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學生,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2022-05-26 21:57:06 字數 5892 閱讀 8355

內容摘要: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使教學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教師要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問題上來。然而,能否作出乙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實施高質量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學生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歸宿。

在討論「教的規律」之前,首先必須了解「學的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勵主動探索知識衝動與願望。研究學情,以學定教,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的發展脈絡,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我認為,應研究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之根本。

關鍵詞:研究學生教學的起始點提高效率

學生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歸宿.現代數學教學理論的突破點之一在於:在討論「教的規律」之前,首先必須了解「學的規律」,即研究學生是「如何學習數學」的.

數學的課程開發與教學都要遵循學生的學習的規律。對學生而言,具有學習活動的需要,學習本身才有魅力,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及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無論教師怎麼教,要使學生各方面得到培養將是不可能的。

因此,教師應研究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深入剖析學生,找準課堂教學的起點

要讓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有所收穫,首先就要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也就是確定教學的起點。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新知最重要的因素。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就必須了解教學的真實起點,也就是要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和現有的求知規律。

初一學生在學習了正負數之後把數的範圍擴充到有理數,不久便遇到了有理數的加法。加法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掌握而且能熟練運用,這對於初中學習有理數帶來了方便與困擾。加法的相關經驗對我們當前的學習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小學階段不需要考慮符號問題而我們現在學習有理數加法需要考慮符號問題。學生往往在符號問題上迷失方向。在這一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小學加法的影響對有理數的加法這一概念不易接受,歸根結底是因為在學生小學階段對加法的理解是兩數之和或兩個量之和對現在的學習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學生無法用舊的經驗去理解有理數加法的實際意義。

那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創設情景讓學生接受有理數加法的概念弄清與小學的加法區別。比如運用書中的乙個事例甲乙兩支足球隊隊進行比賽,如果甲隊在主場以4:1贏了3球,客場以1:

3輸了2球。那麼兩場累計甲贏了1球。用算式把這個過程表示出來。

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這時過去的經驗的作用會使許多學生直接使用了3-2=1這個式子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並不是錯誤而是學生缺乏實際生活的經驗那麼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結合生活實際來解決這個問題。3-2=1並不能很好地反映著個例子的實際意義,結合正負數的實際意義聯絡小學學習過的加法把兩次的結果累加,如果把贏了3球計為+3,輸2球記為—2,那麼上述過程可以表示為(+3)+(-2)=+1。

這樣就把學生帶入了有理數的加法,讓學生知道有理數加法相對於小學加法更具有實際意義與現實生活結合的更緊密。

二、喚醒學生心理需要,激發求知慾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內容的呈現應該是現實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社會的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在教學中把「生活中的數學」貫穿於整套教材中,把生活中的素材轉化為數學問題呈現於學生面前,迎合了生的學習心理需要,令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如在教學《平移與旋轉》中,我把學生喜聞樂見的神話人物孫悟空作為學習素材,用多**軟體演示孫悟空駕雲飛行和翻筋斗的動作,再通過這兩種運動方式,來解釋平移和旋轉,讓學生直觀感知了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三、培養學生感悟能力,在體驗中求知。

學習是需要體驗的,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嚴格的說能力並不是教會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接受、體驗、感悟、類化、遷移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動手操作,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做」的機會,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還有助於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在體驗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並由感性到理性,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在學習了銳角三角函式後,讓學生親手測量一下河的寬度、旗桿高度等都可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感知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到了**的樂趣,體驗了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和創造,這樣獲得的知識、技能、經驗是寶貴的,甚至終身難忘。

四、尋找求知軌跡,預防走進「專家誤區」

學生的學習路線通常是根據某個兒童的思維的模型,或者學習模型。這些模型都很重要,它在我們的課程研究與開發中,相互結合,為課程的開發提供了解釋和指導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清楚的認識深入了解學生真實思維活動的必要性和困難性,這正是現代學習心理學研究的乙個主要結論,即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學生的真實思想。

四年級在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和結合律後,有這樣一道題:88×125,從老師的角度看,解答這道題最簡便的方法:88×125=(8×125)×11=11000 其思維過程是先把88看成8×11的積,然後利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得到。

然而在學生的作業中,我發現,在計算44×25時,學生有80%以上都是這樣計算的:44×25=(40+4)×25=40×25+4×25 ;另外,還有10%是這樣計算的:44×25=(40+4)×25=40×25+25;還有不到10%是這樣計算的:

44×25=4×25×11;第一種計算方法是正確的,但在計算的過程中由於步數比較多容易計算出錯;第二種學生根本對乘法分配律沒有正確理解,所以不能正確運用;第三種計算過程最少而且計算也比較容易。但為什麼在計算的過程選擇第三種的人這麼少呢?於是老師選擇了第一種做法的10名位同學進行訪談。

我問:「為什麼在第一種和第三種方法都對的前提下,你選擇第一種方法?」10位同學都認為第一種方法簡單,我又問:

「為什麼這種方法簡單?」他們似乎都說不出來,就是直觀感覺,經過了很長時間,一位學生似乎經過深深地思考後回答:「把乙個數分成兩個數的和比分成兩個數的乘積簡單!

