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2022-05-02 10:39:01 字數 5195 閱讀 1213

學校名稱:福建廣播電視大學莆田分校

專業: 小學教育專業(專科)

班級: 2005級春(057080301)

學號: 057080273

學生姓名: 陳秀蘭

指導老師:

教師職稱: 小學高階教師

完稿日期: 2006.5

寫作提綱:

一. 數學生活化教學是時代的需求

二. 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

1. 生活中構建數學知識

2. 從生活經驗領會抽象的數學知識

3..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福建省仙遊縣賴店中心小學陳秀蘭

內容摘要:

本文立足於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和態勢,遵循「數學**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原理,根據《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人平時的教學實踐,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作了一些嘗試,著重闡述了如何「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生活化需求構建領會運用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勢必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創設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作了一些嘗試。

一.數學生活化教學是時代的需求

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的統籌教學內容是新課程標準的乙個亮點,綜觀新教材無不直接顯示著課本知識與生活知識的有機結合,散發著生活的氣息。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這揭示了數學**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是相互依存的。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育脫離了學生的生活,數學成為苦燥無味的代名詞,題海戰術、反覆訓練成為數學教學的法寶。

由此帶給學生的是身心俱損的傷害,引發他們對數學恐懼心理。今天的教育是學生明天的生活,數學教學應為學生構建「可能的生活」。學生「可能的生活」是創造性的生活,是運用有價值的數學參與社會生活、實踐人生價值,使理想現實化的生活。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的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妙用,體驗數學的魅力。」為此我們的教育和教學必須從傳統課堂和書本中解放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知識變活,而且師生視野開闊,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性和意義。

二.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

數學源於生活,為此我們教師應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用生活理念構建數學課堂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幫助學生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1. 生活中構建數學知識

現實生活是學習數學的起點。正如荷蘭數學教育家漢斯·弗賴登塔爾所說:「數學**於現實,教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源、空間和時間,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理解和感受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我出示了「雪津啤酒」、「福建老酒」、「茅台酒」等幾種本地常見的酒,然後問學生:「喝哪種酒容易醉?

」許多同學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即時說出:「喝茅台酒容易醉。」這時,一位同學提出:

「為什麼喝這種酒容易醉?」這位同學的問題激發了全體學生的探索慾望,個個情緒高漲,積極思考、交流,最後發現了酒精度(百分數)這個數學問題,我從中引導學生**這些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這樣,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的大課堂之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探索數學問題,有利於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躍躍欲試,積極探索。

通過這樣的教學,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問題情境融合起來,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建立起有關的正確概念,拉近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距離。

興趣是學生主動**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有意設計學生認知的矛盾衝突,以激發學生主動**新知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如在教學《認識鐘錶》時,讓學生**一段本班小朋友週六一天的生活錄影,錄影內容包括起床、寫作業、吃飯、踢球、看電視、睡覺六部分。

由這段錄影定格為六幅圖,請小朋友討論,他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情?喚起學生對時間概念的親切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新知的慾望。學生通過真人真事及自己的生活體驗,主動探索,很順利地認識了整時,掌握了認知鐘錶的基本技能,也經歷了一次成功的體驗。

又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一課時,創設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空間,模擬的貨架上、櫃檯裡擺了水果、蔬菜等各種生活用品。請每個學生猜一猜:這一堆雞蛋大概有多重?

那一包肥皂粉估計又有多重呢?學生置身於這樣乙個購物情境裡,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稱一稱,弄個究竟。因此課堂氣氛高漲,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學習數學的實踐活動,感到既輕鬆有趣、又特別難忘。

在教學中, 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學生能迅速進入思維發展的「最近區」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創設生活情境的策略應更多考慮學生生活基礎,努力在學生生活與數學生活之間建立一種相似或相對的聯絡,這樣學生便有了構建的基礎和**的動力,在激發**興趣的同時,指點出**的方向。

