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如何審題

2022-05-19 04:59:30 字數 1526 閱讀 5913

比如說這樣一道題目:()比48多3;59比(   )少24;36比乙個數多7,這個數是()。第一空學生容易填成51,第二空則會填35,第三空則會填43,其實這道題目很簡單,無論在做之間,或者是做之後,都應該要求學生再讀一讀,這樣就不至於出錯了。

2.培養學生畫示意圖或線段圖的習慣

線段圖具有半具體、半抽象的特點,直觀性強,可以幫助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分清數量關係,理清思路,把學生難以接受的知識化難為易,它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輔助工具。在教學中,可指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圖,講圖,或根據線段圖編應用題等。堅持讓學生畫線段圖來分析,避免教師把圖畫好後讓學生看的現象。

例如:公園裡有柏樹8棵,是松樹棵數的2倍。松樹有多少棵?

當學生對題目內容、條件、問題初步了解之後,我讓學生試著畫線段圖,然後邊講解邊畫圖:

師:這道題說誰是松樹棵數的2倍?

生:柏樹棵數。

師:把誰看作「1倍數」?

生:松樹棵數。

師:那我們就用一條線段表示松樹的棵數。那麼柏樹的棵數有幾個松樹棵數那麼多?

生:2個。

師:那柏樹的棵數怎麼畫?

生:以松樹的棵數為標準,有2個那麼多。(師畫)

最後,標出問題。題中「是松樹棵數的2倍」這個句子,比較難理解,學生往往搞不清楚「誰是誰的2倍」,現在通過作圖過程的展示,審清了題意。

3.培養學生圈重點字詞或關鍵句的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用自己習慣的符號來圈畫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找出題目條件、問題,提醒自己注意,使其參與認知活動。審題要求學生對題目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感知。

小學生有意注意的集中性差,維持注意的時間短,注意的範圍窄,在注意的方向上往往趨易避難,他們的感知比較粗略,題目的條件、問題、情節不能至始至終準確無誤地保留在頭腦中參與解題全過程。因而他們經常「跑題」,被表面現象迷惑,找不出隱蔽條件和問題,而被引入歧途,作出錯誤解答。尤其是記憶力與思維水平較低的學生更為明顯。

如我在教學「求比乙個數多幾或少幾」時,讓學生圈出重點字「比、多」,判斷哪個多、哪個少,到底是求較大的數,還是求較小的數。正如在「我們二(1)班得了16面小紅旗,我們二(2)班比你們少3面,是()面。」這個問題中,讓學生圈圈畫畫後,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理解題意,正確解答此類題目了。

只有學生在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

4.培養學生說題的習慣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學生對題的理解如何,若不通過自己語言的表述,教師難以及時得到輸出的反饋情況。所以,通過說可以了解學生解題的情況。在這裡的說是指複述題意,探求解法,啟用創新思維的火花。

在審題中,不管學生審題正確與否,都要培養學生說理的習慣,要養成想說、會說、敢說的精神。通過說,學生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可以爭論**,可以去偽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高審題技巧,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達、判斷等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追求真理的品質。如上面所舉例子中,求二(2)班得了()面紅旗,可讓學生說就是求「比16少3是多少」。

另外,「說」的形式也有不同。諸如計算題可以用文字形式來再說,文字題可以用類似語文上的縮句來再說,如「35減10與2的和,差是多少?」可以說為「35減和,差是多少?」

如何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自我體驗

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 創造,有刊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在生活中的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 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教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創造性地施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如何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自主學習

作者 陳俊巧 新課程學習 上 2013年第02期 自主學習 是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的基礎。它不只強調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的 自主學習 意識,調動學生 自主學習 的能動性,促進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實現 自我創新 自我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我認為創設開放的教...

二年級組數學學習總結

乙個緊張 充實 有序 奮進的學期即將結束。在2010秋季這個學期中,我們二年級數學組兩位老師兢兢業業 踏踏實實,按照數學組的工作計畫開展工作。現將我們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本 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為加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