等待專家進行課題鑑定。

三、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一)準備工作:(2006.3-2006.

7) 這一段的準備工作。學習相關的理論,加強在這一課題中的主觀重視的意識,並填寫了申請、評審書,制定課題計畫,確定實驗年級,研究教材,找準研究的突破口。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為了了解課題研究的效果,以及確定今後的發展方向,做了一節課題研討課《地球的運動練習課》,體現了課題內容——將提高學生地理識圖能力貫穿於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讀圖機能。

課後組內教師進行了評價和研討,確定了今後的研究方向。

(二)實施過程:第一階段:前期課題活動(2006.

9-2007.7)這個階段課題開展的並不頻繁,由於學校的不支援。第二階段:

中期課題活動(2007.9-2008.1)我理解:

課題的研究不是看資料有多麼豐富、花哨,而是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乙個有效的教學課堂,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課題真正成為為教學服務的工具。有了明確的認識,我就開始結合實際制定課題計畫。首先,為了更好的開展課題研究,我設定了一次問卷調查。

參加人員:我校高中

一、二年級的學生問卷內容:有關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調查調查時間:2023年10月問卷分析:高中

一、二年級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問卷調查,問卷參與率很高。在問卷中學生如實填寫了自己在學習地圖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對授課都提出了建議和意見。讓我對現階段學生的識圖能力有了直觀而真實的認識。

對於問卷調查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問卷調查為進一步開展課題提供了事實依據。其次,為了全面開展課題的研究,我們在每一次的課題組會上學習其他課題成功經驗、交流課堂上學生讀圖能力提高的有效教學方法、總結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高效措施,逐漸形成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終身教育。

最後,在本學期結束之時,根據自己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所學、所想、所得寫出心得體會,並撰寫研究**。

第三階段:後期課題活動(2008.3-2008.

5)中期課題的全面展開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在中期課題中,建立有效的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讓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也親身品嚐到課題研究帶來的種種好處。在進入課題結題階段,我依然進行課題研究內容的充實,努力完成課題的研究。

首先,我設計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會談!找部分學生進行了溝通!會談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通過中期課題的展開研究,學生在識圖能力上有哪些提高!

還存在著哪些問題!通過了解,我發現學生的識圖方面有了些許進步!但是仍然不能熟練地從地圖上獲取有效的資訊,使得地圖的學習仍然是教學上難以攻克的「堡壘」!

會談的結果既讓我高興,也讓我憂心!高興的是課題研究有了成效,憂心的是如何攻破識圖這個難點!為此,我部署了下一步的課題活動!

其次,我利用網際網路尋找與課題相關的文字、**資料。以我個人的高三教學經歷來看,高考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成績,關鍵就在於是否能讀懂地圖!因此,結合我的教學經驗,我把後期階段的課題研究重點放在了高二年級的區域地理的識圖上!

高二年級開始進入初中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在高考中,這部分知識多以地理背景的形式出現。雖不是考點,卻比考點更重要。

學好也能為高三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在網上搜尋有關地圖教學的文字資料、相簿和教學課件,又補充一些自己的想法,建立了我自己的校本資源庫!這個資源庫的內容大都與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有關。

現任教於高二年級的其他老師正在利用這些資料進行教學!我經常思考這些資料對我的課題研究有哪些作用!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

而且即使課題結束了,我也會繼續充實資源庫,讓它繼續為我服務,成為我們共同的財富!最後,在課題即將結束的時候,不同的感受縈繞心頭,我寫出了自己的教學反思和心得體會!並以一篇研究**結束了本課題的研究。

這就是我研究課題的過程,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華麗精美的詞藻,卻是我實實在在的工作。課題結束了,但是我的研究沒有結束!我想,這就是參與課題研究留給我的思索!

