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進行低年級口算教學

2022-05-09 06:21:03 字數 3313 閱讀 2719

作者:卜理敏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23年第02期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應突出體現數學的基礎性和發展性。對於小學生來說,口算是一項基本的數學技能,它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等的基礎,也是培養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口算教學始終貫穿於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並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等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有效地進行口算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巧設情境,激發興趣——有效進行口算教學的前提

「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乙個重要理念,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下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形成積極的情感與態度。特別是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口算教學相對來說又比較枯燥、乏味,教師如果不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合理選取素材,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情境,溝通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具體形象與概括抽象的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不能達到有效學習的目標。

那麼,怎樣才能在口算教學中創設生動有效的情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呢?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情境的生活性。數學基於生活,數學的知識**於生活,因此我們在設計情境時,應該貼近生活,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教學所用。例如:

在教學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乘車》一課中,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利用稍高一點的講台作為模擬汽車,放上兩排凳子,講台的左邊是前門,右邊是後門。一上課,隨著汽車喇叭聲和馬達聲,「司機」惟妙惟肖地開起汽車來,車上的兩名「乘客」也左搖右擺,同學們馬上被這熟悉的生活情景所吸引,爭著當乘客。

這時,我就直接提出要求:請乘客們自覺遵守「前門上,後門下」的規定,而下面的預備乘客要數清究竟每次停站上去多少人?下來多少人?

你能不能根據上下車的人數提出數學問題?提得好的同學在下一輪就可以當乘客。這樣的情境設計從學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可以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情境的有效性。教學就如生活,簡單有效才是真。我們創設的情景要真正為教學服務,讓學生在簡單有效的情境中把複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在實際應用中學習數學。

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在每一節課中都刻意製造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只會讓學生在熱鬧非凡的場境中浪費寶貴的40分鐘時間而一無所獲。如,我以前教《乘車》這課時,曾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製作了乙個flash課件,但實踐證明:學生主動參與的情境遠比多**設計的情境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更快地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3)情境的知識性。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們創設的情境不單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應該用知識本身來吸引學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內容,讓他們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從小學會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看過之後有思考、有回味,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供空間。

二、啟用舊知,巧妙聯絡——有效進行口算教學的基礎

當代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曾說過:「如果我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然後據此進行相應的教學安排。」學生在進入課堂學習前,對世界和事物有先入為主的認識,特別是數學學習,基本上都是在原有基礎上「添磚加瓦」,或者是利用已有知識作為鋪墊,或者是利用已有知識的矛盾衝突來學習新知。

如果在教學前沒有考慮到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理解,無視他們的經驗,新的知識必將成為「無源之水」,一離開課堂,就又回到他們原有的認識上去。所以,我在進行口算教學時,經常會仔細琢磨「學生是否具備了新知識學習所必需的認知基礎?」「學生原有的知識會對本課的重難點有哪些正、負遷移?

」「怎樣使學生在原有的理解基礎上建立新的理解?」從而進行有效的教學。

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有幾棵樹》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9+幾」之後,繼續學習「8+幾、7+幾、6+幾」的進製加法。因為學生在學習「9+幾」時已經能運用較多的方法推導出計算的結果,並且通過比較和練習,大部分學生對「湊十法」和「利用舊算式推出新算式的得數」這兩種方法比較熟悉,並能有效地應用。因此,在教學後面的進製加法時,我根據新舊兩種知識含有的共同因素較多,知識的正遷移較明顯,在複習時先設計了一組「9+幾」的口算題讓學生搶答,並抽問其中「9+2」和「9+9」的推算方法,讓學生再一次通過複習舊知為新知做好準備。

新課教學時,我沒有像課本一樣出示主題圖,也沒有用教具引出算式,而是直接出示「8+5」這個算式,問:「誰會用昨天學習的方法很快地算出得數?老師想讓算得快的同學來當小老師,好不好?

」結果,學生有的很快運用「湊十法」算出了「13」,並總結「加8就把另乙個數減2作為得數的個位」(簡稱「加8減2」);有的根據「9+5=14」推出「8+5=13」;還有小部分的學生繼續擺學具、數手指等前面學過的方法進行推算。從上面可以看出,新知識老師並沒有講解,學生自己就學會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主動進行了知識遷移,把新知識和所學過的舊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事實證明,學習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有效進行口算教學的核心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在低年級的口算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演算法,輕算理」的現象。有些老師認為孩子年齡小,講清算理往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倒不如用這些時間多進行幾道口算題的練習,導致學生認為口算又簡單又好學,一聽就會,因而不肯動腦筋,僅滿足於機械練習。

其實這是低年級口算教學的乙個誤區,只注意口算的結果,忽視了低年級口算能力的訓練。遇到偏難一點的口算題時,學生因缺乏能力,掌握不了規律,就用筆算的程式代替口算程式,還會使學生出現「算理混淆型」的錯誤。

怎樣才能幫助低年級學生理解算理呢?根據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思維特點,利用學具突破理解的難點不失為乙個較好的方法。在學生的學具袋中有小棒和各種各樣的**,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教學資源,有的教師可能覺得上課時用**或小棒進行操作比較麻煩,課堂不好組織,不喜歡用,但實際上這些操作活動對我們的教學是很有利的。

例如:在進行20以內進製加法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湊十」的過程,特別是進行「9+幾」的第一課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操作學具,通過直觀感知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從而有效地突破了難點,為形成技能奠定了基礎。

要學生理解算理,還要重視培養他們大膽地說算理。學生能說就能想,這樣有利於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如,進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時,出示:

「15-6=( )」,問:「15減6等於幾呢?」要求學生講出多種思維過程。

有的學生說:「做減法想加法,想9+6=15,所以15-6=9。」有的說:

「先算出15-5=10,再算10-1=9。」還有的說:「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減9得1,再用1加5得6,所以15-6=9。

」等。學生說完加以表揚,再出示不同的退位減法式,請學生分別用不同的思路說一說口算過程。通過說理訓練,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學生說口算思路的過程也就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就能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養。

如何進行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

1 廣泛與生活聯絡,在生活情景中識字 生活是學生識字的廣闊天地,諸如家庭 街道 商店 村莊 田野都是學生識字的好環境。因此,我充分鼓勵學生充分利用這一環境識字,要求學生積極地用眼看 動嘴問 動手找,動腦記,有意識培養學生留意周圍事物,養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比如一年級學生學完拼音後,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

低年級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西河鎮廣育小學李雪梅 古人云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為了保證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量,在閱讀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 相結合 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 生動 活潑的插圖,並且大部...

小學低年級如何進行識字教學

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習的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 而識字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又是非跨越不可的一道門檻。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時,努力創設真實 生動 有趣的生活情景,營造輕鬆快樂的識字氛圍,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中通過自主 合作學習過程,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