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新課標下引導學生的「體驗學習」

2022-05-26 21:57:02 字數 932 閱讀 1246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使用了較多的」經歷……的過程,獲得……的體驗(感受)」,可見,數學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絡生活中體驗」用數學」。

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體驗再創造做數學說數學用數學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著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不是」救世主」,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

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自主**--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再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乙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厘公尺,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便能想到:

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厘公尺,問題迎刃而解。

新課標下數學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

摘要 新課標過程性目標中指出 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通過觀察 實驗 推理等活動獲得一些經驗。實踐也證明 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體驗數學,經歷認知的全過程,才能實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認知,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 創造,發展思維,體驗數學的真正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闡述

新課標中已經明確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充分運用數學教材,而不是將數學教材教好,理由就在於教材是一種固定 死的東西,而學生是靈活的,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夠教會學生教材,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 掌握以及理解數學知識。所以,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在自身的備課過程中,做到備教材 備學生以及備教法。提公升小學數學教學...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學法指導

摘要 長期以來,數學教學改革偏重於對教的研究,但是對於學生是如何學的,學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較少問津。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簡稱數學學法指導,是 學會學習 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小學數學學法指導問題是數學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中的乙個重要課題。因此,筆者想就此問題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做些 關鍵詞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