四、課題研究的結論和成果:

(一)課題研究的結論經過多次的**,結合我的教學經歷,我總結了一套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教學方式:

1、總論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在每一節課都要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策略、有計畫地對學生的地圖學習能力進行指導和強化,並同時形成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這是乙個累積的過程。每天課堂上即使5分鐘的地圖教學也會讓學生形成一種地圖思維定向,也會從心裡認可地圖的重要性,這樣非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2、過程:首先,要學生掌握讀圖基本程式,培養學生讀圖技能。讀圖要注意地圖的名稱、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此確定圖的型別、地域範圍等。

對地理影象要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善於多角度地對影象進行有效分析,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提煉出地理特徵、地理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絡的來龍去脈,達到準確理解影象的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使學生養成用圖習慣,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讀圖一般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識別圖象型別,明確讀圖目的;

(2)認別圖例,了解方向和比例;

(3)認真讀圖,弄清問題;

(4)自我檢查,相互交流讀圖結果;

(5)師生討論得出結論。其次,要利用「一圖多思、多圖並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歸納思維的能力。因為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常常結合在一起,相互之間有緊密的聯絡,這些聯絡可以通過地圖準確地反映出來,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對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綜合,使學生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

每一幅圖都提出「是什麼?」、「在**?」,直至解決「為什麼?

」,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思維程度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對同一幅圖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總之,地理教學中應注意多渠道地進行地圖教學,注意圖的變式,一圖多用,多圖並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地圖意識及思維能力。第三,要注意整體性,注意化整為零,注意規律性,注意特殊性,培養辨證思維能力。

地圖反映的是眾多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相對位置、空間結構等。有時需要將其中某些組成部分分割開來,以突出某一空間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在讀圖時要求學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圖的概貌,還必須對圖中區域性地區、個別事物有所認識、分析和了解。第四,訓練學生繪圖製表、缺圖補圖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繪製圖表、缺圖補圖」要求學生能模仿、記憶、想象,做到眼、手、腦並用,有利於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是讀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生的動手繪畫過程,能加強對地圖的認識,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地圖意識的目的。第五,要學生掌握**變換的方法,著重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變換主要是指資料**與圖形之間的變換,通過變換培養讀圖能力,如針對人口、資源、氣象、工農業發展等方面的問題,通過**變換將餅狀圖變成柱狀圖或曲線圖,或疊加圖形或改變設問角度等方式提高讀圖分析能力。要善於通過讀圖、識圖獲得與某些熱點問題有關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資源、經濟活動等地理資訊,並善於用這些資訊聯絡已學過的地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培養用圖習慣,詳解讀圖方法,提公升學生的地圖意識,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讀圖訓練。

根據課題研究的實踐總結規律,一般讀圖訓練有以下三個階段:先展圖。在教學過程中,將地理掛圖展示在學生面前,或教師畫黑板略圖,讓學生自己在掛圖上或板圖上指出所學的地理事物,通過直觀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說圖。利用掛圖或板圖,教師進行細緻地講解。比如在講「大洲和大洋」這節時,教師利用「東西半球圖」讓學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然後教師再進一步講清哪個是東半球,哪個是西半球;東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幾大洲,各大洋被哪幾大洲包圍;各大洲分別臨近哪幾大洋等。

這樣可使學生明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進一步加深印象。三繪圖。當圖形在學生的大腦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後,開始讓學生在玻璃片上描繪出相應地圖的輪廓,接著教師在黑板上示範填圖,學生在玻璃片上獨立、填圖,並用幻燈展示學生的玻璃片,進行相互比較,讓學生自己選出最佳「作品」,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達到熟練程度。

總之,地理教學應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而讀圖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初探初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培養

前蘇聯教育學家彼得羅夫斯基曾說 檢視地圖是一所培養自造想象的特殊學校。地圖採用特殊的表現方法,把廣闊的地理空間縮編成可視的二維平面,把豐富多彩的地理環境濃縮成精美的地理作品。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必要工具。在近幾年的初中結業考試試題中,地理資訊主要通過地理圖表呈現,因此提高學生讀...

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培養的研究

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培養的研究 結題報告 曹翔安文娟 一 課題的提出 地圖是地理科的第二語言。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觀察力 思考力 判斷...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發展報告

附件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評語實施指導意見 試行 一 基本要求 1.綜合評語以 浙江省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為準則,以學生每年的成長記錄為依據,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客觀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長,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關注學生全面協調發展,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