2.從生活經驗中領會抽象的數學知識

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往往不完全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比較單調枯燥,十分抽象,教師如果光憑書本,那麼教學必是呆板乏味,不易為學生理解接受。書本知識是死的,但教師和學生是活生生的能動因素,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死書活教。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程度就越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許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大量的具體原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現狀,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和靈活處理,靈敏地捕捉能夠為教學內容服務的生活素材,讓學生通過對這些素材的感知和整理,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先讓學生通過折、看、比,得出對稱,再讓學生走出教室,引導學生觀察樹葉的紋理、房屋的設計等是否對稱,然後引導學生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想象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是對稱的。

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被啟用了,他們想到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服裝、房屋、蝴蝶、蜻蜓、飛機、輪船等等。最後,讓學生研究這些對稱圖形其內在的作用。在師生、生生之間對話、交流、互動中,學生們明白許多生活中的科學道理:

如飛機、輪船的對稱能使飛機、輪船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築上的對稱多半是為美觀,但有時也考慮到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許多學生還嘗試著運用對稱解決一些有趣的生活問題,將自己的視野轉向廣闊的生活世界, 在整個過程中同學們不但自覺參與,而且加深了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感悟到平時所見的物體當中原來就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起到了溝通實際問題與其數學含義的橋梁及思維槓桿的作用。

因此,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努力把數學知識置於實際情景中去,幫助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理解數學問題,尋找每個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形,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更易於理解和接受。

如在教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一課中,可以創設這樣乙個情境:請三位同學到台前進行籃球投籃比賽的模式活動,讓每個學生投不同的次數,同時在列表中填上每位學生的投籃次數和投中個數,然後讓學生小組內交流:「哪位同學是投籃冠軍?

」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上,很快就知道誰是冠軍,還從中發現並很快理解了「命中率」這一數學問題,由此引伸讓學生學習發芽率、出粉率、出油率、成活率等數學知識。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生活現象中選取素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幫助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理解數學問題,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使學生通過生活經驗體驗數學原理,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達到熟練掌握數學知識。

3..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數學**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歸宿。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有利於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不僅要善於把生活問題數學化,而且要善於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有趣,使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促進學生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

例如:學完「最大公約數」後,我讓學生設計乙個用方磚鋪課室地面的方案。(課室的長是7.

5公尺,寬是6.5公尺。)經過小組的研究、計算後,設計出:

用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等規格的方磚鋪地幾種方案。再經過學生的思維激盪和交流,最後選出50cm×50cm的方案。理由是:

選用這種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個的方磚,既美觀,又便於鋪貼。還有的學生說出:不用浪費方磚,比較經濟實惠的創造性說法。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有力**;同時也獲得進行數學**的切身體驗和能力。

又如:學習「利息的計算」後,我鼓勵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把自己的零用錢存入銀行。通過實踐,學生不但從銀行了解了存款的型別、各種存款種類的利率,而且還考慮了存款的方式:

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稅後利息存入,還是兩年整存整取?該怎樣存比較合算?有的學生還選擇了購買國家債券。

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在實踐運用中獲取數學知識和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分析現實生活問題,解決生活問題,從而促進自身的主動發展。

再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我向學生提出乙個生活問題:「下水道的蓋子為什麼是圓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

」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為圓形的蓋子美觀。我適時引導他們:

「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及時地聯絡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最後得出:

因為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蓋子掉下去這一結論。經常這樣指導,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和頭腦去思考生活中的現象。不但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將生活觀引入數學課堂教學符合小學基礎教學的學科特點,也符合學生的知識規律。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了這一理論,讓數學課堂富有生活情趣,創設輕鬆的學習氛圍,努力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了課堂效率。本文試從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做些 但願有益於我們的小學數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知識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結題報告 徐州市豐縣首羨鎮中心小學張先啟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 目前課堂教學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數學教學的模式,還不能把數學知識的教學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其主要表現在 1 教師的講解過於生硬 缺少趣味性,學生對知識難於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2 學生缺乏對數學知識的實感,教師的教學方式很難在學...

新課程理念下促進課堂教學生活化

在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中匯入時,安排了一段小插曲 你們知道人體的許多有趣比例嗎?頭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 7,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也是1 7,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的長度比大約是1 1 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 同時引出 比例 的學習,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新知識的 在獲取知識的...