」聽了學生的回答我恍然大悟,老師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同,老師理解的「簡單」和學生理解的「簡單」是不一樣的。四年級的學生對加減法類的數的組成與分解相當熟悉,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學習數的組成與分解,所以當見到44更容易想到它是由40和4組成的;而因數、分解質因數的問題,還沒有正式學習,所以還不能迅速形成反應,這就是他們的認知基礎,他們的學習也就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我們要注意應用學生的思維軌跡,力求了解自己的學生,按照學生的「學習軌道」來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考慮怎樣幫助學生學習課程,尋求各種解決方法——學生的學習軌跡,這樣才能防止「專家盲點」。

總之,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基礎和學習特點,可以幫助教師找準教學的起始點,建立在這種正確分析之上的教學設計才能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只有對學生思維活動作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幫助教師分析不同層次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案例透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2、《小學數學教育》,2023年第1-2期、第6期。

3、《新世紀小學數學教師》,2023年第3期第二,筆者以為,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不能走入誤區,多數人認為知識傳授好了就是提高效率,這實際上還是一種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教學模式。例如有次我去聽一位數學教師的課,這位數學教師啟發式教學很好,

但我發現他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根本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去思考、去動手,結果一堂課下來,老師講得滿頭大汗,學生聽得稀里糊塗。這就告訴我們「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體現教學任務。這也說明我們的教師並沒有真正地領會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乙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乙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和創新成果的過程。

正是因為如此,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

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乙個人的學習、生存、成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乙個人的能力、智慧型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所以筆者以為第二個「突破口」就是要真正地了解什麼是提高課堂效率,以及要了解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是什麼?

第三,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是教師要充分設計教學程式,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同時,要把課後留給自己。新課程認為教師即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這實際上也是國外多年來一直倡導的「行動研究」,它是為行為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脫離教師的教學實際,而是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這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標準。要勇做新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這樣才能真正地把課內給學生,把課外給自己。

第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是注重研究教學中的細節,現實告訴我們,在大框架定位恰當的前提下,乙個個精彩的細節才能支撐起一節節好課。比如,數學教學語言的精簡表述,各環節之間的恰當過渡,課堂調控的合理體現等等,都是需要關注的細節。課堂的度的把握,研究的空間很大;情境設計、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與思考,避免一味追求數學問題情境化設計的形式化;數學活動讓學生各種感官全方位的參與學習,避免活動中動手與動腦脫節,無體驗與反思的「熱鬧」;合作學習,營造獨立思考與思維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間,避免只「作」不「合」、只「議」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使用要恰如其分的為教學中心服務,避免以教師的「精美」設計取代學生的正常思考,以「大容量」取代學生的過程體驗等現象。

第五,提高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如何處理好開放的教學和雙基落實的關係。

新教材提供的資訊、背景豐富多彩,新理念下的**隨時進行,比起傳統方法下的單一傳授,機械訓練、反覆強化、雙基落實的時間相對減少,如何在每節課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讓學生經過體驗、探索、落實雙基、

。剛進初中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很高,這時正是培養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體驗學習過程中艱辛勞苦的同時,通過積極的教學評價,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品嚐到甘甜的學習成果,獲得心理上極大的滿足,從而激發更持久的學習動力。但是,極少數學生可能由於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掌握知識悟性差等原因,在失敗和挫折中往往產生急燥心理,學習積極性會明顯下降。

教師在這個階段,絕不能操之過急,要求過嚴,更忌過分地指責。相反地應盡量找其「閃光點」給以鼓勵,注重心理效應。在教學安排上,要平等的對待他們,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懷,個別輔導幫助,以良好的師德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啟迪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和責任感。

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後,強化他們的閃光點,要重視對學生多層面的獎勵評價,比如組織學生定期評選發言最佳獎、思路最奇特獎、書寫最認真獎、正確率最高獎、善於傾聽獎、善於綜合獎、善於協作獎、進步最快獎等等。這種多層面的獎勵評價,可以大大拓寬表揚的範圍,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了成功的可能。這樣強化了他們的成功意識,而且將時時激勵他們對於數學學科投入更大的熱情,達到穩定飽滿的學習情緒。

鼓勵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獨立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組織小組討論,完成學習任務。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但在過去的教學中,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思維。它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反而阻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轉變這種狀態,要讓學生「動」起來,去主動尋求、探索、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比如,教學「測量物體的高度」,創設問題情境:今天天氣晴朗,這堂數學課到教室外的操場上,好嗎?待會兒,同學們根據原來的分組在自己的小組內充分發揮才幹,看看哪一小組任務完成的比較出色,老師給你們的課題是:

測量操場上的旗桿的高度,測量工具為公尺尺、竹竿、測角儀等,請求出旗桿的高度?比一比,賽一賽。變換了學習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個個生龍活虎,丈量、計算……通過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通過一次次分析、交流,討論數量關係,發現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學生探索、研究的整個過程中,由於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創設的問題,不僅啟用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學生還通過自主**,學會了數學思考,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

三 鞏固知識具強化意識 到了知識鞏固階段,學生對所學知識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這一表象,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 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公升化,一般的有 1 鞏固性練習 對知識加深理解並轉化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可對基礎知識重點練,強化運算順序 關鍵步驟專項練,轉化...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益

育才二中雷樹養 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成績,而數學成績的高低往往決定著學生的總成績。怎樣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益?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一直在思考。在此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條件 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就是要讓他們喜歡數學這門學科,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交流討論稿 向兆雄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課堂紀律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保證,課堂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節課的教學效果,還嚴重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如果教室裡沒有乙個安靜的環境,便會影響學生的思維質量,而且教師上課也會覺得特別的累。因此,培養學生認真上課的習慣,抓好課堂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